第5课
小猫做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开阔视野展示“给喜欢的动物投票吧!”Scratch脚本运行界面,让学生感受Scratch软件不仅可用于画图,还可用于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教材以编程计算1+2+3+ +N为例,通过编写脚本,学习变量的作用及创建方法,输入与回答等侦测指令,重复指令N次的指令。通过编写完整的有特定功能的脚本,培养学生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编程的兴趣。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对Scratch编程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经过前面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重复执行指令、外观指令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对变量和输入与回答等指令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演示变量的床架过程,讲解给变量赋值的意义,让学生逐步熟悉变量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变量的作用。
2、学会创建新变量,并利用变量进行计算。
3、会编写Scratch脚本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变量的作用。
2、学会创建新变量,并利用变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编写Scratch脚本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看“投票”脚本的运行结果,激发学生编写Scratch脚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2、讲授法:小学生初次接触编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最直接明了的方法,讲解求和的计算过程;讲解变量的作用;讲解在Scratch软件中,如何进行询问与回答。
3、先学后教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观看微课,阅读脚本设计的流程图,尝试编写脚本,最后教师汇总问题,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拓展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
4、分层任务驱动法:实施分层次的任务教学法,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拓展任务。
5、交流评价法: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客观评价自己的不足,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转播控制系统,Windows XP操作系统,Scratch软件。
课件,“投票” Scratch脚本,微课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1、运行“投票” Scratch脚本。
2、引言:动物王国正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评比活动:评谁是最受人喜爱的动物。小马和小猴,它们是超人气王,经过几轮投票,都分不出胜负。
聪明的小猫不仅会画图,还会做数学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快速地口算
1+2+3等简单的连加运算,但对于
10+15+20+25+ +1000等,人工计算不仅费
时费力,且容易出错。而通过编写程序计算,能快速地算出结果。
3、提问:如何编写程序,让小猫精准地为小动物们进行计票。
4、倾听学生的汇报:让小猫不停地做加法计算,统计出最后的票数。
5、揭示课题:第5课明确学习任务。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体会编程的强大功能。
求
1+2+3+4
+5的计算过程及变量的作用(10分钟)
1、讲解加数的变化规律。
(1)课件展示:1+2+3+4+5.
(2)引导学生思考,相邻两个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3)倾听学生汇报,归纳讲解;后一个加数比前一个加数多1,加数的值是不断变化的。
2、讲解求和的计算过程。
(1)课件展示:1+2+3+4+5的求和过程。
(2)分析数学连加的计算过程。
在数学中,计算连加问题,往往是先求前面两个加数的和,得出一个中间结果值,再与后面的加数相加,直到求和结束为止。中间结果值是不断变化的,最后得到的是和的值。
(3)简介变量的作用。
电脑里临时盖了“小房子”,用来存储变化的数据,这样的一个个“小房子”,我们称之为变量。
(4)示范讲解创建关键变量的方法。
我们需要创建两个变量,分别是加数变量a和变量s。
(5)指导学生创建变量,引导学生思考:变量名称前面的勾,选与不选有什么区别?
(6)巡视指导,收集问题。
(7)归纳讲解问题。
观看,思考。
说一说。
观察,倾听。
观察,倾听。
实践操作,思考。
分析加数的变化规律及求和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变量的含义。通过同步练习,巩固变量的创建方法。
编写1+2+3+4
+5的脚本(6分钟)
分析编写求1+2+3+4+5的脚本过程。
(1)示范讲解求加数的指令、求和的指令。
(2)示范讲解编写过程。
①初始化变量的指令。
②设置计算新的加数与和的指令。
③观察算式中有几个加数,就需要让脚本重复执行几次运算。
④最后让角色说出和的最终值。
(3)展示简易流程图,引导学生运用简易流程图分析、解决问题。尝试编写求1+2+3+4+5的脚本, 并观察运行脚本之后所得的结果。
(4)巡视指导,收集问题。
(5)归纳汇总,演示解决存在的问题。
倾听,观察。实践操作。观察。
倾听。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尝试编写脚本,提升ues自主学习的能力。
编写计算
1+2 +n的脚本
(5分钟)
1、课件展示1+2+3+4+5+ +n计算式。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计算式中的n如何取值?
(2)小组讨论。
(3)倾听汇报结果,归纳讲解式中的n为一个待定的数,因此,在脚本中还需要再创建一个变量n,且还必须由用户输入。它既是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也是算式中的最后一个加数,还是需要重复执行的次数。
2、示范讲解询问与回答指令。
(1)引言:在Scratch软件中,数据的输入是通过侦测指令模块中的询问指令与回答指令共同实现的。
(2)示范讲解n的取值。
通过设置“将n设定为回答”指令,来指定n的取值。
3、教师展示如下的简易流程图,引导学生尝试编写计算1+2+3+4+5+ +n脚本,并观察脚本的运行结果。
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让基础好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
采用先尝试后示范的方法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设定变量a初值
开始
设定变量s初值
变量a的值增加1 变量s的值增加a 说变量s最后的值执行n次
4、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5、归纳汇总,演示解决存在的问题。
分层任务,巩固操作(10分钟)
1、布置任务: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提高任务。
(1)基础任务:完善求1+2+3+4+5+ +n的脚本。
(2)提高任务:尝试编写求1×2×3× ×20的脚本。
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1)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让其阅读教材第27~29页的内容,或再回看相应的微课资源。
(2)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助互学。
3、引导学生保存文件,并把它提交到教师机。
(1)单机“文件”菜单,选择“保存”命令。
(2)提交文件至教师机。
完成基础任务。
选做提高任务。
保存文件并提交脚本。
实施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法,既给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空间,也让全体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任务。
养成规范保存文件的好习惯。
总结与评价(5分钟)
1、展播部分学生的独特创意编程案例。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交流这节课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30页的活动评价表。
4、总结: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掌握编程的思想,就一定能通过编程,把复杂的数学问题交给计算机去解决。
欣赏。
交流汇报。
自我评价。
倾听总结。
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客观评价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开始
设定变量a初值
设定变量s初值
变量a的值增加1 变量s的值增加a 说变量s最后的值
询问并输入1+2+3+ +n中n的值
设定变量n初值为刚输入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