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如图的战役态势,他反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 )
A、 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2、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取胜的原因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③人民群众的支持④解放军英勇善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4、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九日《申报》报道:“主席强调确保东北。”(如图)当时东北发生了( )
A、九一八事变 B、辽沈战役 C、抗美援朝 D、“一五”计划
5、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如下战役中,属于战略决战阶段的是( )21cnjy.com
A、百团大战 B、挺进中原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其标志是( )
A、北平的解放 B、天津的解放 C、上海的解放 D、南京的解放
7、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毛泽东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 )21教育网
A、红军赤水出奇兵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军过后尽开颜 D、弥天大勇诚堪格
8、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www.21-cn-jy.com
A、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C、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重大战役都围绕着徐州展开。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此有关的重大战役分别是( )2·1·c·n·j·y
A、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 B、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
C、平型关大捷和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10、“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读图说史题
11、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依次说出图二中字母A、C代表的战役名称各是什么?
(2)图三中解放的南京是哪次重要战役?
(3)分析三幅图片的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DDBC DBBBA
二、读图说史题
11、(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2)渡江战役。
(3)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最终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解析】
8、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理解“灾难、胜利、和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与材料“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的信息不符,故A不正确。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与材料、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不符,故CD不正确。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同时也结束了国内的第三次国内战争,B符合题意。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题主要考查了渡江战役的相关内容。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21·cn·jy·com
(3)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图一反映的信息是人们积极支援前线,图二图三的信息是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三幅图片的联系是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最终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得民心者得天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课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以综述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讲授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出示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思考: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为什么要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回答: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极其不合理。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压迫剥削,导致农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出示材料: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思考: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出示图片体现土地改革的效果。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进大别山播放视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出示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材料二 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思考:(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出示图片,强调这一战略布署的重要性。2、三大战役出示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图片强调: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讨论: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教师讲述三大战役的意义。3、南京解放播放《渡江战役》视频,展示渡江战役示意图,知道: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出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合作讨论结合课本内容总结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学生阅读材料体会大别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实行新的土地政策的原因。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既提高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也可以从材料中得出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效。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图片的解读,更直观地感受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平解放北平的重要性。通过视频使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威武和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的穷途末路之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习题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B )A、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B、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C、解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问题D、在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2、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C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3、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 A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D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5、问答题【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1)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试分析党中央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的两层意思即可)
课堂小结
板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2.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导入
21cnjy
新授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1cnjy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研读
21cnjy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1cnjy
土地改革的内容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1cnjy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为什么要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合作探究
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极其不合理。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压迫剥削,导致农民生活的极度贫困。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材料研读
21cnjy
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合作探究
21cnjy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21cnjy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1cnjy
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材料研读
重
点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21cnjy
2、三大战役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21cnjy
三大战役概况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cnjy
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合作探究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播放视频《渡江战役》
21cnjy
1949.4.20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949.4.23,解放南京
毛泽东 朱德
渡江战役
21cnjy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南京解放
21cnjy
21cnjy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国民党:发动的是反人民的内战,不得人心;政治孤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军队厌战。
合作探究
21cnjy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研读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合作探究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全面内战爆发
转战陕北
战略防御
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最后胜利
21cnjy
练习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
A、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
B、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解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D、在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2、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B
C
21cnjy
3、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A
D
21cnjy
5、问答题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2)试分析党中央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
板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
2.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