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导读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赞。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数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地批判;他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进鲁迅先生。21教育网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及赞扬。每一篇文章都是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静静地读,细细地想,走进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世界。21cnjy.com
单元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有的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有的采用倒叙的写法,一开始就把所要写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刻画人物形象;有的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有的运用对比,抒发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和怀念,饱含深刻的哲理。2·1·c·n·j·y
3、4篇课文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可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单元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以是“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应该多方面搜集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为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做准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课文时,运用自己具备的理解能力,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抓住课文中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认真体会感受闰土的特点及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认真学习每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两篇讲读课文可以安排5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安排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安排3课时,共计11课时。
学习准备
学习本单元时,可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等。www-2-1-cnjy-com
17、《少年闰土》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学法提示:
本文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文抓住这些特点,把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认真读课文,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任务的特点。2-1-c-n-j-y
学习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故乡》的作者及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内容,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建议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自己的能力展示一下吧:21*cnjy*com
1、我会写
kuà xià chú fánɡ cì wei chù shenɡ mínɡhuǎnɡhuǎnɡ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畜生(chù xū) 五行(xínɡ hánɡ) 少年(shào shǎo) 空间(kōnɡ kònɡ) 3、辨字组词21·世纪*教育网
扭( ) 胯( ) 畜( ) 贼( ) 橱( )
纽( ) 挎( ) 蓄( ) 贱( ) 厨( )
4、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 事、课文 重点写了 、 、
、 四件事。最后写 我体会到 。
5、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我愿意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7、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特点。
学法提示: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人物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外貌。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体会到什么?再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概括出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版权所有:21教育】
从闰土的外貌看出具有 特点。
2、默读课文从四件事情,表现闰土哪些特点?
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把文中闰土的语言划出来,多读几遍,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以便更准确地概括出闰土的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体会到闰土 特点。21*cnjy*com
(2)课文中类似的句段还有很多,我要找出来体会一下。
。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读14-16自然段。
(1)我的感想是
(2)“我往常的朋友”又是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3)“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说的是什么意思?
4、学习方法,尝试运用。
课文中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的方法很有特色,运用本文写法,抓住身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让别人很快猜出他(她)是谁。
(四)拓展延伸
再见闰土
鲁迅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在文章中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想一想,中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怎样?
3、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五)相关链接
关于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恰当的运用一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给课文每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人。领悟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给课文每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
体会伯父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学法提示:
先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通过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赞扬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习准备:
查阅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提示:认真读读课文,运用喜欢的读书方法进行学习,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
1、正确地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我能正确读写“团聚、低微、深奥、枯瘦、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这些词语
本课生字我觉得难写的有 ,难记的有 ,我再写两遍,争取记住它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追悼(dào diào) 咳嗽(sou suò) 殡仪馆(bìnɡ bìn)
水浒传(zhuàn chuán) 女佣(yònɡ yōnɡ) 正月(zhēnɡ zhèng)
(3)辨字组词
殡( )硼( )嗽( )镊( )悼( )奥( )
缤( )绷( )漱( )摄( )掉( )懊( )
2、我能通过( )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殡仪馆 追悼 惊异 失声痛哭 挽联 吊唁 碰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黄包车 饱经风霜 硼酸水
3、我有几点疑问想要与大家交流
4、我搜集到的资料有
(二)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试着完成下列各题。
(一)认真读文,分别给每段列一个小标题。
学法提示: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认真读文,根据段意,看每段都是围绕哪个内容写的,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2)
(3) (4)
(5)
(二)细读课文,你觉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几件事中表现的?
阅读提示:a、细读每一段,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认真体会一下,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课本上。b、用心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把你的所得所感与小组同学交流。21·cn·jy·com
1、默读四段,感受深的句子。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本段用 、 、 、 、 、 、 、七个动词,表现了鲁迅
品质。
(2)鲁迅先生在救助车夫以后,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什么?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从中表现鲁迅怎样的品质?
