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五) 名著阅读
(一)《水浒》
1.下面是《水浒》第六十回选段,说说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示例: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卢俊义。宋江手下李逵等人不服;宋江与卢俊义抓阄分别攻打两座城池,先攻破者为梁山泊主,结果宋江先攻下两座城池。
2.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下图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请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这段故事名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或拳打镇关西)。
(2)根据该故事情节简要概括鲁达的性格特征。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等。
3.名著阅读。
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一个小鬼”。
(1)“他”是李逵,绰号黑旋风。
(2)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示例: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李逵元夜闹东京、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4.名著阅读。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以人搏虎,危险,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2)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
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制造悬念(平添波澜)或突出武松徒手打虎的本领。
5.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A】(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 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 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B】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
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
(1)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目的是什么?
挑拨林冲与王伦的关系。
(2)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
不能成立?
王伦正因为仕进无途,才落草为寇;梁山非创作研究“文学”之地;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晁盖也没有“文学”等。
(3)作为梁山的后来者,宋江能够承认王伦对梁山有开创之功,除了他比较实事求是以外,
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
宋江不是当事人,因此能相对中立,不偏不倚;或可以制衡(或打压)晁盖派势力。
6.阅读下列《水浒》选段,完成题目。
【A】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
【B】杨志取路投东京来。路上免不得饥食渴饮,夜住晓行。不数日,来到东京。入得城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庄客交还担儿,与了些银两,自回去了。杨志到店中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叫店小二将些碎银子买些酒肉吃了。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捕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 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到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1)上述两个选段记叙了林冲和杨志被逼上梁山的片段,从他们两个人身上很鲜明地反映了小说的官逼民反的主题。
(2)根据选段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杨志为何闷闷不乐?
①高太尉派陆虞侯继续陷害林冲,陆虞侯设计让林冲看草料场,准备火烧草料场,没想到大雪压塌了草料场的草厅,林冲只得去山神庙借宿,从而躲过了一劫。②杨志丢了花石纲,仍指望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于是打通环节去拜见高太尉,没想到被赶出了殿司府。
(3)以上选段中人物的命运都和高太尉有关,你认为高太尉是一个怎样的人?
媚上欺下、心狠手辣、陷害忠良、恶贯满盈的大奸臣。
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A】吴用道:“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晁盖 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桨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刘唐道:“此处黄泥冈较远,何处可以容身?”吴用道:“只这个白胜家,便是我们安身处,亦还要用了白胜。”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颠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B】话说林冲打一看时,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挎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林冲正没好气,那里答应,睁圆怪眼,倒竖虎须,挺着朴刀,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1)两个文段皆选自《水浒》,这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2)【A】选文中吴用说“我有一条计策”,这条计策是什么?白胜和吴用在此计策实施的过程中各做了些什么?请简要回答。
示例:这条计策是“智取生辰纲”,吴用带领着晁盖等人打扮成卖枣客,在黄泥冈
上与杨志相遇。白胜打扮成卖酒商,吴用以天热口渴买酒喝为由,诱使杨志等人喝
下被下了蒙汗药的酒。待杨志等人晕去后,吴用等把生辰纲夺走。
(3)【B】选文中“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的汉子是谁?联系《水浒小说》,另举两例说说他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示例:这个人是青面兽杨志。性格特点①杨志精明能干,谨慎小心。举例:在押送金
银担的路途上,他多次变更出行时间,与吴用等人相遇时小心探问。②他刚愎自用,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粗暴。例:他在赶路时对下属轻则骂,重则打。
(二)《傅雷家书》
8.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9.《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0.这本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成了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请简单谈谈你对作者的认识。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为人处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
要是儿子)和祖国有着无私的爱。
(三)《培根随笔》
11.阅读下面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以上内容选自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谈读书》(或《随笔》《培根随笔》)。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确实使人受益匪浅。请简要谈谈你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里,我认识了多彩的世界;在书里,我感受到喜怒哀乐;在书里,我触摸到历史的沧桑。每一次读书,我都心存感动;每一次读书,我的灵魂都得到一次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