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 探索信息编码 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是初一信息技术教材第5课内容。教材以十进制数作为对比,介绍二进制数的特点和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并解释了为什么计算机中要使用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的读法和写法。本课内容较难,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以讲授为主线,穿插学生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2)理解字节的基本概念,掌握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过程与方法(1)列举十进制数的特点,以备后面与二进制数作对比。(2)对比十进制数的特点,讲述二进制数的算法特点。(3)解释为什么要在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的读法和写法。(4)介绍存储容量单位字节的概念,以及KB、MB、GB等之间的换算单位。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对计算机二进制感兴趣,自然地投入探究计算机的奥秘中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形式。难点: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存储单位间的换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对比法,讲授法,提问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聆听、思考学生回答:0、1、2、3、4、5、6、7、8、9? 2、阅读教材P18页内容,理解十进制数的特征。1)由0、1、2、3、4、5、6、7、8、9共10个数码组成;2)运算时逢十进一(以10为基数);3)不同数位上的数码所代表的值不同。4)简单介绍十六进制3、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以后,最终都要被转换为二 进制数,然后再进行存储或处理。(2)、阅读教材P19页,观察老师演示的电灯亮灭实验,进一步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3)、阅读教材P20页内容,理解二进制数的特征。1)由0、1两个数码组成;2)运算时逢二进一(以2为基数);3)不同数位上的数码所代表的值不同。例:1011=1×23+0×22+1×21+1×20(4)、区别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读法和写法。二进制数十进制数10111011? 读法壹零壹壹壹仟零壹拾壹写法(1011)2(1011)10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一(2)、学习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1)将二进制数以2为基数按数位展开;2)再用十进制数的运算方法计算。例:将二进制数(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解:(1101)2=1×23+1×22+0×21+1×20=(13)10?任务一:将二进制数(1001)2、(1010)2转换为十进制数。解:(1001)2=1×23+0×22+0×21+1×20=(9)10?解:(1010)2=1×23+0×22+1×21+0×20=(10)10?2、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的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二。检查学生对“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掌握情况。巡视,发现问题,指导个别学生。3、字节的基本概念(1)、聆听、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MB、GB代表存储器容量单位。(2)、常见的存储器容量单位有: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千兆字节)(3)、换算关系: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任务二:128MB=()B?2GB=()KB? 活动2:打开“记事本”,在“记事本”中的第一行输入10个相同的英文字母,第二行中输入10个相同的汉字。观察两行字所占位置的宽度有什么差别。根据活动2得出:一个字节包含8个二进制的位,即8个0或者1的组合。在计算机中,一个英文字符用一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用两个字节存放。4、学生独立完成“探索活动”激趣引题:请同学们回顾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和使用到的有哪些数字?具有什么特征呢?十进制数是我们习惯使用的数,然而,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由教室的电灯亮灭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由十进制数的特征分析,对照引出二进制数的特征。区分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读法和写法。完成课本P25页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给出问题:老师的U盘是16GB,我家计算机的硬盘是160GB,同学们,你们知道MB、GB的意思是什么吗?请学生独立实验,完成探索活动,实现简单的信息数字化编码。六、课堂总结。(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