3、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是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三)拓展延伸
怀念鲁迅先生
在鲁迅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在万国殡仪馆中,有许多名声显赫和默默无闻的人都来见他们曾经从心底万分敬佩的——鲁迅先生最后一面。
其中有那位曾经被鲁迅先生救护过的车夫,他低着头,把手放在胸口,默默地在悼念着什么。结束来宾祷告的时候,他用平稳的脚步走过来对我(周晔)说:“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吧,上次我看见过你,那时我还不知道为我疗伤的是鲁迅先生呢,我只是常常在地上的旧报纸上看到鲁先生,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连鲁迅先生这么好心肠的人都要他……。”说着他便放声地大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便轻轻地走了。【出处:21教育名师】
我在料理伯父的后事时,看到了伯父生前的女佣阿三,他对我说她在打扫伯父的房间时发现伯父所坐的藤椅上有一个地方好像被什么东西顶出了一个洞,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原来是伯父在咳嗽的时候就用一支钢笔顶住肺部。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便夺眶而出,这时阿三对我说:“鲁迅先生,经常半夜写文章,有时候一直写到我早上起来做早餐,我还想鲁迅先生那么早起来干嘛?到后来才知道原来鲁迅先生经常为了爱国事业而不分昼夜,万分忙碌地写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嘴上不说,其实心中是很疲倦的,只是不想让你们担心。”
对,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1、找出第一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从这对反义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2、文中省略号表示
3、读课文画线句子,想象鲁迅先生忍痛写作的情景写一段话,要求用上5个动词。
(四)相关链接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 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 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 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 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
21日 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19﹡、《一面》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法提示:
首先总结一下,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的方法,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通顺,运用联系上下文或其它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理解了词语和句子后,再通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运用前面学到的体会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准备
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突破词语障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窖(yào jiào) 摩挲(shā suō) 颓唐(tū tuí) 熏黑(xūn xiōnɡ)
虐待(lüè nüè) 赫然(hè chì) 抖擞(shù sǒu) 憎恶(zēnɡ zènɡ)
2、辨字组词
踱( ) 窖( ) 挲( ) 姿( )
镀( ) 窑( ) 娑( ) 咨( )
3、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
“哦!您,你就是——” (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
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
6、我搜集到的资料有
(二)学习探究
先自读自悟,然后合作、交流学习,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外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外貌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
的人。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
(三)拓展延伸
致颜黎民(节选)
鲁迅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来源:21cnj*y.co*m】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籍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菲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菲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这是 写给 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 。
3、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哪几点建议。
4 、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个句子以 来打比方,说明只有 ,才能
。“许多花”比喻 ,“蜜”比喻 。
(四)相关链接
关于《毁灭》和《铁流》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鲁迅甚至说,他爱《毁灭》,“就像亲生的儿子一般”,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并且自费印刷出版。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铁流》描写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红军,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通过跟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锻炼成为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的故事。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革命群众的精神风貌,塑造了共产党员红军指挥员郭如鹤的英雄形象。
20﹡、《有的人》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重点:
对比写法的好处。
学法提示: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www.21-cn-jy.com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 ,怀着 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 和 的人。鲁迅先生属于
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 ,去世后 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 节)
第二部分(第 节)
第三部分(第 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
(三)拓展延伸
某 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 (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1、川流不息 惶然大悟 囫囵吞枣 2、稀奇 刺猬 团聚
3、至敬 厨房 络绎不绝 4、兹养 深奥 详细
(二)下面带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1、鸡冠 冠军 张冠李戴 冠心病
2、银项圈 圈套 猪圈 圈定
3、小号 号哭 号外 北风怒号
4、数不清 数落 数九寒天 数一数二
(三)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3、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 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的
4、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5、我们沙地里 潮汛来的时候 就有许多鱼儿只是跳 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四)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闰土回家去了。我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3、闰土会刺猹。闰土会捕鸟。
(五)背一背,填一填。
1、 千夫指, 孺子牛。
2、我好像一只牛 。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 的。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六)读句子,体会蕴含的感情,再写下来。
1、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2、我于是日日盼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到了。
。
3、“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jì niàn guǎn( )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yǐ zi( ),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候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得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sōng chí( )地奋斗了一生。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默读第二自然段,填一填。
三、习作
用一两件事接受自己的小伙伴。
要求:1、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