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 图像的色彩调节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三 图像的色彩调节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11 12: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三
图像的色彩调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活动三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针对图像色彩相关概念及知
识技能做了介绍。从中国经典动画片——《葫芦娃》造型中不同的颜色(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引入,提示丰富的色彩能够烘托人物的形象,从而引出对于一幅电脑图像,色彩的运用和调节也至关重要;接着,通过绘制光的三基色进一步了解图像的RGB模式,这是对活动二中颜色模式的深入,同时也是对图层混合方式的初次探究;然后,通过给葫芦娃简笔画上色,继续学习前景色和油漆桶工具的使用,为后续使用画笔工具打下基础。
本活动内容是活动二内容的深化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图层及初步感受图层在Photoshop中合成图像时的各种混合模式(比如“变亮”),给图像上色知识点的安排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认知规律,先复习应用油漆桶,然后引入画笔,选用不同的笔触、模式、透明度等属性,涂抹生动的颜色效果。同时,给简笔画上色内容,也为后续活动六平面设计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三基色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光的三基色和给简笔画填充颜色掌握设置前景色、油漆桶、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已经学会运用图层操作、颜料盒、油漆桶工具、填充颜色命令等对图像进行简单的修饰,具备了最基本的图像处理能力。本活动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图像色彩调整中常见的概念、方法,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了解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调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首先用经典动画片“葫芦娃”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观察葫芦娃的衣服颜色切入主题;然后在Photoshop中绘制光的三基色让学生体验三束光的叠加效果,使得对颜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葫芦娃简笔画填充颜色,让黑白简笔画变成色彩丰富的彩色图像,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光的三基色原理;2.掌握设置前景色、油漆桶和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1.绘制光的三基色;2.合理搭配色彩;3.替换颜色命令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通过绘制光的三基色、给葫芦娃简笔画上色等任务,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演示讲授法:给葫芦娃简笔画上色的学习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色彩的调节和给小区域上色需详细演示和讲解;
3.交流讨论法:在给葫芦兄弟上色练习时,利用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按既定方案进行上色。
六、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教室系统和Photoshop软件等;
2.资源准备:课件、葫芦娃简笔画和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
情境体验,
导入新课
1.播放《葫芦娃》视频,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烘托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请学生谈谈葫芦娃衣服颜色特征。
3.总结葫芦娃衣服特征:色彩鲜艳,并且具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规律,指出色彩在烘托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引出在电脑图像中,色彩的运用和调节也至关重要,从而导入新课并PPT展示课题。
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观察葫芦娃衣服特征。
学生发言。
学生感受丰富色彩,了解本活动的学习内容。
通过播放《葫芦娃》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葫芦娃衣服的颜色,感受色彩的作用,切入主题。
任务引导,
自主探究
1.抛出问题:色彩从何而来?提示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总结光和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引出第一个任务:探究光的三基色。
2.通过图片展示光学色散现象,讲述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经过两次折射被分解成了有规律的“七色光”,指出人的眼睛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最为敏感,进而解释光的三基色原理。
3.布置任务:运用photoshop软件模拟三束色光的叠加效果,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7-28页,自主探究,绘制光的三基色。
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4.请学生代表交流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技术及存在的困惑,教师加以点评。
(1)运用“椭圆选框工具”画圆;
(2)运用“设置前景色工具”设置颜色;
(3)运用“油漆桶”填充相应颜色;
思考色彩从何而来,并回答。
回顾物理知识,理解光的三基色原理。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颜色的叠加效果
倾听学生代表发言,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加深对颜色和图层混合模式的认识。
从理论过渡到实际,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深入。
操作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重在个别辅导和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技能。
(4)更改图层混合模式。
演示讲解,分组合作
1.通过绘制光的三基色,相信同学们对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引出第二个任务:色彩的填充。
2.讲解和演示为葫芦娃简笔画填充颜色。
(1)打开
“葫芦娃.jpg”图像文件;
(2)设置“前景色”的颜色;
(3)用“油漆桶”填充相应颜色;
(4)重复步骤(2)和(3)填充其他区域颜色;
(5)单击“文件”中的“存储为”保存图像。
3.布置任务,每个小组分别为葫芦娃填充一种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倾听教师讲解并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了解填充小技巧。
分小组交流讨论,并上机实践,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明确操作步骤,利于学生的创作。
分小组交流讨论,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合作意识。
展示作品,
评价学习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请学生代表自评自己的作品,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教师加以点评。
2.请学生自荐或者推荐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完成情况,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观察学生代表展评的作品,倾听同学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回顾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出作品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并加以改进。
在展示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学会评价。
总结知识,
完善作品
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
(1)绘制光的三基色
(2)色彩的填充
2.要求学生完善作品
与教师一起总结知识技能,梳理知识。
完善作品。
系统化知识技能。
作品精益求精。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葫芦娃》视频导入,以葫芦娃衣服颜色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
2、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体现主体,重视启发,勇于创新。
3、但是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操作能力较弱同学的辅导,并强调同学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要耐心和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