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12月第2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活动三任务一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Flash“创建形状补间动画”。补间动画是Flash中最常见的动画效果,又叫做中间帧动画、渐变动画。补间动画包括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本节课学习的是形状补间动画。
掌握本节内容可以做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因此,学生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非常高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喜欢动手操作,因此课堂上尽量精讲,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交流合作中,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方法,并收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
(2)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建一幅“毛毛虫变成蝴蝶”的作品。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在交流、沟通与合作中,共同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提高Flash动画制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制作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
难点:“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
【教学准备】
一个学生人手一台的计算机室、教材、FlashMX和广播教学软件、自己制作和网络上查找的素材。
【教学方法】
1.演示教学法:通过在多媒体教室,实际操作演示用Flash制作动画的过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上机去实现,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提高学习Flash的兴趣,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开阔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探究、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毛毛虫变成蝴蝶”的Flash动画作品,组织学生观摩,
体验动画作品的魅力。
同学们这个动画我能做你们也能做,而且你们还会做得比我更好,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毛毛虫变成蝴蝶”。
讲授新课
一、认识基本概览念
1.讲解
“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在一个关键帧中绘制一个图形,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中更改该图形的形状或者绘制另一个图形,设置补间方式为“形状”,这样制作的动画就是形状补间动画。
2.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教材第25-26页内容,从中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分类,作用。
3.提问学生:
(1) 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
(2) 构成形状补间动画的元素有哪些?
(3) 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作用是什么?
(4)形状补间动画创建后,时间轴有什么特点?
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相应的提示(比较),并对活动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演示“毛毛虫变成蝴蝶”动画
1.实例:创建“毛毛虫变成蝴蝶”动画(广播教师机)。
演示:
(1)新建一个Flash文档,采用默认的文档属性。
(2) 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导入到库”命令,将“毛毛虫”和“蝴蝶”两个图片文件导入到库中。
(3) 按F11功能键打开库面板,在
“图层1”第1帧处,将“毛毛虫”位图从库中拖到舞台。
(4) 用“箭头工具”选取“毛毛虫”位图,单击菜单栏中的“修改”――“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命令,将“毛毛虫”位图转换为矢量图。
(5) 用“箭头工具”单击选取“毛毛虫”形象以外的多余部分,再按Delete删除。
(6) 在“图层1”第30帧处,插入空白关键帧,将“蝴蝶”位图从库中拖到舞台。
(7) 用“箭头工具”选取“蝴蝶”位图,单击菜单栏中的“修改”――“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命令,将“蝴蝶”位图转换为矢量图。
(8) 用“箭头工具”单击选取“蝴蝶”形象以外的多余部分,再按Delete删除。
(9) 在“图层1”第1帧属性面板上,设置补间方式为“形状”。
(10) 测试并保存动画。
三、任务驱动,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老师刚刚的演示,相信同学们
对“形状补间动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好让我们利用所学习知识,制作一个“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动画。
【教学评价】
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分别从动画创意、使用技术、动画效果等方面给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动画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对不足的作品给予鼓励。
作品展示交流,互评互进,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如何创建形状补间动画。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大胆实践,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