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人教版】2017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训练(23份,含解析)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3.9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17-12-09 22:36:00 |
B.n>p
C.X点时v(正)>v(逆)
D.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大
解析: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n
v(逆);X点压强小于Y点的压强,所以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小。
答案:C
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对“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解析: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选项B中体系颜色加深是因为I2的浓度增大,而加压平衡并未移动;由于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从平衡移动分析低温比高温更有利于合成氨,而采用500 ℃是考虑到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活性问题;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合成。
答案:D
9.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与黄色的Cr有下列平衡关系:Cr2+H2O2Cr+2H+。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 ? 。?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 (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 ? 。?
解析:加碱中和溶液中的H+,平衡右移,溶液中的c(Cr)增大;加酸使平衡左移,溶液中的c(Cr2)增大。加Ba(NO3)2,发生的反应为Ba2++CrBaCrO4↓(黄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答案:(1)黄 OH-与H+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右移动,Cr浓度增大,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2)橙 c(H+)增大,平衡左移,Cr2浓度增大,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3)向右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10.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A(?)+bB(?)cC(g)+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1.5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 。?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a∶b∶c∶d=2∶1∶2∶3。
(2)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此反应的聚集状态为:A是气态、B是固态或液态,D是固态或液态;由于固态、液态纯净物的浓度是常数,改变B的量平衡不发生移动。
(3)其他条件不变,只升高温度,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2 1 2 3 (2)C (3)放热
课时训练9 化学平衡常数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B.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K
D.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解析:平衡常数K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答案:A
2.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B.
C. D.
解析:对于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由于它们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表达式中的指数是不能约掉的。
答案:D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 ΔH<0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中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故K=。(2)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故K值增大,二氧化硫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1)
(2)增大 增大 减小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4.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①H2+F22HF
K=1047;②H2+Cl22HCl K=1017;③H2+Br22HBr K=109;④H2+I22HI
K=1。比较K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无法确定
解析: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项正确。
答案:A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解析:通过表中K和温度T的关系可知,温度越高,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说明正向反应为吸热反应。当c(CO2)·c(H2)=c(CO)·c(H2O)时,K=1.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温度为830 ℃。
答案:(1) (2)吸热 (3)830
6.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s)+CO(g)Fe(s)+CO2(g) ΔH>0。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已知1 100 ℃时,K=0.28。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 100 ℃时测得高炉中c(CO2)=0.013 mol·L-1,c(CO)=0.05 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 。?
解析:(1)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CO2)增大,c(CO)减小,所以平衡常数K变大。(2)K==0.26<0.28,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为了使浓度值等于平衡常数,二氧化碳浓度要增大,一氧化碳浓度要减小。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 (1)变大
(2)否 大于 =0.26
7.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K越大,转化率越大
B.K越大,转化率越小
C.K的大小与转化率无关
D.升高温度,K增大
解析:K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转化率也越大。
答案:A
8.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H2(g)+I2(g)2HI(g)。已知c始(H2)=0.4 mol·L-1,c始(I2)=1 mol·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64,试判断:
(1)当H2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若未达到,正在向哪个方向进行? (填“向左”或“向右”)。?
(2)达平衡状态时,H2的转化率应为 。?
解析:(1)转化率为50%,则转化的H2的浓度为0.4 mol·L-1×50%=0.2 mol·L-1,转化的I2的浓度为0.2 mol·L-1。
则生成的HI的浓度为0.4 mol·L-1,H2的浓度为0.2 mol·L-1,I2的浓度为0.8 mol·L-1。
Qc==1
(2)设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的H2的浓度为x,则
H2(g) + I2(g)2HI(g)
起始浓度/(mol·L-1) 0.4 1 0
平衡浓度/(mol·L-1) 0.4-x 1-x 2x
K==64,解得x=0.385。
则H2的转化率为×100%=96.3%。
答案:(1)否 向右
(2)96.3%
(建议用时:30分钟)
1.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平衡常数K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无关。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答案:C
2.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压强
C.升高体系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答案:C
3.某温度时,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应为( )
A.2 500 B.100
C.4×10-4 D.2×10-2
解析:SO2(g)+O2(g)SO3(g)
K=
2SO3(g)2SO2(g)+O2(g)
其平衡常数K'=,
所以K'==4×10-4,
故C项正确。
答案:C
4.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B.反应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平衡常数为K=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CO(g)+H2O(g)
解析:若是压强或浓度的改变,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则平衡常数K不变,A项错误;对2NO2(g)N2O4(g) Δ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B项错误;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项错误。
答案:D
5.已知298.15 K时,可逆反应:Pb2+(aq)+Sn(s)Pb(s)+Sn2+(aq)的平衡常数K=2.2,若溶液中Pb2+和Sn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则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
A.向右进行 B.向左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
解析:Q==1
6.将一定体积的SO3(g)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并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下列值减小的是 ( )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SO3(g)的转化率
C.
