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1 21: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组课文导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21教育网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我们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我们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情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21·世纪*教育网

四、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五、单元学法指导:
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读书的时间,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自读课文解决。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前,先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9、穷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www-2-1-cnjy-com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1-c-n-j-y
学习重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侧面烘托作用。
学法提示:自主合作学习,分类划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简单标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并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完成下列任务。【出处:21教育名师】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一)正确地读课文2—3遍,完成下列各题。
1、多音字组词。
mó( ) qiáng( ) dé ( ) zuō( )
模 强 qiǎng( )得 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mú( ) jiàng( ) děi( ) zuò( )
2、比一比,再组词。
怨( )梧( )霉( )虑( )搁( )
祭( )悟( )毒( )虚( )阁( )
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保护( )看望( )高大( )舒服( )
埋怨( )仍然( )担心( )七上八下( )
(二)多读几遍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的穷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挑战自我
再读几遍课文,按照“等待丈夫——抱回孤儿——丈夫归来”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等待丈夫:( )——( )自然段。
抱回孤儿:( )——( )自然段。
丈夫归来:( )——( )自然段。
(四)自学后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二、合作探究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多读几遍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法提示:自主合作学习,分类划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简单标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并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完成下列任务。21*cnjy*com
1、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一说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很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说说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 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认真读一读课文中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对话中,桑娜为什么出现了两次沉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为了表现“穷人”的高尚品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要求把握主线,人物性格、品质不变,写后和同学交流。



四、达标训练
1、听写目标中的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渔夫 ( )的天气 ( )的屋子
( )的桑娜 ( )的神情 ( )的餐具
( )的渔网 ( )的海风 ( )的孩子
3、体会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4)表示语意的跳跃。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
五、拓展延伸。
一块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块。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块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蓝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等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林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那些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块面包。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林琴只得到一块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林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何为贫穷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头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认真读读上面两个故事,结合课文《穷人》,把你对贫穷的理解写下来。



六、相关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
托尔斯泰晚年常常住在莫斯科,冬天亲自用雪橇运水、劈柴,做鞋匠手艺。他长年坚持体育锻炼,天天散步、做体操,七十岁还能轻松地滑冰,七十五岁热衷于自行车运动,年过八十仍能骑马飞奔。1910年10月,因厌恶剥削生活与妻子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不幸患上了肺炎,11月7日逝世于一个小站。
托尔斯泰重视儿童读物。他曾创办教育杂志,出版了《启蒙课本》《新启蒙课本》和《俄罗斯读物》(1~4册),共有三百多件作品。作品语言规范、浅近,篇幅大多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明显而富有教育意义,像《李子核》《狼来了》,已为全世界儿童所熟知。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七颗钻石》也是他写的。21·cn·jy·com
《穷人》的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法提示:综合运用读、画、读、想、写、议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注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残疾(jī jí) 瞥(piē piě)见 挣扎(zhā zhá) 从(cōng cóng)容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十指连心 泪流不止 怒目圆睁 不由分说 一如既往 尴尬 叮嘱
3、多读几遍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一共写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5、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么?



6、认真读了课文,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写在空白处并与同学交流。21*cnjy*com
学法提示:综合运用读、画、读、想、写、议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即:多读几遍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心读一读,想想自己为什么感动,或者是自己从中体会到人物的什么品质。最后把这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2、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那么善良,我们可以从多处描写中体会到他们的美好心灵。读文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
父亲的善良:

碧云的善良:

“我”的善良:

3、认真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根据故事的结尾,请你展开想象,“我”回家后会怎样向父亲诉说?写一段父子俩的对话。【来源:21cnj*y.co*m】



