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累计1个
教学内容 第1节 感 觉 世 界(一)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感觉世界是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五种感觉中涉及到了三种感觉,分别是皮肤的触觉(还包括痛觉、冷热觉)、嗅觉、味觉,由于这部分内容只要能够说明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即可,所以通过活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归纳。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课件、一杯热水、冷水、温水、香水、一个玻璃球、一团棉花。学生准备:铅笔一支、一块小金属、一块毛巾和丝布、一块木块、一个玻璃球
情境设置 情境一:播放一段录像,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刚才对影片中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以哪些感觉?情境二:(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情境三:(思考)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情境四:(讨论)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情境五:回顾皮肤的结构,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情境六:(实验一)以同桌为实验小组,其中一生闭上又眼,将双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玻璃球、金属块、木块、橡皮等物品,让同桌同学摸,通过手的触摸,让对方同学说出此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体冷热程度等一些物品的特点。情境七:(实验二)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试触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体背部等处,让对方感觉各部位对铅笔的感觉的敏感度的差异。情境八:图片欣赏:出示教材图1-2“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思考:你现在观察这幅图靠的是哪一个感觉器官,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此图告诉了你人的皮肤具有什么功能?你知道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吗?情境九:小实验: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测试你的同桌体温是否正常?上台表演: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用手测试额头体温的方法,并指明正确的测试方法:用手背测试体温。情境十:(小实验)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摸两个物体,然后说出两手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情境十一:(实验)教师分别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约60℃),一杯温水。让两位学生上台实验:一学生先将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将手反映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后,手指的感觉让另一位学生先将手指浸入热水中一会儿,再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中后手指的感觉。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播放一段录像,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刚才对影片中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以哪些感觉?生:(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看到的片段,对影片中有关情节的描述,有关语言的评价。)生:可能的答案:视觉——眼 听觉——耳 师:这些现象说明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人能对感觉环境世界的各种刺激——感觉世界情境二:(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生:可能的答案: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看书的人,能看到书上的字或画,是用眼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语言真优美动人,故事感人,画画得真漂亮……4.拿冰块的人能感觉冰很冷,是用皮肤来感觉的。我的反应可能是:把冰块扔掉……吃棒棒糖的人能感觉到糖的甜味,是用舌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还想再吃……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思考1: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情境三:(思考)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生:情境四:(讨论)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情境五:回顾皮肤的结构,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生:热觉、触觉、痛觉……情境六:(实验一)以同桌为实验小组,其中一生闭上又眼,将双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玻璃球、金属块、木块、橡皮等物品,让同桌同学摸,通过手的触摸,让对方同学说出此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体冷热程度等一些物品的特点。思考一:实验时,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为什么不用其它部位?由此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手指与手背、身体背部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的敏感度的差异。生:情境七:(实验二)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试触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体背部等处,让对方感觉各部位对铅笔的感觉的敏感度的差异。交流合作:请同学们将两个实验的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哪一部位皮肤最敏感?生: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情境八:图片欣赏:出示教材图1-2“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思考:你现在观察这幅图靠的是哪一个感觉器官,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此图告诉了你人的皮肤具有什么功能?你知道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吗? 情境九:小实验: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测试你的同桌体温是否正常?上台表演: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用手测试额头体温的方法,并指明正确的测试方法:用手背测试体温。思考 :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生: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情境十:(小实验)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摸两个物体,然后说出两手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生:玻璃球比较冷,棉花比较热演示并设问:将两物体取回放到讲台桌上,问,两个物体所处的环境是否一样,温度是否有高低?