D.
解析:假设在原容器上增加一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有隔板),保持温度不变,向增加的容器中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则可建立与原平衡一样的平衡,此时A、B、C、D各项的值均不变,然后抽掉隔板,将容器压缩至原容器大小,则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总质量不变,因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SO3(g)的转化率减小;c(SO2)、c(SO3)均增大,但c(SO3)增大的程度比c(SO2)增大的程度大,则增大;可看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不发生变化。
答案:B
7.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不再变化,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A项错误;FeO、Fe为固体,不能写入K的表达式中,B项错误;温度升高,K增大,说明该反应的ΔH>0,D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绝热容器中的温度会降低,因此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答案:C
8.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 )
A.×100% B.×100%
C.×100% D.×100%
解析:
X + 2Y2Z
起始物质的量/mol a b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x 2x 2x
平衡物质的量/mol a-x b-2x 2x
据题意:(a-x)+(b-2x)=2x
解得x=,故Y的转化率为×100%=×100%。
答案:B
9.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解析:根据反应②:2HI(g)H2(g)+I2(g)消耗的c(HI)=2c(H2)=1 mol·L-1,再结合反应①:NH4I(s)NH3(g)+HI(g)知c(NH3)=1 mol·L-1+4 mol·L-1=5 mol·L-1,因此该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c(NH3)·c(HI)=5×4=20。
答案:C
10.在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析:由 aX + bY c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转化浓度/(mol·L-1) 0.05 0.15 0.1
利用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到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这样再利用相关数据可得到A、B两项正确;D项正确,因为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C项错误。
答案:C
11.在一定温度下将3 mol CO2和2 mol H2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已知在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 ,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3= 。?
(3)已知在1 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CO2)=c(CO)
C.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 000 ℃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则此时v(正) (填“>”“<”或“=”)v(逆)。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解析:(2)K2==1.67;K3==0.77。
(3)升温时K增大,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5) CO2(g)+H2(g)CO(g)+H2O(g)
1.5 1 0 0
0.5 0.5 0.5 0.5
1.0 0.5 0.5 0.5
Q==0.5
设1 000 ℃达平衡时,反应掉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CO2(g)+H2(g)CO(g)+H2O(g)
1.5 1 0 0
x x x x
1.5-x 1-x x x
=1.0,解得x=0.6,
α(CO2)=×100%=40%。
答案:(1)
(2)1.67 0.77
(3)吸热
(4)C
(5)> 40%
12.下列反应在210 ℃达到平衡:
①PCl5(g)PCl3(g)+Cl2(g) ΔH=Q1
K=1
②CO(g)+Cl2(g)COCl2(g) ΔH=-Q2
K'=5×104
③COCl2(g)CO(g)+Cl2(g) ΔH=Q3 K″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
A.c(PCl5)=c(PCl3)=c(Cl2)=1
B.c(PCl5)=c(PCl3)·c(Cl2)=1
C.c(PCl5)=c(PCl3)·c(Cl2)
(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和K″存在的关系为 。?
(3)温度不变,降低Cl2的浓度,反应③的K″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反应①、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210 ℃
解析:该题考查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应用及影响因素等。
(1)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1,故c(PCl5)=c(PCl3)·c(Cl2),C项正确。
(2)②的平衡常数K'=,
③的平衡常数K″=,故K'=。
(3)温度不变,K不变。
(4)要使反应①②的K值相等,应使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或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①、②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实现,A项符合题意。
答案:(1)C
(2)K'=(或K'·K″=1)
(3)不变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