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的行为[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06 16:42:0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动 物 的 行 为目录1.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2.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3.动物的社群行为
4.动物的节律行为
5.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6.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看一看,想一想

乌鸦群鸣叫
有何意义?有何意义?
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蚂蚁在贮藏麦粒
金钱豹在树上挂着捕食的羚羊
鸟类的筑巢和求偶
亲鸟在给雏鸟喂食
有何意义? 狒狒的群体生活
1.“首领”雄狒狒 2.“下级”雄狒狒 3.雌狒狒 4.幼狒狒
动物的社群生活有何意义?
动物的节律行为
夜间活动的动物
上:蝙蝠飞翔 中:猫头鹰捕鼠 下:猫捕鼠
有何意义?
鸟类的迁徙
有何意义?
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存节律性,也叫做生物钟。
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实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   右:黑夜变成白天
有何意义?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  育雏的母鸡和小猫
本能?/“爱心”?小鸟在池边喂金鱼
本能?/爱心?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试验 大山雀偷饮牛奶
本能?/学习?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学习还是本能?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 物,控制和防除对人有害的动物。例如,人们掌握了家畜的发情、交配、生殖和发育等行为的科学知识,就可以使家畜及时配种、增加胎数和幼畜的头数。人们掌握了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移行为的规 律,以及影响鼠类生殖的各种因素,就可以制定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研究动 物行为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动物学家在观察动物行为

2~5.腹面是红色的模型,都能引起雄鱼的战斗。
1.形态像三刺鱼的模型,不能引起雄鱼的战斗。三刺鱼模拟实验 再 见 !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初一(4)班制作:ajian 2001/12/06
鸟类的迁徙
         杜鹃 -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
课件22张PPT。动物的行为看一看,影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的行为?攻击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贮食繁殖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后天学习行为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试验 大山雀偷饮牛奶
本能?/学习?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学习还是本能?讨论:
在畜牧生产实践中,人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使家畜
形成一些我们希望现的行为,以便对家畜进行饲养和管理,
从而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工作效率.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加以说明吗?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比一比、想一想2、这两大类行为有什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1、是指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这些反射活动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1、是指后天习得,无固定模式的行为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2、这些反射活动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引起的能力训练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蚂蚁作巢 C、蜘蛛织网
D、鱼类洄游
E、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A B C D能力训练2、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点的是( )

A 动物或人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B 通过学习获得的
C 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
D 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A B D思考:
3、抓壁虎时,若抓它的尾巴,尾巴便
立即断了下来,并不断地动,而壁虎逃
走了。这是为什么?

其它哪些动物也有类似的行为?能力训练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看一看,想一想有何意义?鸟类的筑巢和求偶
有何意义?有何意义? 狒狒的群体生活
1.“首领”雄狒狒 2.“下级”雄狒狒 3.雌狒狒 4.幼狒狒
动物的社群生活有何意义?议一议:1、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
为吗?请举例说明课件35张PPT。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了我家,刚开始它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可是很不讲卫生,后来经过我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全家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动物行为:指动物的一切所作所为。 动物有哪些行为?求偶行为青



对繁殖行为筑巢、产卵、孵化育雏行为防御行为动物的拟态觅食行为通讯行为蜜蜂的8字舞圆形舞思考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3.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2.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 行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分为:趋性、本能、非条件反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趋
性事例1:当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 粒食盐时,草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特点:整个动物体都产生定向运动.事例2:用针轻轻地刺激蚯蚓身体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体后部很快地发生反应,而身体的前部反应比较微弱。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非条件反射特点:
1.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 2.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3.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事例3: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两只失去母猫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猫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跟随母鸡行走,把母鸡当作自己的猫妈妈。本
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由单个反射弧实现的
单一活动称为反射,由两个以上反射弧连
贯起来的活动称为本能。本能是先天性行
为中最高级的行为模式。 你说我说人有哪些先天性行为?
趋性 最简单的定向反应(趋光、趋热、趋化性)
非条件反射 膝跳反射、搔扒反射、吮吸反射、眨眼反射 本能 蜜蜂采蜜、蚂蚁做巢、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婴儿吮奶哭笑人的先天性行为膝跳反射思考动物的行为都是先天性的吗?老鼠走迷宫后天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马戏团的表演后天学习行为白鲸的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土豆网-《白鲸表演》http://www.toodou.com/item_details.php?itemID=15155 1.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3.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动物后天性行为分为:
印随学习、条件反射、模仿学习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事例4: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对灰腿鹅的实验。
劳伦兹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为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它们就跟到那。另一组放到人工孵化器中,雏鹅出生后不让它们看到自己的母亲,而让它们最先看到的是劳伦兹本人。于是劳伦兹走到那,小鹅就跟到那,将劳伦兹当作“妈妈”了。印


