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八
制作我的零用钱统计图表
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采用了“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和“分层教学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完成任务师生共同总结巩固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节的内容,是我们经常用到的电子表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统计图表是一种使用图形来描述数据的方法,它直观、清晰、形象地表示了统计值之间的大小差异,而且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图表也会自动随之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这间的关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据了解我校七年级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差比较大,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教学内容他基本了解;条件欠佳的学生对计算机很陌生的,甚至是才开始接触电脑,因此我这节课就要针对这些情况再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教课。
四、设计思想
1、教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中存在很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和“分层教学法”来组织教学。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一、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勇于表达,大胆尝试;三、善于协作学习;四、能将知识迁移。
五、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Excel图表的作用;
B、熟练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方法;
C、熟练掌握常用的编辑和修改图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B、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学习的意识;
B、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通过创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建立的方法。
难点:图表的基本编辑和修改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分析
按平时分的小组,我们平时分组是按照男女生间隔和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这样既避免了在学习中男生与男生之间贪玩,不遵守纪律,又有利于男女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因为在动手操作方面,女生明显比男生要接受的慢些。能力强弱搭配还能起到教学助长的效果,让部分当小老师教本小组成员。
下面我具体地谈一谈整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大家都知道,今年8月8日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刚刚举行了奥运会,在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出示几个国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数统计表(出示获奖牌数统计表)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出我国获得的金、银、铜牌数各排第几位吗?
接着出示这一届奥运会金牌数的统计图表。
提问:如果看到这张图表呢,你能很快回答同样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是肯定的。通过比较可知:在很多时候,图表能更直观地反映和比较一些数据,点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图表的建立与修改》。
[二]、出示任务: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认识了图表。在小学数学课中,大家学会了手工制作图表的方法,在Excel 2000中又应如何制作图表呢?不要担心,Excel 2000提供了一个“图表向导”功能,按照“图表向导”中的指导进行操作,可以很方便地创建图表。下面请大家看教材,了解使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的过程,然后你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几个国家的金牌柱形图”,在制作过程中可相互讨论。
1、探究一:如何在工作表中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在学习图表的制作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工作表区域的选择。
(1)指名演示讲解选定连续区域,接着问那么不连续的区域怎么选择呢?
(2)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
(3)师生共同总结:选择第一部分区域之后,按住ctrl键选择第二部分区域。
2. 小组协作,探究学习
以三人为一小组,根据导学案共同完成任务一:建立一张“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柱形图”图表。如果在建图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组内交流,也可以把问题写在导学案上,课本中有学生成绩统计表的例子可以对照。
3.学生演示
请两三位学生到教师机演示操作的步骤,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学生演示时,应采用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讲解要有条理性。
4.教师总结
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使用“图表向导”的步骤。
5、动动手:观察当用于制作图表的源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是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6、你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生提出来,班内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7、动脑想一想:柱形图常用于进行数据的分析比较。
教师出示三类图表的比较,观察一下三类之间的区别:柱形图善于表示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折线图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或发展趋势,饼形图能够表示不同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份额。
[三]、练习巩固
如果要清楚地看出各个国家所获金牌占这几个国家金牌总数的百分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图表呢?请把它制作出来。(课本中有水果库存统计表的例子可以对照)在制作过程中,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 1 ) 在选择“图表类型”后,如果要表示各个国家所获奖牌占奖牌总数的百分比,应如何重新选择图表的源数据?
( 2 ) 默认情况下,图表存放在什么位置?
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并随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
[四]、作品展示,交流心得,分解重点。
1、交流评价,共同进步。
请一位学生演示、介绍自己建立图表的过程。在该学生完整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就典型的建图环节,设置或征询一些科学合理的提问,安排全班学生学习交流。教师可给予正确答题的学生以合适的鼓励。
2、修改完善,调整提高。
3、小组合作探究、图表类型的调整。
给出一张表示奥运会奖牌变化的柱形图,提出问题:想一下,表示奥运会奖牌变化规律是用柱形图好还是用折线图好,如果要把柱形图改成折线图,将怎样操作?(可以参考课本90-91页)
A、小组内交流,找出答案;
B、师生共同总结。
C、生自主练习。
5.提出问题,小组内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班内共同讨论解决,从而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活动中,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关注学生的协作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较好的同学可以先去研究第九节的《综合活动:谁是作者》
[五]、课堂小结,延伸下文
1、这一节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简述本课的学习重点:图表的建立。
2、作业:按课本P92页要求完成做一做。
八、教学反思
从练习和作业
中发现,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图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还无法灵活运用。因此建议学生在其他学科如数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报告中多加运用直至灵活掌握,这样就能达到学科互长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