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七年级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PPT40张加视频2份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PPT40张加视频2份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1 11:30:17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魏


西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 北周一、魏晋南北朝 南方 北方3世纪时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图一、人口南迁一、人口南迁的原因?
二、人口南迁的过程?人口南迁原因:
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躲避战乱
南迁过程:
1、东汉末年——开始南迁
2、西晋后期——南迁浪潮
他们南迁到了今天的什么地方?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
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一带
南迁的主要人物:祖逖
相关的成语
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
击楫中流 祖 逖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方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淝水之战交战双方:作战时间:成语:结果:前秦、东晋383年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影响:南方经济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方常年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不但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3、淝水之战的影响
4、自然条件优越纺织业冶铸业制瓷业造船业设立专门机构;织锦业--灌钢法青瓷--十分发达,到达台湾--初步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城)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
(麦稻兼作,双季稻);
兴修水利工程;饲养家禽、家畜--
围湖造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
腴上地,亩值一金。

─《宋书?孔季恭传》文献资料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原文大意     ……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鄠杜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渔、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洞庭湖 太湖 鄱阳湖荆州大堤
太湖今貌湖田  养蚕、缫丝技术改进,荆、扬二州
为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 丝织业兴盛,丝绵
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传》文献
资料丝织业精美的丝织品
红地云珠日天锦三国两晋时期青瓷莲花尊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青瓷香薰青瓷莲花尊青瓷羊尊
青釉羊 青瓷双柄鸡首壶 青釉谷仓罐 鸡首壶 青瓷羊尊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海船,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深1.92米。船底为双重木板结构。龙骨为二段木接合而成,全长17.65米,宽42厘米,厚27厘米,主龙骨与尾龙骨用松木制成,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   城市的繁荣 今南京秦淮河 建于东晋时的绍兴
建康,今南京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1)北方常年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3)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南迁
原因: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南方安定。
——躲避战乱
南迁过程:
1、东汉末年——开始南迁
2、西晋后期——南迁浪潮
作用:为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
(北方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双季稻);
兴修水利工程。
手工业:①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②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③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商业及城市: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填空题1.人口南迁:
东汉;南方;躲避战乱;东汉末年;
西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岭南。
3.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劳动人手;生产工具;经验;自然条件;
淝水。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