四、拓展延伸
温暖一生的赠与
余艳琰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在母亲的回忆中,当时的情景又仿佛再现我的眼前。
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亲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家。可怜的我们就住在贫困的温尼伯湖小街区里。那段时间夜里警报声不时响起,母亲望着天花板,眼里噙着泪水,几乎彻夜不眠。
圣诞夜,外面下雪,房间里唯一的光亮是圣诞树微弱的灯光,圣诞树扎得很简陋。母亲给了我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她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的礼物,但是吃饱才是最重要的。忽然她身子微微一抖,搂着我开始大声哭泣。
这时,有人敲门。原来是那个“丑女”。这是母亲对楼上那个女人的称呼,因为她总打扮得很俗很艳。母亲擦干眼泪让她进来。
“女士,”她说,“我知道你的生活很艰难。你因为要照顾孩子而无法去教堂。你现在马上去教堂吧,我会照顾好你的孩子们的。你的大女儿告诉我,你很想去教堂。”
母亲相信了她的话。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结局也并非是母亲沐浴着圣诞之光做完祷告回来。她刚进教堂就开始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她怪自己为什么相信那个“丑女”。她一点也不了解那个女人。她急急忙忙地跑出教堂,在雪夜里狂奔,心揪得紧紧的。“我为什么这么傻,把孩子们留个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她想象得出:家里满是身份复杂的各色人物和醉鬼,孩子们哭着叫妈妈,那个丑女狂笑着踱着步。
不一会儿,母亲已跑到楼梯口,她听到孩子们的尖叫声!天哪!她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母亲飞一般奔上去,猛地推开门。她见到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景象,她首先看到了脸上堆满微笑的我,我就是尖叫的那个,然后是我的妹妹们。当她看到地面。惊呆了:礼物!好大一堆的礼物。堆放在我们那简陋的小房间的地上!母亲愣了,好久说不出话来,“这是怎么……回事?”那个“丑女”什么也不说,只是微微笑着。“我像傻瓜一样误会你……”母亲哭着说。“我只是站在这里说说话。是那些流浪汉、清洁工、乞丐们送礼物给你和孩子们的。你们每人至少有八件礼物。”那个“丑女”仍笑着,但眼里闪烁着泪光。
后来,母亲从他人的口中得知,楼上的那个“丑女”早已跟整个街区打过招呼。哀求人们来帮助我们。她的善心感动了人们,所以人们慷慨地赠与我们礼物。
无数次,母亲讲着讲着,就戛然而止,那故事永远没有结局。她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那张照片,仿佛故事的结局就藏在那张照片里。
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我们被礼物的海洋包围着。你可以从我和妹妹们惊喜地尖叫声还有母亲的笑容里知道这些礼物的意义。就是那群身份卑微的人,给了我们一个永生难忘的圣诞节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那才是我们一辈子的礼物……
请从下面的语句里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
(1)“母亲望着天花板。眼里噙着泪水,几乎彻夜不眠。”当时,母亲的内心:

(2)“那个‘丑女’仍笑着,但眼里闪烁着泪光。”那是因为:

(3)“无数次,母亲讲着讲着,就戛然而止”因为:

你怎样理解画线那句话的意思?


