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六 制作电子板报 教学设计 (11)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六 制作电子板报 教学设计 (1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08 21: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六 制作电子板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 2.熟悉电子板报的设计基本思想和构成要素。 3.了解文本框、分栏、图形对象组合等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分栏、文本框、图形对象组合技术的使用。 2.教学难点:电子板报的版面设置(分栏、文本框),图形对象组合技术。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评价标准》、《鹭岛印象》电子板报、鹭岛印象.doc,手绘日光岩.jpg。 教学过程: 导课21教育网
1.展示纸质班级报刊、电子板报《鹭岛印象》的各个版面。引导学生观看、对比、讨论两份板报的阅读、视觉效果,思考第二份板报与第一份板报比有什么优点? 2.讲解: (1)界面美观,文字格式多样,内容丰富; (2)传输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3.提问:第二份板报中有哪些制作技术是我们已经掌握的? (1)片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 (2)插入艺术字、图片。 4.课件显示课题:活动六??制作电子板报 对比纸质班级报刊,观赏电子板报《鹭岛印象》。 倾听老师讲述。 回顾班级板报制作知识 情境引入,通过比对两份不同的板报,突出电子板报的优点,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 1.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P61~P66,思考以下问题: (1)制作一份电子板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2)电子板报的主题要求有哪些? (3)板报作品名称命名有哪些特点? (4)收集整理素材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5)电子板报版面的要素有哪些?头版结构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实现? 2.请几位同学回答以上问题。 (1)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 (2)主题要鲜明、突出、积极、健康;确定好主题后,分析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确定小标题,为收集、整理素材作准备; (3)命名要求平实,体现一定内涵; (4)收集素材要注意来源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记录出处,尊重作者,要有原创成分;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辅助材料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发表看法;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观看视频,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完善自身知识。 分组讨论,可以促使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电 (5)对收集到的素材要进行修改和创新,留下能准确表达小标题的文章和图片; (6)版面要素:板块大小、排式、报头、报角、花边和中缝; (7)头版结构包括报头、导读栏、报眉、标题、正文、图片等; (8)所要用到的技术有:艺术字、横排文本框、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图形对象组合技术等。 3、讲解:参照《鹭岛印象》的头版版面,评析学生的回答。强调以下几点: (1)主题要鲜明、突出、积极、健康; (2)名称要平实,体现一定内涵; (3)收集素材,要尊重原作者,有一定的原创; (4)素材分类: 按素材类型建立不同文件夹; 按素材内容建立不同文件夹; (5)对收集到的素材要进行修改和创新,留下能准确表达小标题的文章和图片; (6)版面整体布局要求美观,各部分安排要合理; (7)头版版面设计制作过程中所乃至的技术。 4.讲解《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较评价标准》: (1)思想性 (2)创造性 (3)艺术性 (4)技术性 5.布置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规划设计一份电子板报,要求参考《鹭岛印象》,完成以下任务:拟定电子板报主题、名称;确定小标题;设计版面布局,绘制草图;收集素材、整理素材;思考制作技术。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他人作品,并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6.班级交流,学生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评价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 (2)教师补充学生的看法。 (3)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倾听老师讲解,分析、思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电子板报主题、名称,规划电子板报内容,分工收集、整理素材,设计制作技术。 参与交流、评价。 修改、完善电子板报主题、名称、内容和版面布局。 子作品的程序性知识,学会科学的信息加工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拟定主题名称,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任务,既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同学间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通过修改作品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P70,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先确定电子板报的版面尺寸大小、页边距和版面数? (2)《鹭岛印象》样报的板报名称为何没有用艺术字?? 学生阅读、分析、倾听。 观看、倾听、思考、分析。 通过阅读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报头和导读栏,在学生交流、讨论 制作报头及导读栏 2.展示《鹭岛印象》的报头及导读栏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报头及导读栏的制作方法。 (1)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 (2)版面数; (3)插入标识图片; (4)插入标题艺术字; (5)设计导读栏; (6)设计主编、刊号、出版单位、日期、版面数等内容。 4。布置练习: (1)依据小组拟定的主题、名称和所收集整理的素材,制作板报的报头和导读栏;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 (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别人作品,推荐一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5.引导学生在班级内交流,进行评价: (1)标题文字大小是否合适; (2)标识图片大小、位置是否合适; (3)导读栏文字大小是否合适; (4)布局是否美观、合理; (5)设计是否有创新。 听讲 操作,互相帮助 参与交流、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制作标题 1.演示: (1)插入图片; (2)插入艺术字(可单个插入,也可全部插入) (3)组合艺术字与图形。 提示:如果要重新编辑组合后的各个对象,可以先取消组合命令,然后再编辑各个对象。 2.安排练习:将自己拟定的名称和图形进行组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在 班级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评价作品: (1)字体大小是否合适; (2)图片大小是否合适; (3)设计是否美观大方; (4)设计是否有创新。 观看演示 操作,互相帮助。 参与评价 让学生感受创造性地运用技能的成就感。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排版 1.演示: (1)打开鹭岛印象.doc文档,选定整篇文档; (2)选择“分栏”命令; (3)设置栏数、栏宽、间距等参数。 2.安排练习: (1)打开鹭岛印象.doc文档,将《鹭岛印象》文章分三栏; 观看 操作 听取其他同学评价,完善自身知识。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帮助。 3.老师点评。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在文本框内分栏。 合作 探究 1.布置学生制作本活动小组拟定的主题的电子板报。要求: (1)板报主题明确、要素齐全,板报内容健康,没有文法、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繁体字; (2)插入艺术字、图片、文本框、图文混排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版面清晰易读。 (3)版面设计生动活泼,综合知识运用得当,图 文比例安排得当; (4)板报中有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见解,报头设计精美; (5)能恰当使用图案、花边等修饰版面。 2.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自主完成。 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完成任务,既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同学间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完善提高 1.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评价标准》参与作品评价。 2.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听取活动成果汇报;欣赏作品并参与评价。 成果展示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结 1.总结梳理本活动主要内容: (1)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过程; (2)电子板报的主要元素; (3)横排文本框、竖排文本框; (4)图形对象组合技术; (5)分栏。 2.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 3.组织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 4.通过本活动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自我评价活动成果。 通过总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填写活动评价表,了解知识点掌握情况,课后可对薄弱的环节加强练习。通过评价,让学生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