习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事例6: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狗吃肉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也分泌唾液。 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响起,没有肉吃,仍分泌唾液属条件反射。条


射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事例5:20世纪30年代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它偷饮了牛奶,后来过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模
仿

习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我们有没有后天学习行为?想一想人的学习行为思考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有何不同?为什么?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吃梅、看梅、
谈梅吃梅、看梅、说梅人的学习行为生来具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具有,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级,后天学习行为越占优势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动物的行为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思考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练习1.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行为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作_________。这些行为的反射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以下的神经中枢来完成的。如婴儿吮奶;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_________ ,这些行为的反射活动必须是由______________参与来完成的,如听课,记笔记等。先天性行为本能大脑皮层后天学习行为大脑皮层2.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小狗识字 B. 小孩背唐诗 C. 鹦鹉学舌 D. 蜜蜂通过舞蹈传递信息D练习3. 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本能的是( )
A. 蜜蜂向有花香的地方飞 B. 孔雀开屏 C. 老鼠打洞 D. 鹦鹉学舌D4.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谈谈你有什么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动物的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下来就具有的对刺激作用反应的能力。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考的,在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即可完成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趋性相似的是通过刺激产生定向的反应行为。但非条件反射与趋性不同点是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项单一刺激的定向反应。通常一种反射的反应方式有其先天的基础,这种先天的基础不受既往经验和特殊刺激的影响。非条件反射包括许多保护性反射,如搔痒、擦拭和躲避反射,眨眼和瞳孔反射,喷嚏、咳嗽和呕吐反射,维护肌肉恒定长度的反射如膝跳反射、控制平衡及姿势的反射。反射必须通过神经系统完成,没有神经系统的原生动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通过原生质完成的,所以没有反射,原生动物对刺激作用的反应只能称为应激性。反射是应激性高度进化的产物。
条件反射