五、相关链接
一张电影票
蒋溢轮
雨细细地下着,灯光迷蒙。我悠闲地向电影院走去。
电影院门口,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一件灰色的茄克衫,手里捏着钱,不声不响地站在雨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牵着他的衣角。
等退票的人很多,我刚走近电影院,不少人凑上来问我有没有余票,我一个劲儿地摇头。我只有一张票,怎么能给人呢!谁知这时,男孩的父亲迎向了我。
“有票吗?”男子低声地问,声音带着点企望。
小男孩仰起头,急切地看着我,深深的眸里闪着温柔的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望着我渴求的眼神,热切的神情,我的“没有”哽在喉咙口上。
我突然记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也是这样的细雨迷蒙,灯光冥冥,我也是男孩这样的年龄,不同的是,牵着我的手等退票的是母亲。顿时,那种遥远的热切的记忆渐渐涌向心间,我的心柔柔地震颤了。那次,是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叔叔把票给了母亲。当母亲付过钱接过票时,我是多么欣喜雀跃啊!这时,一种崇高的感情在我心间升腾,我突然感到把票让给这个男孩是我的责任似的。
我将手里捏着的票递给了孩子的父亲。
男孩的脸放光了。“谢谢叔叔!”
“没什么。”我答,情不自禁地伸手拍了拍男孩的头,仿佛大哥哥对小弟弟那样。
看着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向电影院走去,我抬腕看了看表,离开映正好还有五分钟。我心里涌上一种恬淡熨帖的感觉,那是一种做了一件应该做值得做的事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我没有撑伞,任细雨丝丝地洒落在我身上。我吹起了口哨,看着街灯闪烁的光晕,树枝摇曳的碎影,突然感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和亲切。
11、唯一的听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学法提示:综合运用读、画、读、想、写、议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注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一)认真读几遍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完成下列各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én shèng zhuāng zhòng shēng wàng jiè yì
( ) ( ) ( ) ( )
huāng táng liū zǒu zhuīwèn dà chī yì jīng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组成词语。
yōu ( )久 ( )静 ( )愁 ( )秀
yí ( )式 ( )妈 ( )忘 ( )动
jìng 平( ) 干( ) 环( ) 眼( )
(二)整体感知,梳理层次。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依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三)自我挑战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然后把所填的内容连起来回答问题。
( )的老妇人 满头( ) ( )的老人
( )的眼睛,像( ) ( )的语言
( )地望着我 ( )的教授
“唯一的听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读完课文,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二、合作探究
1、 “我”在拉小提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很多变化。请你默读课文,标记出相关语句,找一找变化的原因,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版权所有:21教育】
2、浏览课文,画出描写老教授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老教授的用心。
3、找出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三、达标训练
1、圈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按顺序改在括号里。
1因为我拉的小叶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据床腿。 ( )
2我在一颗树下站好,庄重地驾起小提琴,拉响了第一只曲子。 ( )
3她慈详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向深深的潭水…… ( )
2、读写结合,大胆表达。
“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出现了多次,想象每一次的情景,把它写下来。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四、拓展延伸
感激(节选)
陆勇强
旅行者已走得十分疲惫,他迷路了。他看到了站在路口的盲人,十分高兴,很诚恳地向盲人打听。
……
他们顺利地找到了通往村子的路,旅行者很高兴,盲人也很高兴。盲人对旅行者说,今天我要为你当导游。
盲人一边走,一边向旅行者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盲人走到一条小河边,对旅行者说:“小时候,我的眼还没失明的时候,常在这条河里戏水,河水清澈见底,有时候小鱼常来咬我的脚趾。”
旅行者在月光的反射下,仔细看那条小河,小河已经干涸,只有河床上白白的细沙。
但盲人好像对此并不知情。
盲人接着说,你看河的那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坡,那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
旅行者向那边看时,却是一座堆得高高的垃圾山。
盲人说:“这里山上到处古树参天,小时候,下雨的时候,在林子里,不用打伞。”
旅行者觉得好笑,虽然夜色深沉,但仍然依稀可见四周的山坡上都裸露出黄褐色的土壤。
对盲人热情地介绍,旅行者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旅行者在村子周围走了一圈,他发现这里的环境早已被破坏,根本不是盲人所说的那样。
临走时,旅行者拉着盲人的手说:“这里的风景真的很漂亮。”旅行者没有勇气对他说出真相,他希望盲人永远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对于他来说,这是对盲人最大的感激。
1、根据拼音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pí bèi gān hé gǔ shù cān tiān yè sè shēn chén yī xī kě jiàn
( )( )( )( )( )
2、盲人向旅行者介绍的景象与旅行者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旅行者为什么“同意”盲人的描述,而且临走时还对盲人说这儿的风景真的很美?


五、相关链接
母亲给我的蒲公英
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我被选来扮演剧的公主。接连
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我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我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我头脑里的台词全部都无影无踪了。
最后,老师只好叫我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道白者的角色,请我调换一下角色,虽然她的话挺亲切婉转,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我——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子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午饭的时,我没把发生的事告诉我母亲。然而,她却察觉到了我的不安,没有在提议我们练台词,而是问我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正泛出亮丽的新绿。我无意中瞥见母亲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从现在起咱们这庭院里就只有蔷薇了。”“可我喜欢蒲公英,”我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亲表情严肃地打量着我。“对呀,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我点点头,高兴自己战胜母亲。“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到,“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我想母亲猜到了自己的苦痛,一边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母亲听到释然一笑。
“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道白者。”她说,并提醒我是如何爱朗读故事给她听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演出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感到格外的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来到我跟前。“你母亲让我把这个给你。”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的边缘已经开始卷曲,从茎杆上懒懒地垂下头来。
散戏以后,我把放在戏装裙内的那朵蒲公英回家。母亲将它衬在两张面巾纸之间,烫平展后夹入一本字典。她做这些时笑着说:“咱们大概是仅有的会把这么难看的野花烫平的人!”
——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12*用心灵去倾听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法提示: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对苏珊母亲般深厚的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故事,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着(zhāo zháo)迷 名字(zì zi) 召(zhāo zhào)唤 告诉(sù su)
3、默读课文,我知道:在生活中,善良的人们无处不在,即使远隔天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天使”向你奉献上她真挚的爱心。《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 )文,主要讲( )用心灵去倾听( )的心声,使他获得了( )。
4、认真读了课文,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二、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简单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2、这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 ”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多读几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法提示: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同桌或同组合作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1·c·n·j·y


