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工具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课件、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情景导入:
1.让学生讲讲周一升国旗时,这国旗是怎样被升上旗杆的?
2.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当学生指出旗杆顶端有个轮子在起作用时,教师即可出示滑轮,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指出滑轮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注意让学生观察到小轮转动时,框子里的轴没有转动的事实,以示与轮轴的区别.21教育网
?一、认识滑轮
通过观察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图片分清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是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而动滑轮是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21cnjy.com
提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实验探究
通过探究,分析得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1.按照教材中所示的那样,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钩码提起来,再按教材中所示的方式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在课本表格中记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www.21-cn-jy.com
2.指导滑轮上细绳的绕法.安排学生每4人一组按照教材上所示的那样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3.按照教材所示的那样,通过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记录测力计示数于表格中.
4.提醒实验探究中注意的问题:(1)“缓慢地提拉”指匀速直线拉动测力计.(2)“同一物体”说明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3)实验中不得超过测力计的称量限度.(4)用动滑轮提升钩码时两条细绳应该尽量平行,动滑轮的质量应尽量小些.2·1·c·n·j·y
三、分析论证
数据分析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针对前三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先横向比较,再纵向比较.横向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s=h;纵向比较得出F动=F=G.进一步归纳得出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1·cn·jy·com
比较1、3两次实验,得出结论:s=2h,,从而得出动滑轮的作用与特点:能够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阶段:比较4、5两次实验中两种不同绕法的滑轮组使用中的特点.通过对滑轮组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s=2h,s′=3h,归纳为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意为“在忽略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和轮轴上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由几段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21·世纪*教育网
1.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方法 (去除实验误差的影响),帮助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精简并予以板书
2.指导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好比较(优缺点).
3.强调学生对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加以注意,重点是对n值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准确判断.
四、交流讨论
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定滑轮、动滑轮在改变力的方向和移动距离上有这样的区别?
2、若考虑动滑轮的自重,你认为上述结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教材中所示的两组实验中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为什么用同样的滑轮,在绕法不同时拉力不同?
1.若滑轮组水平使用,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2.提示与杠杆知识联系去分析思考.
3.提示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五、布置作业:
1.判断正误: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离.( )
(3)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滑轮是没有的.( )
【答案】× × √
2.使用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用的拉力中,力(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答案】D
3.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600牛的物体,最小的拉力是(不计动滑轮重力及摩擦) ( ) A.600牛 B.300牛 C.200牛 D.100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C
板书设计:
滑轮
名称
特点
作用
定滑轮
位置不变
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
随物体移动而移动
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