生:都放置在同一个教室的讲台桌上,应该与室温相同,因此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思考:由此实验请你分析,皮肤对外界物体感觉的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不是物体本身的温度的高低?生: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并不是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设问:你认为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应该是什么因素?情境十一:(实验)教师分别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约60℃),一杯温水。让两位学生上台实验:一学生先将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将手反映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后,手指的感觉让另一位学生先将手指浸入热水中一会儿,再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中后手指的感觉。实验现象:二位学生的感觉不同:一个形成冷觉,一个形成热觉实验证明:皮肤形成的冷、热觉并非物体的温度高低。(因为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实验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先浸入热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皮肤,浸入温水后,手指在散热,散热越快,感觉物体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在吸热,吸热越快感觉物体越热。皮肤感觉到的冷觉和热觉是皮肤散热或吸热速率的快慢程度。实验结论:皮肤具有散热和吸热功能,散热和吸热速率随环境可以变化,冷觉和热觉的形成是散热或吸热的结果。举例说明:冬天,由于外界温度低,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大,人体皮肤散热快,人感觉到冷。夏天,由于外界温度高,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小,皮肤散热慢,感觉到热。请你解释:①图1-1中拿冰块的人的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②冬天的晚上,脚能感觉到热水袋很烫 ③皮肤对冷觉、热觉的形成是皮肤中的什么结构完成的?结论:皮肤具有冷觉和热觉,是皮肤真皮中的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接受刺激的。皮肤的冷觉、热觉并不是物体温度的高低,而是皮肤散热的速率快慢。设问:皮肤中除了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以外还有什么感受器?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出现过哪些痛觉?讨论:皮肤的触觉、冷觉、热觉、痛觉中,你认为哪一种感觉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设问:当皮肤中的这些感觉器接受刺激后,神经将兴奋传到哪儿?在哪儿形成这些感觉的呢?课堂小结:出示图1-1,让学生判断图中的每一种感觉的形成,哪几种感觉的形成是由器官来感觉外界刺激的?分别是什么器官?1、人体内有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外界世界2、人的皮肤具有:触觉、冷觉、热觉、痛觉课堂小结: 课内作业:第6页:1、2
板书设计
第1节 感 觉 世 界(一)皮肤有:触觉、冷觉、热觉、痛觉等感觉。
课外探究
预习实验“舌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不同”设计好实验方法,并准备好有关实验材料。写好探究过程
教后反思
本章累计2个
教学内容 第1节 感觉世界(二)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感觉世界是第一章对环境的觉察五种感觉中涉及到了三种感觉,分别是皮肤的触觉(还包括痛觉、冷热觉)、嗅觉、味觉,由于这部分内容只要能够说明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即可,所以通过活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归纳。本节内容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 味觉、皮肤感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体验皮肤触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做到人人参与,亲身体验;比较触觉、嗅觉与味觉在信息接受上的异同;观察自己的舌头;实验皮肤不同部位、舌头不同部位不同刺激的敏感性。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难点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实验及归纳
教学用具 四只干净的小玻璃杯、吸管、清水、盐、糖、咖啡、食醋等
情境设置 情境一:(活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情境二: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情境三:(讨论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情境四:(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模仿嗅觉的形成过程)。情境五:(实验探究) 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情境六:(实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一、新课引入情境一:(活动)戴上眼罩,让同学闻月季花香,请他辨别是什么物质。生:解释: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情境二:阅读课本:P4图1-4,讨论对图中所示情况有过的经验,归纳嗅觉特点。生:嗅觉特点:(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气味可以收集和保存:出示十只已收藏好的瓶子,请学生回家模仿着做。情境三:(讨论舌的特征)预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舌,再出示一张放大的舌面。小知识:舌的表面约有一万个味蕾! 情境四:(讨论)味觉形成过程,以甜味为例(模仿嗅觉的形成过程)。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情境五:(实验探究) 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问 题:舌不同区域的各种味觉敏感度一样吗?猜 想:舌上不同区域对不同的味觉敏感程度不一样。设计实验:配制好甜、酸、苦、咸四种液体,分别用棉签蘸取并擦拭舌不同部位:舌尖、舌两侧、舌根,分别感受。收集证据:由学生讨论而得(甜咸在舌尖,酸在侧,苦在舌根)。(解释)情境六:(实验)捏住鼻子吃香蕉,味道怎样?(说明味觉和嗅觉是共同工作的)生活中感冒了为何食欲不振,味道也不佳了?课堂小结:1.了解了人有哪些感受器,有哪几种感觉、2.具体认识了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原因和一些特征。课内作业:1.通过 感知天气变化,通过 感知周围肯定有正在开花的桂花树。2.盲人是怎样辨认人民币的?3.公安警察破案时为何要带上一只警犬
板书设计
第1节 感觉世界(二)嗅觉形成过程:花的香味刺激了鼻腔中的神经末梢形成兴奋,嗅觉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1)嗅觉灵敏度会因人的体质状况而变化。特别是疲劳。(2)嗅觉灵敏度随人年纪增长而有所减弱。(3)不同的动物对不同气味表现出不同的敏感度。(4)嗅觉中枢易疲劳。味觉形成过程:糖放入嘴里,溶解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形成味觉。四种基本感觉:酸、甜、苦、咸。
课外探究
探究影响味觉的灵敏度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