4、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试着找找这样的语句。
1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相照应的句子:
2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相照应的句子:
3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相照应的句子:




三、达标训练
1、读一读,抄写下来。
苏珊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对于“我”的求助,她总是热情而富有耐心,这种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了。怕“我”伤心、难过,她委婉地写出了自己离开人世,她是在用一颗善良的心鼓励“我”要乐观对待生活。





2、小练笔:
续写下文,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并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补白。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

3、因为苏珊在电话线那头用心倾听,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安慰,使“我”变得快乐和幸福。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爸爸错了
[美]莱洛德
……
孩子!我深深悔悟,以前我是待你太凶狠了!你晨起洗脸疏忽,挨我一顿恶骂;你皮鞋忘了擦净,受我一阵痛斥;你随地乱丢东西,我就暴跳如雷。吃早点时,我怪你打翻杯子,怪你吃得太急,怪你不该……当我出门,你送我出来,并向我道别时,我粗声恶气地说:“进去!”
以后我走到书房去读报,你就跟了进来,一种懦弱可怜的样儿!我一看见你,就又怒声喝道:“进来干什么?”可是你没有回答我,却突然奔到我跟前,两手绕住我的脖子发狂一般地吻我。我猛然感到一种不可磨灭的爱!我看见后来你放开手臂走了,但是我自己呢?一种茫然失措的心境占据了我,手中的报纸已经不知什么时候滑落。
我想起来了,以往我做了些什么?我一直把你看做像我一样的大人。我要求你应该和我一样懂事,但却忽略了你的年龄——你还是一个孩子呀!我整天用斥责、厌恨、吹毛求疵(cī)来对付一个像你这样的小孩子!
我想起来了!你是多么天真而又光明哟!这一切在你吻我并道晚安是完全表现出来了。孩子,我不想再说什么。我已下了决心,从明天起不再向你粗声恶气地斥骂了。我要做你的好爸爸,好朋友;我要跟着你笑,跟着你愁;我要永远记住一句话:“你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子!”
1、读读记记。
悔悟 疏忽 恶骂 暴跳如雷 粗声恶气 懦弱可怜 不可磨灭 茫然失措 吹毛求疵
2、“爸爸”说自己错了,他认为自己错在哪里?


3、你对这位“爸爸”有什么看法?

4、你的爸爸平时对你怎么样?拿起笔来与爸爸作一次心灵的对话。



五、课外链接
圣诞老人的助手

我还记得和祖母度过的第一个圣诞。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般穿过城镇,去找我的祖母。因为我的姐姐对我说:“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对我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祖母在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她。
“没有圣诞老人?!”她嗤之以鼻,“胡说八道!别相信那个。这谣言已经流传好多年了,现在穿上你的大衣,我们走。”“走?去哪儿,奶奶?”我问。“那儿”原来是克比百货店。祖母递给我10美元。“拿着这钱,给需要的人买点东西,我在汽车里等你。”说完她转身走出了商店。
这是8岁的我第一次自己作主买东西。好一会儿,我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手里拿着10美元,绞尽脑汁地想买什么东西,给谁买。我把我认识的人一一想了个遍:我的家人、朋友、学校里的伙伴,还有一起去教堂的人。当我突然想到波比的时候,我有了主意,波比没有大衣,他从不在冬天课间出外运动。她母亲总是带口信给老师说他感冒了。但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他没有感冒,他只是没有大衣。我手里捏着10美元,渐渐地激动起来,我选中了一件红色灯芯绒带风帽的大衣。它看起来够暖和,波比会喜欢的。
那天晚上,祖母帮我把大衣用玻璃纸和彩带包好,然后在上面写上“给波比,圣诞老人”。祖母说圣诞老人总是要保密的,然后她开车带我去波比家,她解释说这样做以后我就成为圣诞老人的正式助手了。
祖母把车停在波比家旁的街上,她和我悄无声息地潜行到波比家旁的灌木丛中藏好。这时,祖母推了我一把:“好了,圣诞老人,”她低声说,“去吧。”
我深吸了一口气,冲到波比家的前门,把礼物放在台阶上,按响了门铃,然后飞快地跑回灌木丛,和祖母安全地待在一起。我在黑暗中屏息等待着,门打开了,波比站在那儿。
时光已经过去40年了,但我和祖母一起守在波比家门前灌木丛中的激动和兴奋丝毫没有褪色。那天晚上我认识到,那些关于没有圣诞老人的可恶的谣言就像祖母说的一样,是胡说八道。圣诞老人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第三单元测评试卷

