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信息技术
六年级
课 题
12、动作补间动画
共 1 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动作补间动画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知道元件的三种类型及元件的具体构成。
2.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
3.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
4.学会新建图层。
5.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间动画的创建。
6.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重点:(1)学会制作元件,调用元件库,学会新建图层。(2)学会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动作补问动画的创建。
难点:(1)明确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元件与形状呈现方式的区别。(2)了解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具准备
PPT、教师机、学生机
授课时间: 第 12周
教学流程
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添 改
一、导课
二、元件的相关概念
1.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上节课制作过的“圆点变文字”形状补间动画制作过程,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该同学在尾关键帧中进行了哪些操作。
2.引导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该同学在最后关键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操作,那就是先把文字分离成形状,因为形状补间动画针对的是形状进行变形,而用文字工具输入的结果不是一种形状,而是“元件”,如果不分离为形状就不能制作形状补间动画。Flash动画制作过程中,当我们用箭头工具选中一些图形对象时,该图形对象四周会出现蓝色的长方形边框,这些图形对象都是元件。动作补间动画就是针对元件进行创设的。
4.讲授:在一个关键帧上放置一个元件,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改变这个元件的大小、颜色、位置、透明度等,Flash根据二者之间的帧的值创建的动画被称为动作补间动画。
5.揭题:第12课动作补间动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开阔视野”部分,并思考如下内容:
(1)创建元件的方法有哪些?
(2)打开“创建新元件”对话框后,可供我们选择的行为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元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引导学生按问题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适时进行评价与总结,并辅之以实例演示。
3.先用箭头工具选中某一形状,接着将该形状组合后,再次用箭头工具选中,引导学生观察两次选中时该图形对象呈现方式的区别。
4.小结:
教学流程
教 与 学 的 双 边 活 动
个 人 添 改
三、创作《小风车》动厕
四、知识迁移,创作其它的动作补问动画
五、 总结
(1)形状被选中后,该形状上布满着小白点。
(2)组合图形、用文字工具创建的文字以及用新建元件的方法创建的元件,用箭头工具选中后,它们周围呈现蓝色的方框。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活动”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进行《小风车》动画的创作。
课件提示:
(1)新建图层可通过单击时间轴左下角的“新建图层”按钮实现。
(2)打开元件库后,可用鼠标选中要使用的元件的名称(此时该名称背景呈蓝色),接着按住鼠标左键不动将其拖动到舞台上。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暂停学生的操作,转播几位学生绘制风车的操作过程(方法各异),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继续修改动画,制作完通过快捷键(Ctrl+Enter)进行测试,并正确保存该动画。
5.转播几位学生的动画测试效果,并给予肯定及评价。
6.转播两位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步骤4.仓Ⅱ建动作补问动画的操作过程(方法各异),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其操作,思考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7.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8.小结:
(1)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快捷命令。
(2)先选中除最后关键帧之外的帧,再通过属性面板将“补间”设置为“动作”。
1.出示任务。
任务说明与提示:
(1)制作“车轮”动画,可在发送的文件里直接制作,制作完成后直接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2)完成教材第72页创新活动2的表格。
2.发送“车轮.fla”文件到学生机。
3.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4.展示学生作品,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5.师生一同总结形状补间动画与运动补间动画的区别。
1.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72页评价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总结梳理本课所学,通报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