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 五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 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三、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器物制度1、背 景:
(1)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不能解决民族危机
(3)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经学难抵洋枪炮2、代表人物及主张(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表现:设译馆,编译 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海国图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手段 目的3、评价:积极:
(1)对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主流消极:
(1)未付诸实践。
(2)内容仅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未涉及变革封建制度。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在中国
《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在日本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但日本人却把《海
国图志》大量翻译,
推动日本明治维新。魏源人微言轻,其著作受冷遇。3、意义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景:——地主阶级洋务派内忧外患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3.口 号: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指什么?“西学”指什么?“中学”“西学”的地位:目的是什么?封建伦理纲常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挽救清朝封建统治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3.口 号: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4.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5.实践: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创办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时间:
3.口 号: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4.目的:5.实践:6.评价:积极: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局限:只学习技术,未触动封建制度。比较:
“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异同同:师夷长技,维护清朝统治异:
①目的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后者重在镇压农民起义。
②结果不同:前者未付诸实践。
后者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第一步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生产技术等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背景:
代表人物及活动:
思想:
评价: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启迪作用 中体西用背景:内忧外患
代表人物及活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
思想:
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 维新思想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制度迈开了近代化第一步;仅停留于技术层面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1)产生原因
(2)代表人物及主张A.民族危机加深
B.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主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中国最早主张“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者发展工商业 —— 商战救国
改革制度 —— 君主立宪制
兴办学校,学习西学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
(2)代表:
(3)主张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洋务运动破产。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4、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2)梁启超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代 表 作:《变法通议》 (3)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意 义:
用民权否定君权,
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如何评价?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特点: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评价:
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局限性: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
④洋务运动破产。
(2)代表:
(3)主张:
(4)实践: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戊戌变法
① 背景:19世纪末,
面临亡国之祸
②光绪帝实行变法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重点)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1)背景:
④洋务运动破产。
(2)代表:
(5)作用: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