班级 姓名

一、根据拼音写同音字,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xiān ( )起 新( ) ( )女 ( )后
lǜ ( )师 考( ) ( )化 合格( )
gē ( )板 收( ) ( )声 ( )膊
méi ( )炭 倒( ) ( )毛 ( )花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心( )肉( ) 一如( )( ) 万( )千( )
大( )一( ) 狂风( )( ) 尽( )尽( )
兴( )采( ) 舍己( )( ) ( )( )割舍
省( )俭( ) 闪闪( )( ) ( )( )不安
表现人物心理或神态的:
表现人物品质的:
表现事物样子的:
三、选词填空。
安静 平静 宁静
1、孩子们( )地睡着了。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
3、孩子们呼吸均匀而(),睡得正香甜。
宁可……也……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1、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2、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3、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四、把下列的格言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填一填。
(1) 必寡信。
(2)民无信 。
(3)不精不诚, 。
(4)诚者, ;诚之者, 。
(5) ,纤毫必偿; ,时刻不易。
2、这些格言都讲述了 的道理。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主题的格言吗?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渔夫说他们总能熬过去的。
1、巴金说:“我爱月亮,但我也爱星星。”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

3、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

六、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2、“他”指的是 ,他正在和 商量事情。
3、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用“ ”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句,用“ ”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词句。
4、“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
5、这段话说明渔夫是一个 的人。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这两段话。
1、 一万米长跑比赛非常激动,运动健儿二十几名再跑道上你追我赶。他们都跑得很快,所以跑得相当轻松。观众不停地喊“加油”,都愿望本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2、学校把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已经公布了,我们班的李丽同学陆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结果她一点儿不骄傲。同学们夸奖他,总是说“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八、拓展运用
有人送我一枝草
三毛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不知是到美国后的第几天了,我去找工作回来,慢慢地往住的地方走。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钱,留下来是个大问题,又找不着事情做,心里很茫然。穿过学校时,我低着头,走得很慢很慢。
远远的草地上,那里半躺着一个陌生的青年,好像十分注意地看着我。我感觉到了他的目光,但是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又蹲下去从草地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走得很大,轻轻地吹着口哨,看起来很愉快的样子。
由于不认识他,我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是一枝碧绿的青草,他正向着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样珍宝一样递给我。
我接住那枝小草,惊讶地望着,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脸,摸摸我的头发,送过来一丝温柔的微笑。21cnjy.com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潇洒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虽然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青年的脸在记忆中虽然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却没有办法让我忘记。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青年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乐观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轻的赞美,一个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那些似曾相识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
1、请为下面的“着”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 zháo zhe zhuó
着落 ( ) 躺着( ) 着凉( ) 着装( )
2、根据句子意思,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不认识,从没见过。 ( )
(2)很诧异的样子。 ( )
(3)看不清楚。 ( )
(4)温和、柔顺。 ( )
3、作者在结尾说“觉得欠了这位陌生青年一笔债”,你知道这笔债指的是什么吗?

4、作者表面上赞美那枝小草,实际上是在赞美 。
九、习作。
内容:抒写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等。
要求:1、必须是真人真事;2、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恰当运用语言和行动描写,把事情写具体;3、题目自拟。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