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教案(打包4套)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教案(打包4套)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08 16:54:11

文档简介

第8课
辛亥革命
课题
第8课
辛亥革命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建立中华民国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辛亥革命,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二、新课讲授(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教师展示孙中山的照片和简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②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教师讲述: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动,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个革命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
4.教师讲述:为实现“振兴中华”的革命宗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于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泄密,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5、阅读教材,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学生回答: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4.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三、课堂小结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之处在哪,失败之处在哪?四、课堂练习《同步导练》1-9题,五、布置作业《同步导练》10-12题
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学生融入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深远历史影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PAGE
1第8课
辛亥革命
课题
第8课
辛亥革命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和影响;知道中华民国成立以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以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的查找、收集、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学习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树立为民族的复兴而矢志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教师展示孙中山的照片和简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②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学生回答:①弃医从政;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②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教师讲述: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动,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个革命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
学生回答:革命宗旨是“振兴中华”,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教师讲述:为实现“振兴中华”的革命宗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于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泄密,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教师讲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人革命党人的认同,同时,各式各样的革命团体的出现,让孙中山认识到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性。这样全新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了。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阅读教材,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学生回答: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3.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四、课堂练习《同步导练》1-11题,12题1—2选做
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学生融入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深远历史影响,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以“中山”名世。少年时喜听太平天国故事,称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自命为洪秀全第二。
PAGE
4(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辛亥革命
新课导入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甲午战后,如何救亡图存?
康有为领导
孙中山领导
改良
革命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国难未已,医病不如医人,医人不如医国。
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必不可。
孙中山
归纳孙中山的主张。
讲一讲:
孙中山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兴中会成立。
它是第一个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1905年8月
时间
地点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日本东京
总理
孙中山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孙中山题著




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各民族一律平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改革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摆
脱贫困
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简表
时间
起义名称
时间
起义名称
结果
1900年10月
惠州起义
1906年12月
萍浏醴起义


1907年5月
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7月
安庆起义
1907年9月
七女湖起义
1907年9月
钦州防城起义
1907年12月
镇南关起义
1908年4月
河口起义
1910年2月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00年10月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简表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
你怎么看这些起义?
策划武昌起义的文学社
领导人蒋翊武
策划武昌起义的共进会
领导人孙武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地——陆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
1911年10月,
湖北军政府成立
杭州
京师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各地
响应
起义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中华民国国旗
大清龙旗
结合图案、颜色,分别说明大清龙旗、中华民国国旗的寓意。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历史意义。从秦始皇到宣统,在2132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历史是同皇帝连在一起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民国与清朝相比的进步性。
民国三年,戴季陶在旅途中遇一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也”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曰‘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引自何成刚、沈为慧:《历史教学设计》
你怎么看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时报》的记载反映了什么现象?
拓展作业:
任选一幅图片并为它配上解说词。
湖北军政府旧址
武昌起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武昌起义(共18张PPT)
第8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课导入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2.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
3.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
新课讲授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逐以“中山”名世。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2.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有何变化
3.成立兴中会
时间:
地点:
纲领:
宗旨:
意义:
檀香山
1894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4.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
地点:
目的:
政治纲领:
领导机构:
性质:
意义:
日本东京
1905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有了统一领导和奋斗目标,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内涵剖析
二.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经过
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4.发展
5.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
入人心。
失败: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