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1.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
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
C.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D.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2.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件动物的是( )
A.河蚌 B.蟾蜍 C.扇贝 D.蜗牛
3.软体动物具有( )
A.外骨骼 B.外套膜 C.鳞片 D.体节
4.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哺乳动物 C.节肢动物 D.鱼类
5.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B.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线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6.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 B.气管 C.肺 D.鳃
7.蝗虫外骨骼的作用是( )
A.支撑沉重身体 B.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有利于飞行生活 D.防止天敌的捕杀
8.下列哪一特征的动物,一定是节肢动物( )
A.身体分节的动物
B.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动物
C.有翅能飞的动物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且能分部的动物
9.节肢动物的特点是:体表有坚韧的 ______ ,足和触角分节.
10.蚊子属于昆虫,昆虫身体由头、 ______ 、 ______ 三部分构成.
11.夏季夜晚,常可看见蝉脱壳过程.脱去的壳是 ______ ,该行为是因为壳会 ______ .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 .
12.蛐蛐,属于昆虫纲.蛐蛐的体表具有 ______ .除能够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外,还具有 ______ 的作用.
13.蝗虫适应陆地生活,体表的 ______ 能防止体内的水分散失.
14.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提出问题: ______ (2)作出假设: 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 ______ 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______ 浸入水中, 露出 ______ 部;乙中蝗虫的 ______ ?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 ______ (5)实验结论: ______ .
15. 下图为蝗虫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蝗虫的感觉器官主要位于头部,其中[ 1 ]触角有???????????和??????????的功能。
(2)蝗虫的运动器官位于身体的腹部,有???????????和????????????。
(3)蝗虫通过??????????进行呼吸,[ 6 ]????????????是??????????????的开口。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2.B????3.B????4.C????5.D????6.B????7.B????8.D????9.外骨骼 10.胸;腹 11.外骨骼;限制昆虫身体的生长;不完全变态 12.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 13.外骨骼 14.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等量;头部;胸腹;胸腹;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15. (1)触觉 ?嗅觉 (2)足 ?翅 (3)气管 ?气门 ?气管? 【解析】 1. 解:A、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A错误. 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一般生有两对翅膀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位于胸部,B错误. C、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如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昆虫背部无脊柱为无脊椎动物,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D正确. 故选:D. 昆虫的主要特征,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外有外骨骼等. 关键知道昆虫类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解:ACD、河蚌、扇贝、蜗牛等动物的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扇贝、河蚌的体表还具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B、蟾蜍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选:B.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生活在陆地环境中的蜗牛,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乌贼、鲍鱼、扇贝、牡蛎等.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软体动物. 3. 解:A、软体动物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没有外骨骼,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知,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都包着外套膜,故B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的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没有鳞片,故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不分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据此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4. 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节肢动物. 故选:C 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5. 解: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错误. B、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错误 C、线形动物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错误.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足、触角)都分节,D正确. 故选:D (1)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蜈蚣、螃蟹等. 明确各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解: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故选:B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适于在陆地生活.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而不是气门,更不要写成器官. 7. 解:蝗虫为陆生动物,由于陆地环境气候干燥,所以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蝗虫为陆生动物,具有适于陆生的特点,如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据此答题.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 解:A、从环节动物开始动物身体都分节,因此身体分节的动物不一定是环节动物,如蚯蚓,错误; B、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因此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动物不一定是节肢动物,错误; C、鸟类、昆虫都有翅能飞,因此有翅能飞的动物不一定是节肢动物,错误; D、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且能分部的动物一定是节肢动物如蝗虫,正确. 故选:D 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动物. 9. 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故答案为: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 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即: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10. 解: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 故答案为:胸; 腹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11. 解:(1)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该行为是因为壳会限制昆虫蝉身体的生长. (2)蝉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个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故选:外骨骼;限制昆虫身体的生长;不完全变态. (1)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 (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如蜻蜓、蟑螂、螳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理解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12. 