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和水泥》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食盐和水泥》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11 20:16:53

文档简介

《食盐和水泥》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一填
1、我们把食盐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我们就看不到食盐 了,这说明食盐在水里( )了。将水蒸发后,我们会看到( ),这说明( )。
2、将一些水泥加到水中搅拌,我们会发现( ),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 ),并且无法恢复原状。。
3、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如果加热把水蒸干,食盐又变回来了,所以说提取海盐的最简单方法是“( )”。
4、下列物品:碎玻璃 、旧报纸、木制家具、花生油、果汁、废金属、塑料袋、食盐水、饮料盒、蜡油经过处理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的是( ),不能还原的是( )。
5、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 ),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这个变化是( )。
6、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 )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样的变化称为( )变化。水泥放入水中后,( )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样的变化称为( )变化。
二、综合训练
判断题
1、食盐溶解后,如果蒸发掉水分,还能变回食盐。( )
2、水泥溶解后,如果想办法,还能变回水泥。( )
3、破玻璃通过加热炉加热后还能制成玻璃产品。 ( )
三、拓展应用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变化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哪些变化不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这两种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利还是弊?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溶解;食盐又出现了;食盐溶解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2. 溶解;水泥凝固。
3、晒盐。
4、 碎玻璃 、旧报纸、木制家具、废金属、食盐水、蜡油;花生油、果汁、、塑料袋、饮料盒。
5、甜;可逆的。
6.能;可逆;不能;不可逆。
二、综合训练
1.√
2. ×
3. √
三、拓展应用
答: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实例:可逆变化------木材通过变化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木制品供我们使用; 不可逆变化-------水泥混合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牢固。 不利的一面:可逆变化-----电线的热胀冷缩。 不可逆变化----森林大火引起的巨大损失,建筑工地的水泥淋雨后结块不能再用。 破碎、扭曲、切割物体等变化哪些变化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木头燃烧,食品发霉等变化不能恢复。
《食盐和水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从食盐的变化中了解可逆变化现象。
2. 从水泥的生成中了解不可逆变化现象。
3. 能列举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及不可逆变化,探索认识科学的一些方法。
二、学习过程
1. 生活中的食盐有些什么特点,试举例。
2. 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试一试。
3. 把食盐水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让其水分蒸发,会有什么结果,试一试。

4. 观察水泥有什么特点,把水泥中加入水后,再让其变干,会得到水泥吗?

5. 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列举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这两类现象,并说明。
《食盐和水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盐和水泥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
可逆变化及不可逆变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食盐和水泥了解哪些,谁能说一说。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三是归纳。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二)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三)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三、结论总结
本节课通过食盐和水泥的变化,我们认识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合理应用,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否则会带来麻烦或灾难。
四、课堂练习
1.看书上图,完成课后实验。
2.搜集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
3.列举有益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五、作业布置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六、板书设计
食盐和水泥
可逆变化
不可逆变化
课件17张PPT。
创设情境 同学们,食盐和水泥是我们常见的
两种物质。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
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
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探究活动探究食盐组方案:a、把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 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b、取少量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 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猜一猜,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蒸发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恢复原状了)探究水泥组方案:a、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c、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猜一猜,往盘中的水泥加水,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不会溶解,一会便凝固了 。
对水泥进行加热,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恢复原状吗?
水泥不会再恢复原状了 。 实验记录单:碎玻璃玻璃制品玻璃熔化炉 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像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废品收购站(可逆)污染的水域(可逆)森林大火(不可逆)一、填空。
1、像碎玻璃、冰块、食盐、白糖等物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恢复原来的样子,属于( )变化;
2、像水泥加水以后、泥烧成砖块、花生做成花生油、 种子发芽等,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属于( )变化。当堂达标可逆不可逆二、选择:
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
A、玻璃杯碎了 B、火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E、汽油燃烧 F、折纸飞机
G、水结成冰 H、木材做成家具A、D、F、G、H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