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6课 戊戌变法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公车上书 时间:内容:1895年原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主要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拒和、迁都、变法作用: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为什么把这次上书叫作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梁启超( 1873~1929 )康有为( 1858~1927)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公车上书的结局:失败影响:轰动全国,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新课讲解2.成立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万木草堂中外纪闻强学会南学会实务学堂时务报保国会国闻报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新课讲解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开始新课讲解2、百日维新的内容: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探究研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3、戊戌政变新课讲解3.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慈禧太后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新课讲解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新课讲解维新变法的主要过程兴起序幕: 公车上书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梁启超 《时务报》(上海)
严 复 《国闻报》(天津)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 (103天)失败1898年9月戊戌政变意义强学会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
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敢提及。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三道上谕“任命荣禄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
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3.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1.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软弱性
妥协性探究研讨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
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3.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4.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新课讲解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探究研讨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走不通的。 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平乱,办事机敏、干练,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北京。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公车上书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 败 后创《万国公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三次上书
光 绪 帝倡导变法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阅读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了各种谕旨约108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难以接受,以至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辩,改穿西服,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4.戊戌政变(1898年9月)1.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3.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问题:慈禧太后为何要发动政变?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戊戌六君子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
价进
步
性爱国性:启蒙性:局
限
性历
史
教
训性 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采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权的皇帝身上,脱离群众,具有妥协性,结果失败换我了小结:戊戌变法序幕—公车上书
政治团体形成—《中外纪闻》、强学会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
思想解放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导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