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 导购电脑设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由于这是一节以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授课,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性认识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21教育网
具体阐述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②、通过浏览教学资源网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计算机硬件》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基本知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显示器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能够选购计算机部件及计算机的发展和CMOS的基本设置。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难点由于这节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学生,而且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在导课时,我拿出主机实物,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视频)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将他们带入教学资源网站,加深他们刚才的观察印象,并且按照教学目标自主地学习。(二)分组竞赛、导学达标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第一层次:必答题部分,设计此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主机方面的问题。学生分组抽题,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学资源网站,学习主机部分的基础知识,来完成教学目标设置的每一组必答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并概括表达的能力。关于这部分问题的设置,我采用了教学辅助课件来展示给学生。(课件展示)这个教学课件主要包括主板、外存、CPU、板卡、内存方面的5组问题及所对应的5组问题的答案。5组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在有效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加深学生们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小结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