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说课稿[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的压强说课稿[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1-22 08: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的压强说课稿
朱品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习了液体和固体的压强后,也是后一课大气压对天气影响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并且大气压的应用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举例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的奥秘
体验理论来自实践又作用于实践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对以后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锻炼非常重要,因此确定本课重点:
1 气压的观测 ②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教学难点:大气压存在的验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难点.
二:教法确定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考虑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事例,图片,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三:学法确定
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观察法,问答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么媒体展示出一幅盛满水的倒置玻璃杯(活动一)引题’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体会理论来自实践.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通过实验活动 ①可乐瓶变形实验 ②瓶吞蛋实验
让学生动手去做,亲身去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学习科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突破难点,使教学活动有张有弛,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师及时总结,大气压的存在。随后通过媒体展示:(用大气压解释生活现象)
1 用吸管喝饮料(使用比较法,首先上课指定让力气较大的男生上来吸,可以发现学生并不能将水吸出。然后打开橡皮塞打开。再用吸管去吸,可见这时开水十分容易地被吸出。通过两种情形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饮料进入口中,关键不是吸力,而是大气压强)从而突破难点
2 挂钩实验(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 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很大,在上课时让学生推举公认的大力士上来实验,让学生能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定性的了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阅读部分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须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科学的奥妙
(三)总结归纳
由于大气压的大小跟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从而引出对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通过实物观察,现场读数来攻克重点,并测量大气压的数值(1.0*105帕)然后通过比较砖块对地面的压强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大小(这样更能直观的展示大气压的大小,让学生轻松理解大气压的大小)
五:作业布置:在教室中安排气压计,让学生进行观测。测出早,中,晚三次大气压强并记录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
内容: 大气压的存在 → 大气压的大小(大小) → 大气压的测量
↓ ↓ ↓
知识点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 → 马德堡半球实验 → 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的使用和大气压的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