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五 构筑信息安全屏障 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1、课本:闽教版信息技术(上册)2、年级:七年级3、学时:1学时,上机操作时间约30分钟,非上机时间约15分钟。二、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为七年级《信息技术》活动五“构建信息安全屏障”,是学生学会安全使用计算机的重要一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认清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本质,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提升信息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总体上具有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快,善于模仿的特点。所授班级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及电子学习档案袋,只有小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使用问题。在上网方面,一部分非常熟练,大部分也都有上网的经历。三、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连接外网)、“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认识它们的危害性。(2)理解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掌握防治病毒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以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操作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登录百度 南通热线南通信息超市(http://www.baidu.com)自主探究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什么是黑客,以及它们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通过小组讨论内外交流,认清计算机病毒以及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掌握对待计算机病毒应当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培养学生文明、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措施与方法。2、难点:认清计算机病毒的本质及其与防病毒技术是交替发展、螺旋上升的事实。(三)教学方法:1、方法:课前按能力水平将全班均衡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通过演示引导、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讨论交流等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2、流程:创设情景→演示引导→搜集讨论→整理提交→交流评价→总结启发五、教学过程21教育网
导入新课(4分钟)教师放映“熊猫烧香”资料视频,请同学们想一想:发生的是什么事?“熊猫烧香”是什么?这就是计算机病毒在作怪!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观察学生反应,情绪有什么变化21cnjy.com
一、计算机“生病”(13分钟)演示任务:登 录 百 度 (http://www.baidu.com)搜索“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演示引导:打开IE浏览器,登录百度,引导学生在搜索框中输入“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点击“百度一下”按钮,搜索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启 动Word,将其保存到文档中,并小结。仔细听讲积极观察认真思考观察学生听讲情况,考查对病毒本质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教育系统演示网络搜索任务一:登 录 百 度 (http://www.baidu.com)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巡视指导,并参与个别小组讨论。登录百度,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小组讨论小结。观察学生上 网、考查小组协作讨论考查了解病毒的特征利用多媒体教育系统个别演示指导任务二:登 录 百 度(http://www.baidu.com)搜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登录百度,搜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小组讨论小结。观察学生上 网、考查小 组协作讨论认识病毒的危害性21·cn·jy·com
二、“黑客” 入侵(8分钟)任务三:登 录 百 度(http://www.baidu.com)搜索“什么是黑客”。登录百度,搜索“什么是黑客”,小组讨论小结。观察学生上 网、小组协 作讨论情况Internet?Word?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任务四:登 录 百 度(http://www.baidu.com)搜索“黑客的危害”。登录百度,搜索“黑客的危害”,小组讨论小结。观察学生上 网、小组协 作讨论,认识黑客的危害性Internet?Word? 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8分钟)面对肆虐的病毒、横行的黑客,同学们该怎么办呢?任务五:登 录 百 度 (http://www.baidu.com)搜索“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方法”。放映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登录百度,搜索“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方法”,小组讨论小结。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常识。观察学生上 网、小组协作讨论,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方法的掌握情况Internet?Word? 整理提交(3分钟)整理、保存为Word文 档,并自命名提交到电子学习档案袋。观察学生总结提交情况Internet?Word?Weblog? 交流评价(5分钟)适当参与评价组内自评组外互评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介他人和自己Weblog? 总结启发(4分钟)www.21-cn-jy.com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