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能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及其改变条件。
2、能力要求:
通过指明受力物和施力物来体会如何挖掘“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准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这一力的初步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力的物质性体现在:没有脱离物体的力存在,一个孤立的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即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在这里,不宜提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也不宜举沿斜面下滑的物体不受下滑力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A、力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提问: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
演示:磁铁吸引铁块。
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
提问: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要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
小结: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2、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B、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演示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a、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b、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c、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2)学生看课本图,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3)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学生看课文图,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5)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最后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涉及力的实例.再利用课件展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对例子进行逐步分析,使他们独立归纳出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这样能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效果很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本节课知识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复论证力的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另外,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来说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通过本节教学以及今后的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