是指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考才能完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课件22张PPT。第三章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 行为的影响
执教: 陈 敏有人说——他能够根据有些动物的行为推断最近会不会下雨。
1.三支温度计的读数说明了什么?
2.猫头鹰和鼠在昼夜变化时是怎样活动的?
3.你觉得什么是节律性行为?
4.仙人掌有什么反应吗?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
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化性、向触性等茅毡苔的行为具有节律性吗?窗台上的绿豆苗
绿豆苗为什么会这么长?一棵奇怪的豆苗?横放一天以后横放一周以后横放的豆苗蚕豆发芽的实验
实验材料:四颗相似的蚕豆种子(已充分浸泡并使种皮胀裂)、饭盒盖、废可乐瓶底(两侧各开一个V字形的小槽)、透明胶带、棉花、水
实验步骤:(1)将棉花平铺在饭盒盖的内表面并使其湿润(2)将四颗种子按照四个不同的方向放在棉花上(3)用胶带固定(4)将盒盖竖直放在可乐瓶的V槽上(5)将水注入可乐瓶中,并用一缕棉花使盒盖上的棉花与水面相连(6)观察和记录
五天以后十天以后十四天以后1.你观察到蚕豆的根朝什么方向长?
2.这是对什么环境因素作出的反应?1.这棵棉花的根系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小小科学家植物的午睡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小麦、甘薯、大豆、毛竹甚至树木,众多的植物都会午睡。 ??? 植物的午睡是指中午大约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科学家们在用精密仪器测定叶的光合作用时观察出来的。 这些草原的地下都有很厚的钙积层。
近处的这种灌木叫踏榔,是多年前飞机播种的结果。 它虽然能长一人多高,能开漂亮的花,但它的根系很长,不能往下长就只能横着、向贴近地表的方向长。它并不适合在这里生长。灌木周围的草竞争不过它,草没水就死亡了,最后灌木把所有的水吸完后它也死亡 了,这里就荒芜了。 课外练习
1.设计实验方案
园林艺术中植物的造型是很重要的.
你有几种方法可以使植物长成这样的形态?把你的实验方案写下来.
2.趣味探究
如果将一棵植物水平放置,并且经常地缓慢旋转它,这棵植物的根和茎将怎样生长?
3.作业本上的练习
谢谢大家!返回神奇的动物本能
——小鸟筑巢   从东刚果至南非州热带稀树干草原,常常可以见到有一种叫苍头燕雀的织布鸟。它们用草和许多不同柔韧度的纤维织成的巢,象一粒粒奇异的果实一样悬挂在树枝上。织布鸟选择结实的动物毛发——最常见的是斑马或羚羊身上的毛,将巢牢牢地系在树枝上,还用嘴将毛发缠成总是一个式样的结子作为记号。这样的鸟巢能承受在里面栖身的一对成年雀鸟和几只幼鸟的全部重量,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脱落下来。   本世纪初,自然科学爱好者矣热恩·玛雷发现年轻的雀鸟在筑巢时并未仿效它们的年长伙伴。为了排除年轻雀鸟受训的可能,矣热恩从织布鸟巢取走几粒卵,把它们偷偷地放到他家哺养的金丝雀的巢里去孵化。当雏鸟破壳而出逐渐长大后,又把它们转移到另一个特定的地方, 让它们在那里结成“伴侣”,生儿育女,同时不让它们获得可供筑巢的任何合适材料,而是让它们直接把卵产在笼底。产下的卵又取走,再让金丝雀孵化……就这样反复试验,使得第四代的织布鸟不仅断绝了与前辈和自然界的联系,而且完全被人工所驯化。   现在,他在鸟笼里放进一小撮草,一些纤细树枝和纤维物。织布鸟就在笼里利用这些材料开始工作。很快,鸟儿就编好了悬挂在笼子里的巢,而且其式样与它们自由自在的上几代所营造的巢毫无二致。它们熟谙营造技术,这方面的知识绝不比它们的曾祖、高祖逊色。它们也懂得用松软但不够结实的马的毛垫在笼子底部,而决不会将它错织到巢壁上。如材料有剩,它们就会用剩料来加固巢与笼上树条的联接,用它扎成带“商标”的特别的结子。   玛雷得出结论:鸟的筑巢本领是遗传的。   如今我们都知道,唯一担当传递信息给新一代的任务的是带有能把基因记录译成密码的脱氧核糖核酸链。但是要实现筑巢活动,必须具备先有巢型的密码的记录,然后再把这些密码读出,最后通过鸟嘴的运动实现。拿车床加工零件与鸟筑巢作比较:自动化数控车床加工完全一模一样的金属断面所遇到的问题,远不及织布鸟筑巢所面临的复杂。织布鸟筑巢每一次碰上的情况都不一样。拿材料来说就有木料的、树枝的和其它东西,而且工作会因各种问题而中断 ,另外还须经常对被损坏的建筑物进行维修。这里用遗传传递指令的观点来解释是行不通的。   对此,波兰学者玛切尔·库齐内金提出他的见解:可能存在某种无所不有并且与生物体产生固有谐振的脆弱、细微、概念性的行为和外在的参照物。
