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大气层[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2.1大气层[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1-03 12:45:00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科学》3-2-1 第一节
大气层二00六年十一月二日大气层的厚度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的温度大气层的分层 对流层的特点总结与练习我们很想知道:大气层有多厚?查找: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5000千米的高空
(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内)。 返回空气的分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是形成蓝色的原因与地球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没有大气,地球还会这么美吗?地球这层“外衣” 的成分及作用我们发现:大气有很大的作用 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返回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探究:为何山顶积有白雪,底部没有积雪呢?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返回-100 -80 -60 -20 0 20 50 ℃ 千米8555120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5℃~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返回返回4
32
1>85
55-85
12-55
0-12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层 三、大气的分层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 返回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尝试:大气的分层 依据:对流层 0-17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外层 500- 大气变得十分稀 5000 薄,密度很小 暖层 80-500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中间层 50-80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 17-50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对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中间层暖层外层返回哈勃望远镜(在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拓展:返回在距地85千米以上大气层,由于太阳辐射强,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哈勃望远镜在距地600千米的大气层中,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哈勃望远镜外壳在高温下熔化。返回我们又发现: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对流层两极厚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返回实验研究:对流是怎样形成的?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
两侧温度低空气下沉.对流运动的形成返回 讨论:为什么云、雨、雪、和雷电等
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在对流层? 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降低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所以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返回2、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
要安装在室内的上部?生活探究:1、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1、大气层既厚又薄——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以内。
2、大气层有着多种作用——保护、资源、水循环等。
3、大气的温度呈垂直分层变化,象开口向右的W状。
温度约在-84℃~2500℃之间。
4、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
地球的大气层可分为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5、对流的形成:受热处空气上升,
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6、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
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能为大气层做点什么?返回试一试: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仍然存在。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2.大气分层依据是____ ___。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
___层和___层。
3.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__,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
呈 。C气温、密度、物质组成对流中间上升下降返回4、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C返回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密度和组成物质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地球有无“外衣”地球“外衣”的厚度地球“外衣”的成分及作用假如地球“外衣”消失的情况地球的外衣分几层学生对大
气分层根据大气温度
垂直变化规律
对大气分层科学家对
大气分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奔向知识的海洋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