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8 10:4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937年5月,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JamesBertram)从华北出发到日本,临行前,那位后来曾担任蒋介石政治顾问的著名的中国通欧文·拉铁摩尔,有些忧心忡忡地对贝特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大概也没有想到,两个月后,他的预言竟然成了现实。那么“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日军控制的察北伪蒙军 国民
党第二十九军冀东
防共
自治
政府
日军华北驻屯军一、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日本找借口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进攻北平、天津,北平保卫战打响1.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2.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概况北平保卫战:保卫北平的战斗____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7月底____、____相继失陷。佟麟阁赵登禹北平天津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1.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农红军南方八 省红军游击队八路军总 指 挥:副总指挥:新四军军 长 :副军长 :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达成共识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意义:
1.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三、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要图时间:1937年8月13日主要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三、淞沪会战姚子青谢晋元意义: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上海军队的抗战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8年夏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四、南京大屠杀1.时间:1937年12月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2.手段: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3.结果: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三百多名中国军人被日军反绑杀死,形成「血池」下关大屠杀后的现场屠杀后将尸体沉江毁尸灭迹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日军将抓到的中国人驱赶至一处后,进行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集中在幕府山以待屠杀 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我国设立了每年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失陷(1937.7.29)天津失陷(1937.7.30)上海八一三事变(1937.8.1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国民党迁都重庆(1938年夏)珍爱和平 拒绝战争
勿忘历史 强我中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国共二次合作南京大屠杀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本课小结时间:1937.7.7时间:1937.8.13时间:1937.9工农红军的改编时间;1937.12.131938年迁都重庆当堂检测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CD当堂检测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4.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DA当堂检测5.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A6.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