神奇的动物本能——蜘蛛织网   分析蜘蛛织网活动,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年幼的蜘蛛在破壳之后不大与它们的双亲接触,可以说它们都不认得自己的父母。而且它们总是尽可能回避父母,以免成为其腹中之物。它们孤独地成长,没有任何榜样可供参考,而到了一定年龄它们照样懂得如何织网,尽管它们一次织网也没见过。与鸟不同,蜘蛛还不能通过视线把握自己的作品,其难度不难想象。但是它们依然很快织出自古以来就有的同样的网。   蜘蛛着手时,先将一根丝固定在一棵树上,然后把另一端牵到邻近的树上,使之处于同一高度。这根丝较粗,能经受它整个体重。之后,再从这根丝的中点拉一根丝固定在地面,形成字母“Y”的形状。其结点为网的中心。接着蜘蛛以中心为基准,沿着一个不变的角度顺时针逐步展开,形成一个螺旋网。蜘蛛还可以根据俘获物的特点织出不同花样的网。其操作程序相当规范。为了拉好网的“Y”形支架,蜘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测定:角度、距离、不同粗细的丝线的拉力……   研究人员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能承认内在因素的存在,因为蜘蛛所处的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蜘网样本。这就意味着在蜘蛛身上存在着网的整体构思,网的形态和不同工作阶段的施工方案,并且有一种操纵进程的因素负责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工作。但是这个 操作“软件”不可能存在卵里。苍头燕雀筑巢的例子就证明了鸟的基因断不能承担这种代代相传信息的角色。你得承认有一种非物质的形态的存在,它与所有生物的神经产生“谐振” ,并控制生物的行为。遗憾的是,众多的生物学家依然抱着在卵中寻找蜘网标本的希望不放。
2.1 先天的行为:趋性、反射、本能
动物对单向环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定向反应称趋性。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趋地性等类,一般是低等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没有神经系统的原生动物有明显的趋性反应。臭虫有趋热性,许多昆虫有趋光性。较高等的鱼类也有突出的趋光性,渔民往往利用这点在夜间用灯光诱捕鱼类。高等动物很少有简单地趋性反应,偶尔发生也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反射与趋性之间无严格界限,但反射一般是通过反射弧的。腔肠动物就有反射活动。节肢动物(如昆虫)的反射趋向多样化。脊椎动物有多种反射活动。在人类中,新生儿的抓握反射、吮吸反射,成人的膝跳反射、抓痒反射等等,都属反射行为。在无脊椎动物的行为中,反射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脊椎动物中,反射行为已逐渐不够用了,尤其是哺乳动物直至人类,反射行为仅占行为总量的很少部分。
本能与反射一样,也是不学而能、先天固有的行为。但是,本能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反射。在一般情况下,由单个反射弧实现的单一活动称为反射,由两个以上反射弧连贯起来的活动称为本能。本能是先天性行为中最高级的行为模式。本能的范围很广泛。动物个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自己索取食物,一旦遇到敌害有某种自卫能力,个体成熟后能作出求偶、交配、生殖等活动,凡此等等,都属于本能行为。本能也经常表现为一系列反射按顺序的连锁行为。如廷伯根描述的三刺鱼的婚配行为,一环扣着一环,是一个相当有秩序的由一连串的动作所构成的行为。其中主要有:雄鱼将雌鱼引向巢穴,引导入巢;雄鱼用嘴触动雌鱼尾部;在雌鱼产卵后,又将它赶离出巢;随即雄鱼入巢,使卵受精。又如,一只单独生活的黄蜂先作一个巢,然后捕捉一蜘蛛或毛虫,用刺使它麻痹后拖到巢内,再产上一卵,并封上巢口。此后它就再也不顾及此事了。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以猎物为食。当它发育长大后,自己挖洞爬出巢外。这只黄蜂到时候也象它上一代那样重复原来的一连串生殖步骤,而这些步骤谁也没有教它,它也从未见到过。本能行为往往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产生。求偶、交配、作巢、迁徙等等都是如此。这类行为的产物,如蜘蛛的网、有些鸟类的巢,其精巧之程度,使人类中的能工巧匠也惊叹不已。
本能在昆虫中可能是最主要的行为类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大量活动也都属于这一类。有人把动物行为笼统地叫做“本能行为”,也是这个原因。
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有的鸟类。在母鸟哺育下长大则鸣叫声较复杂;如果单独饲养,叫声便较为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