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 中华文明异彩纷呈、源远流长,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诗歌便是这条河中一朵最美的浪花;而《诗经》更是我国文学经典中的精品,爱情在《诗经》中是一个不衰的话题,诗中有歌颂、有梦想、有羡慕,也有讽刺和鞭挞。 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不同的女性展示着不同的风采,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历史。
《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关照女性命运让我们倾听来自远古时候的爱情叙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氓》。卫风·氓1.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难点)
2.掌握赋、比、兴的手法;(难点)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重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内容:形式:手法: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汉以前被称为 或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诗歌从西周到春秋305《诗》 《 诗三百》风 雅 颂赋 比 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唱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风
雅
颂赋
比
兴数字化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
《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共40篇 。
《诗经》以四言为主。
《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1听读课文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自主学习:
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概述故事,整体把握《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相恋、婚变到决绝的过程。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文本梳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非”,不是)(就)(拖延)(愿,请)(介词,把)无知农家小伙子, 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 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拖延佳期, 你无媒人失礼仪。请你不要发怒气,秋天就是新婚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毁坏、倒塌/墙)(连:来)(借代:住在复关的人)(一边……一边)(灾祸)(介:用)(介:把)(财产)登上那堵破土墙, 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 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 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 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 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润泽的样子)(通“吁” ,叹息)(沉溺)(通“脱”,解脱,脱身)桑树叶子未落时, 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 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 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 要说放弃好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 要想解脱很难离。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落)(往)(约数,指不确定的多数)(水势很大的样子)(溅湿,浸湿)(差错)(没有定准)桑树叶子飘飘下, 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 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 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 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 三 心 二 意 随 性 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没有,无)(早起晚睡)(顺心,满足)(自身)(伤心)婚后多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推辞。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共同,一起)(通“畔”,边岸)(诚恳的样子)(这,代誓言)(第二人称,你)(止,了结)少年时代白头偕老当年誓, 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 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 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 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 既已恩绝我就走。通假字归类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非”,不是“吁”,唉“脱”,脱身“畔”,边岸古今异义将子无怒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过错财物多年愿,请士也罔极,三二其德
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没有定准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快乐卫风 · 氓《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情节。《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第一章:求婚、许婚(赋)
第二章: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苦楚、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感受和决心(赋) 恋爱婚变决绝热情
幸福沉痛
怨恨清醒
刚强情节感情基调结构总结:问题探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氓》恋爱婚变决绝章节:一 二三 四 五六人物: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亦已焉哉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反是不思(憨厚老实)(热情纯真)(自私变心)(辛苦蒙辱)(冷酷无情)(毅然坚决)(对比)情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痛楚的认识——深刻的教训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意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分析解决5、诗中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6、女主人公对这一悲剧有无责任?提示:恋爱、婚姻中女主人公有无不妥? 初恋时:过于主动、过于热情; 热恋时:过于投入、过于痴情,忘记自我、放弃自我; 情变后:走极端,迷信爱情→怀疑爱情、怀疑男性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情感变化,女子容颜变化;归纳小结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古典的乡愁导言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也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主题:
*思归
*厌恶战争
初读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品读下笔如有神 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在于能用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
练: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画面,可采用多种修辞方式,加以联想想象。
镜头一:1---3段
镜头二:4、5段
镜头三:6段
镜头一:采薇思归情境: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情感:忧伤
家园之思:军旅生活的劳苦;
久久不得归家的悲伤;
对战争的厌战;
对外敌的仇恨。
艺术特色:
1、比兴:采薇→乡愁(由物及人)作
柔
刚
(薇菜刚刚绽出芽尖)
(薇菜叶片柔嫩)
(叶茎将老而粗硬)
——春 天
——夏 天
——秋 天 时光流逝
戍期漫长
归家无期
乡愁日深
2、重章叠唱
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结构上,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镜头二:疆场思归 情境: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情感:自豪
爱国之心:
强烈的自豪感;
高昂的斗志;
必胜的信念;
饱满的爱国热情。
手法:
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比兴:“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战争之多、烈,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镜头三:归家之哀情境: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桃红柳绿,杨柳枝枝随风飘飞,似在苦苦挽留我。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漫天雪花洒落满身,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拖着疲惫的身躯,用满含泪水的双眼向远处望去,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我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呀!
情感:悲痛、凄凉
“哀”在哪里?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十五从军征》
“哀”: 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末章之美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近代谢公(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情思深邃缠绵,含蓄深永。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痛定思痛,不胜其悲。采
薇叙述难归原因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6)追忆思乡之情薇:作 柔 刚
岁:初 暮 阳我戍未定
王事靡戍役漫长狁之故今昔之对比现实的困境全诗结构现实的哀伤(4-5)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作业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此诗进行扩写,并分析其情感和手法的运用。 小结:
诗中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 主 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境扩写: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叹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