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课件 (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说课课件 (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7 23: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目 录01020304教材内容
和地位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2、课程标准
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了解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一、教材分析3、教学目标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识读课本图片,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主要学习四目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本课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秦汉时期除了政治经济之外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秦汉历史的重要补充。起始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古代史尤其是科技文化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但是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佐证左图右史等历史学习能力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情景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问题启发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等
阅读法
自主学习法
识图释图法
史料分析法
通过带领学生参看两汉科技文化展览馆的情景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四个展厅,从而学习四目内容。通过直观感受,史料分析和分析讨论等形式突破重难点,从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二、教法与学法2、教法3、学法指导4、设计思路教学过程1、图片复习导入汉武帝丝绸之路示意图 两汉科技文化展福泽四方之
造纸馆妙手回春之
名医馆秉笔直书之
太史馆互补共栖之
宗教馆福泽四方之造纸馆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呢?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呢?易碎量少贵重昂贵笨重甘肃天水放马滩 纸本地图1、纸的发明: 西汉 早期麻纸2、纸的改进:东汉 蔡伦《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元兴元年奏之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侯纸”的造纸原料是什么?“蔡侯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原料易找,轻便,质地好,易于书写,价格便宜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称为人们
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3、造纸术的传播及贡献:妙手回春之名医馆
——(二)张仲景和华佗 ①“神医”③《伤寒杂病论》⑤“麻沸散”⑧“众方之祖”⑥“医圣”⑦“五禽戏”⑩“坐堂医生”的由来?“刮骨疗伤”⑨“被曹操杀害”②擅长针灸,汤药④“治未病”理论归类大比拼秉笔直书之太史馆
——(三)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和治学的事迹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互补共栖之宗教馆
——(四)道教和佛教道教何时兴起?早期教派有哪些?道教与春秋时期的哪位大思想家有关?被神化成《西游记》哪个神仙?你还知道那些跟道教有关的知识?背景:
教名: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太平道:五斗米道:张角,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1、 道教:道教圣地——青城山(1)产生:时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2)传播: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中传播开来2、 道教: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支持佛教和道教?贫苦百姓为什么愿意信仰佛教和道教? 了解道教和佛教教义,分析他们受到支持和传播的原因。道教佛教
受到支持的原因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合作探究烦恼、口头禅,三星有幸,大千世界,无事不登三宝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借花见佛、涅槃、无常、现行、清规戒律等佛教经书中听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3)影响:拓展延伸 回顾两汉科技文化展,你认为那些要素推动了两汉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呢?发明纸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