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练习
1.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
)
A.液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2.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3.在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霜满枝头
D.
冰花剔透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
5.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液化
放热
B.升华
吸热
C.凝固
放热
D.熔化
吸热
6.今年春夏我国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的
。云南等西南地区旱情,表明了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也提升了人们的节水意识。请你指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习惯:
。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考点:物态变化,
分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所以它发生的是液化现象,选A。
2.C
【解析】雪和霜,冰雹都是属于凝华或者凝固而成,有气体或液态变化为固体。只有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B
【解析】
试题分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A
【解析】A、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冰熔化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雾是液态的,早晨的温度比较低,水库上方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液化要放热.
故选A.
6.蒸发(汽化)
用洗衣水冲厕(其它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有关.
(2)结合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用地膜覆盖地面,将地面上的水分密闭起来,也减少了空气流动速度,即减小水分的蒸发.
(2)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控制水龙头开关至中小水量,及时关水;提倡使用面盆洗脸、洗手;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用淘米水浇花;衣物要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使用洗涤水、洗衣水冲刷厕所,可节水等方法.
故答案为:蒸发;控制水龙头开关至中小水量,及时关水(合理即可).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练习
1.(2分)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2.(3分)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近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升华
3.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雨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5.(2分)在自然界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
,涉及凝华的有
.
6.朱熹出生于尤溪县,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在《九曲棹歌》诗中写道:“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等太阳出来后,桑麻叶上的“露”会消失,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是_____热的。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B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不符合题意.
考点:
物态变化
2.B
【解析】
试题分析: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熔化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成气态;凝固是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是由气态变成固态.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3.D
【解析】
试题分析:雾是液态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所以物质的状态从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态变化中液化;答案选D.
考点:物态变化
4.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选项错误。B选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错误。C选项,雪人变小,雪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选项错误。D选项,冰花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选项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
5.露;霜.
【解析】
试题分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是液化现象;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考点:
液化和凝华现象
6.汽化
吸热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桑麻叶上的“露”会消失了,说明露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考点:
汽化吸热《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同步练习
1.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
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
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
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
2.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4.宣城市2011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5.今年春夏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的
。地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
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要
。
6.自然界会出现雪、雾、露、雹、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
;涉及凝华的有
。
参考答案
1.B。
【解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固体小冰晶而形成的,故它是凝华现象,是放热的,故B正确。
【考点】热学。
2.A
【解析】
考点:物态变化。
分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是正确的。
3.C
【解析】
考点:物态变化。
分析:“冰”主要是由水变化而形成的,故是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属于凝固;“雪”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变成固体小冰晶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是正确的。
4.液化
凝华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物态变化,要抓住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雾是由气态水蒸气→液态水,符合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霜是由气态水蒸气→固态的霜,符合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
考点:物态变化
5.蒸发
液化
放热
【解析】
试题分析:土壤中的水一般是以液态出现的,会逐渐变成气态,即发生了蒸发现象。汽化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地膜会发生液化,流回土壤中,使土壤中的水份不会流失掉,同时水蒸气在液化时要放热,直到保暖的作用。
考点:物态变化的应用
6.雾、露
雪、霜
【解析】
试题分析: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在以上几种现象中最后是液态的只有雾和露,并且都是由气态转化得来的。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固态一般是粉末状的,本题中的雪、霜是凝华形成的。雹的形成主要是由云层中的小水珠凝固而成的。电闪、雷鸣和沙尘暴与物态变化无关。
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