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11 15: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陈聪惕
一、教材分析:
创建补间动画,本课是以圆形变为正方形和孙悟空变形为公鸡两个活动为实例,介绍了Flash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些图片转化为矢量图,删除图片背景等,在此基础上介绍动作补间动画制作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清楚两种补间动画的区别。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给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良好的展示空间。通过对动画制作的深入学习,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在运用Flash软件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思,创作出一个较好的作品。
二、教学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位图转矢量图的操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并知道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形状补间动画与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和研究问题:
1.教学重点:制作补间动画。
2.教学难点:位图、矢量图与元件的区别与运用
3.研究问题:在创作动作补间动画中进行自主探究元件的有效性研
究。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逐帧动画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着一定困难。
四、教法阐述:
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教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五、学法指导: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环境、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视频转播系统。
2.教学资源:自制补间动画教学课件、图片素材和动画范例
七、教学设计思想:
整个课堂教学以“创新、开放、自主、协作”为指导思想;以一个个活动和任务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体任务设计及教学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课件播放动画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激发其创作欲望。)
2、演示补间动画实例的操作过程,(提醒几个注意点)
2.教师上传图片,实现共享,学生自主创作动画
3.自主探索(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学—尝试”中逐步击破各个知识点。)
4.展示交流,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评价”中欣赏美,在交流学习中展示自我,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目的。)
5.课外拓展,知识延伸(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延伸到课外。)
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复习引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逐帧动画(优缺点)。
提出:逐帧动画能否作出:孙悟空七十二变和图片展示动画吗。
引出本节课题:补间动画
观看两个补间
动画:孙悟空变桃子(形状补间动画)和图片展示(动作补间动画)
学生刚接触
flash,一系列操作较为生疏,
通过复习进入状态,同时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操作欲望。
问一问
1、补间动画的分类
2、形状补间动
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同,带
诱思探究
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
3、如何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4、如何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着问题进入后面的学习。
看一看
想一想
制作播放补间动画和补间形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动画的区别。
观察实例
积极思考
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试一试
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选主题设计两个动画(补间动画和补间形状)并上交。
动手实践
积极探究
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创作,突破重难点。
评价作品并总结
展示作品,总结知识
体验成功,巩固知识
学习交流,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是元件,元件的形状不会改变。(运动的渐变)
形状补间动画是在打散情况下的图可以变成打散了的任何一个图,看得到由一个图变成另一个图的全过程.这两个图一定是打散情况下才可以哟(对象是图形也就是矢量图的形状的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