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字、报时信号、天气情况、市场行情、科技论文、一副图画、一张照片、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都在传递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者报道等内容,都称为信息。一、信息资料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想一想:
1.举例说明中医看病是通过什么手段判断病情?
2.请你举几个有关信息的例子,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二、信息技术工具阅读P3-4,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
古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甲骨文现代信息的传递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电报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非常轻松地与千里之外的朋友进行交流。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探索生命的讯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这是近几十年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在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搜救人员端着生命探测仪,在瓦砾深处寻找幸存者。救援工作中应用的生命探测仪主要有三类:光学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俗称“蛇眼”,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细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热红外线生命探测仪则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更先进的声波生命探测仪,能探寻微弱声音,即便被埋者被困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颤动,探测仪也能感觉出来。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器,在人的目力和听力都无法到达的废墟里,拯救了无数生命。
说一说,救援人员是怎样获得生命体征信息从而施救的?课后作业:
1、复习并整理笔记。
2、请举例说明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解。
3、你身边哪些事情应用到了信息技术工具。
4、本节课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你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吗?请把你的感想写成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