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重点)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上虞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淡dàn惯guàn梢shāo郑zhènɡ需xū研yán 估gū推tuī著zhù绽 皱 顷 搞 律zhànzhòuqǐnggǎolǜ绽开 树梢 吹皱zhànshāozhòu数明媚:
绽开:
顷刻:
郑重:(景物)鲜明可爱。
造句:今天,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好。
裂开。
造句:春天来了,花儿绽开了笑脸。
极短的时间。
造句:一阵狂风吹来,江面上顷刻间掀起了巨浪。
严肃认真。
造句:校长郑重地把荣誉证书给了我。精确:
兴冲冲:非常准确。
造句:爸爸设计的楼房图纸非常精确。
形容兴致很高。
造句: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第一次对话。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部分(第6-16自然段)第二次对话。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点明原因。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竺可桢爷爷在邻居小女孩的帮助下,两次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最终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确切时间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竺可桢和孩子的身上受到了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1.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数不清(shù shǔ) 转眼(zhuǎn zhuàn)
用处(chù chǔ)习题源于《点拨》“课后练习单”的“基础知识练”...√√√2.请根据拼音写词语。
xí guàn gū jì zhèng zhòng xū yào
yán jiū zhù míng shù shāo lěng dàn
习 惯估 计郑 重需 要研 究著 名树 梢冷 淡3.辨字组词。
梢( ) 推( ) 淡( )
俏( ) 堆( ) 谈( )树梢俊俏推算一堆淡淡谈话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 )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
(3)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 )明丽露出刹那间大约.........5.我会选。
郑重 慎重
(1)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 )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2)你想退出比赛的事情,希望你能再( )地考虑一下。
推断 推算
(3)科学家根据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行规律,可以准确地( )出日食和月食的时间。
(4)后来的事实验证了他的( )是正确的。郑重慎重推算推断课件38张PPT。1.结合课文中的过渡段,体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竺可桢和孩子的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分别是什么时间?说明什么?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二画: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杏花的?他见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心情怎样?画出有关的句子。
3.三思:竺可桢爷爷为什么想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4.四悟:联系课文及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竺(zhú)可桢(zhēn)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zhàn)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主人家的孩子走了过来。 “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竺可桢爷爷不是一般地看杏花,而是非常仔细地看,从开放的数量到开放的程度都做了细致观察。体会到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guàn)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表明竺可桢爷爷不但很慈祥,而且对科学研究非常执着。“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儿。”思考(难点):竺可桢爷爷为什么想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因为竺可桢爷爷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真实、确切的数据,所以他想知道“第一朵花是哪天开的”。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把“时间”比作“飞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时间过得飞快。拓展:
由这句话想到的成语是什么?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竺爷爷顷(qǐng)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兴奋心情。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xū)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gǎo)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gū)计和推(tuī)断代替观察。”思考(重点):从竺可桢爷爷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不止一次”说明竺可桢这句话说过很多次。竺可爷爷的话揭示了他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原因,说明竺爷爷也是一个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的人。同时也告诉我们精确、细致的观察是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前提。拓展:
竺可桢爷爷对待科学的态度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以竺可桢爷爷为榜样,养成做事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两次。第一次是在春天里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第二次是在第二年的清明节。说明他观察很仔细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分别是什么时间?说明什么?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串珠问题:2.二画: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杏花的?他见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心情怎样?画出有关的句子。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3.三思:竺可桢爷爷为什么想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因为竺可桢是搞科学研究的,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对竺可桢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需要掌握最确切的资料。竺可桢爷爷要的是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而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是最准确的。也正如他自己说的: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4.四悟:联系课文及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我们要学习竺可桢爷爷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认真、仔细观察事物时的精神。第一朵杏花第一次对话 点明原因 科学研究马虎不得第二次对话 观察得规律
实践出真知 看杏花 走近数
问孩子 弯下腰告诉时间 走出书房
听到时间 激动兴奋
再看杏花 郑重记下 本文讲述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竺可桢和孩子的身上受到了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
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
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
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
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清明节小知识】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友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活动是扫墓。竺可桢的名言1.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
2.教育的发达,学风的优良,在人不在屋,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
4.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爷爷经过多年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才成了著名的气象学家。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过程中,我们都要学习他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点拨: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再找出不懂的地方,想一想不懂的原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时,要有针对性,体现文章的中心。2.读一读,想象竺可桢也要和孩子交谈时的样子,试着填一填。
“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_________________。
“竺爷爷,杏花开啦!”那个孩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点拨:根据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对话内容,想象他们的神态、语气、动作。“爷爷,您又看花来啦?”一个“又”字说明竺可桢爷爷经常观察花,观察花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同时也说明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说明竺可桢爷爷看到孩子急切的样子感到很奇怪,也说明了孩子激动兴奋的心情。横线上可以这样填:“什么事情啊?”竺爷爷奇怪地问。“竺爷爷,杏花开啦!”那个孩子高兴地说。3.在科学家身上,总有一些让人叹服的东西,结合下面的资料,想想你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资料略,见教材35页)参考答案:结合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竺可桢爷爷坚持不懈地观察大自然。从中可以看出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也可以看出,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从竺可桢爷爷身上我明白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观察和认真研究,才能准确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词句积累。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点拨:积累好词好句,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这样的好词好句文章里还有“明媚”“绽开”“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等。 一、读拼音,写词语。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zhèng zhòng( )地答道:“搞科学yán jiū( )xū( )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guàn( ),绝不能用gū( )算和主观想法来tuī( )断事物发展的规律。”听完他的回答,老师额头的皱纹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后来,这名学生成了zhù( )名的生物学家。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郑重研究需惯估推著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画出。
绽放(zhàn dìng) 皱纹(zhòu zòu)
顷刻(qǐng qīng) 规律(lǜ lù)....三、辨字组词。
淡( ) 梢( ) 郑( )
炎( ) 稍( ) 掷( )淡季炎热树梢稍微郑重投掷四、我会辨析多音字。
shù shǔ shuò
数( )见不鲜 数( )字满篇
重数( )一遍 总数( )依然....shuòshùshùshǔ五、句子练习。
1.“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再仿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再仿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了小脑袋。秋风吹红了苹果,吹走了燕子,吹熟了稻谷,吹黄了玉米。A组—基础篇B组—提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