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7)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11 16: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动三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漳平市永福中学——陈小霞
一、教学内容分析:
活动三,教材主要介绍了Flash的补间动画,包括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补间动画只要建立起帧和结束帧的画面,中间部分由软件自动生成。本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形状补间动画,它适用的对象为图形,可以实现移动、缩放、填充渐变色、对象加减速、变形等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画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制作逐帧动画,对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会很大,但对于农村学生在一些技巧性操作还是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的演示不缺少,而且应让学生多实践练习。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补间动画的分类、特点和基本原理。
2.掌握分离对象的方法。
3.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
2.教学难点:形状补间动画对象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Flash软件、课件、相关素材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中国早期动画片代表作《大闹天宫》片断,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片中孙悟空和二郎神变化的动画。
3.观察圆形变成方形的动画,导出本课课题---形状补间动画。
欣赏动画。
明确课题。
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补间动画的分类及形状补间动画的特征
1.讲授:补间动画可分为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两类。
2.讲授:形状补间动画也称为“形状渐变动画”,适用的对象为图形,形状补间动画可以实现对象的移动、缩放、旋转、填充颜色、加减速和变形等效果。形状补间动画赶上对象必须是图形(形状),用Flash软件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的图形,可直接用于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制作时只要作出初始帧和最后一帧上的形状,计算机就可自动计算出变形过程。
倾听。
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对形状补间有初步认识。
创作从圆变成正方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1.边讲解边演示:教师演示从圆变成正方形的形状补间动画,提问学生这个动画是否适合用上节课的逐帧动画技术来制作,为什么?
2.任务布置:让学生实践操作,制作由一个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
3.教师巡视,对部分学生加以适当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予以点评并做梳理小结。
观看教师演示,并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任务。
完成任务。
展示作品,倾听点评。
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加上学生实践,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
创作“孙悟空变成大公鸡”的动画
1.讲解:教师讲解创作的基本过程。
2.演示:
(1)如何将文件导入到库中。
(2)如何将位图转换成矢量图,删除图片中的多余部分。
3.布置任务:根据教师的提示创作“孙悟空变成大公鸡”的动画。
倾听讲解。
观察演示。
明确任务。
根据教师提示完成作品制作,有助于对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加深理解。
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完成任务。
展示作品,参与作品评价。
随堂练习
制作影片《变形金刚》大黄蜂变成汽车动画。
动手练习。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课堂总结
回顾总结:
1.形状补间动画只能作用于形状。
2.形状间的渐变只能在同一图层。
3.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编辑起始帧——编辑结束帧——创建补间动画
回顾课堂内容。
通过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加深记忆。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