解:蛐蛐,属于昆虫纲.蛐蛐的体表具有外骨骼.除能够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外,还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的作用. 故答案为: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的特征和外骨骼的作用. 13. 解:蝗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也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以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的环境,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故答案为:外骨骼.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掌握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4. 解:(1)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等量的清水. ②把两只 大小相同活蝗虫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 头部浸人水中,露出 胸腹部;乙中的蝗虫的 胸腹部浸人水中,露出 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结果预测: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实验结论: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故答案为:(1)蝗虫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2)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3)①等量.? ②头部;胸腹;胸腹; (4)甲中的蝗虫仍然活着,乙中的蝗虫死亡. (5)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胸腹部;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15.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蝗虫的结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蝗虫各结构的功能。 【解答】 图示中:1触角,2单眼,3复眼,4前足,5中足,6气门,7前翅,8后翅,9后足。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其中,1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 (2)蝗虫的运动器官位于身体的胸部。胸部分前、中、后胸分别生有前、中、后足各一对;另外还有两对翅。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引运动器官完成跳跃、飞行等多种运动,有利于觅食和避敌。 (3)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可见,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6气门是气管的开口。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河蚌、蝗虫、蜗牛、乌贼、虾蟹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打开课件第2页,让学生观察各种软体动物图片,初步了解。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打开课件第3页,让学生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课件第5页),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课件第6页)。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件第7页),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课件11页),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课件13页):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课件14页),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4)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5)困扰:蚊、蜱虫、螨 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三、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课件16张PPT。软体动物1 、多姿多彩的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现在已知的种类有 10 万种以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常见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蜗牛、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2、观察与思考——河蚌(1)体表的贝壳作用是什么?(3)它的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分别是什么?运动器官是斧足、呼吸器官是鳃。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河蚌体表的贝壳就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软体动物3、观察与思考——缢蛏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缢蛏靠足缓慢运动。用鳃呼吸。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级标题4、其他软体动物 石鳖,背部有8个覆
瓦状排列的贝壳,腹面有一个扁平的足,可以用足缓慢爬行或吸附在岩石上。 乌贼,身体内有退化的贝壳,有一对发达的眼,10腕足用于捕食,可借助漏斗喷水的反作用力快速运动。遇到敌害时还能喷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逃生。 蜗牛,壳为螺旋形,依靠大而扁平的足来爬行,足内腺体会分泌粘液,可减少爬行时足与地面的摩擦力,头部有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3.大多具有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呈现年轮般花纹。
2.运动器官是足。不是:如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鞘,乌贼的足特化为腕和漏斗,章鱼的贝壳退化,足特化为腕足。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吗?软体动物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药用:鲍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6、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节肢动物1、多姿多彩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80%以上。常见的动物有:蝗虫、蜻蜓、蜘蛛、蜈蚣、虾、蝴蝶、蝎等。
节肢动物 2、观察与思考 节肢动物比较你们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表。较硬 硬 较硬 较硬 硬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有触角 有触角 无触角 有触角 有触角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有翅 有翅 无翅 无翅 无翅三对足 三对足 四对足 每节1-2对足 13对足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 节肢动物3、观察蝗虫通过观察结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说出图中1 至 9的名称。3腹部2胸部1头部4触角5前足6中足7后足8气门9翅 节肢动物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头部有哪些结构,分别起什么作用?
3、胸部有哪些结构,分别起什么作用?
4、腹部有什么结构,起什么作用?
5、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体表,有什么感觉?
触觉作用感光作用摄食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两对翅适于飞行。腹部主要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完成呼吸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故蜕皮。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一个口器思考并回答小实验腹部浸入水中的蝗虫先死亡,因为完成呼吸的气门在腹部,蝗虫因不能呼吸而死亡。二级标题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困扰:蚊、蜱虫、螨 叮咬人并传播疾病。随堂练习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BCA随堂练习4、填空题
(1)蝗虫的身体分 、 、 三部分
(2)胸部生有 对足和 对翅。
(3)体表具有 ,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
并防止 ,以适应陆地生活。
(4) 为 ,是
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
门户,相当于植物叶表
皮上的 。ⅠⅡⅢ④腹部胸部头部32外骨骼体内水分蒸发气门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