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1 21: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整体导读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这四篇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均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传递,内容生动,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学习本组课文,相信你通过潜心研读文章,一定能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学会作者的许多表达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3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并且力争能够理解写得正确、规范、美观;根据课文能理解本单元生词的意思,并能应用。
2、通过潜心阅读这些感人的故事,使思想受到感染和熏陶,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21教育网
3、通过学习,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本组课文篇幅较长,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练习提高速读的能力。
单元学习重点: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并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学法提示:
1、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21cnjy.com
2、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可用5—6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可用4课时,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可用3课时,共需要12—13课时。21·cn·jy·com
学习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以搜集阅读《海龟救人》《小狮子爱尔莎》《沈石溪文集》中的《斑羚飞度》《混血豺王》等。观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影视片。

21、《老人与海鸥》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www.21-cn-jy.com
2、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引入资料等方法,体会句子的意思,品味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句段,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深厚感情。2·1·c·n·j·y
学习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法提示: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较快的默读速度多读几遍课文,根据文中叙述的内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和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最后再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准备:
收集关于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语。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一)、经过努力,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吧:
1、我会写
sù liào bǐng gān jié zòu yuè pǔ jí xiáng
( ) ( ) ( ) ( ) ( )
qǐ pàn jí sù yì yáng dùn cùo xiāng yī xiāng suí
( ) ( ) ( ) ( )
2、辨字组词
塑( ) 饼( ) 抑( ) 歇( ) 挫( )
望( ) 拼( ) 柳( ) 渴( ) 措( )
(二)、正确、流利读3—5遍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挑战自我:
1、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在书上批注出你的感受。
2、仔细读课文,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
(四)、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疑问一:
疑问二:
我来盘点一下:
A、我又学会了( )个新字,它们是:
我有一个很好的记字方法是:
B、我能将生字写的很美观:
我觉得本课比较难写的字是 ,难认的字是 。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a、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认真体会一下,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b、用心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c、把你的所得所获与小组同学交流。
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老人和海鸥相处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
交流,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
事情”,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哪些地方最使你受感动?



认真读课文,思考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再读课文,体会这些方
法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诺,怪有意思的,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帆,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鸟,那微小的身躯,面对着广袤无边的大海,它没有退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21*cnjy*com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在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小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青春的鹅黄。 水手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的生命,他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的人。【版权所有:21教育】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飞它,让它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他站在人的头上、肩上、胳膊上、与喂养过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画面……
1、查字典,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广袤( ) 沮( )丧 毫不悭( )吝(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恋恋不舍: 。
姗姗来迟: 。
3、照样子写句子。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4、文中的小鸟可爱在哪些方面?


5、文中说“小鸟有它的归宿”,请说说小鸟的归宿在哪里。

6、认真读课文,找出小鸟和水手情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四)相关链接
“海鸥老人”简介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22、《跑进家来的松鼠》学案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学法提示:
多读几遍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想一想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情,再读课文,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如情入境的读,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读了( )遍,就读通课文了,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填字、不丢字。
(1)、我扫清了文字障碍,能读得又快又准。
储备 干脆 失踪 贮存 蹿出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2)、比一比,组词。
蹿( ) 贮( ) 蹭( ) 储( )
窜( ) 赔( ) 曾( ) 诸( )
2、通过读文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松鼠跑到“我们”家来之后,在“我”家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一下,写在横线上。

4、通过读课文,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5、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二)自主探究
学法提示:充分自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了解松鼠与家人的亲密感情,把感受批注在课本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鼠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1、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白处。


3、通读课文,思考本文的突出的写作方法,与《老人与海鸥》一文的写法有什么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三)大胆想象,学习练笔
学习本课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与小动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四)拓展阅读
我家养鸡(节选)
韩少功
有一天 ,妈妈从乡下探亲归来了,带回半布袋蚕豆,还带回了大小四只鸡。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带给了我们很多欢乐和想象。我想象以后鸡能生很多蛋,而那些蛋又能变成小鸡,小鸡长大以后又能生蛋。
给鸡找食的任务当然交给了孩子。每天放学以后,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鸡,有时还带回几个同学,让他们也能来逗鸡,见识这些颇为珍奇的小动物,共享我的幸福。然后,我就提着小竹篮出去挖蚯蚓,或是网捕飞虫,或是在路边捡烂菜叶。为了找到足够的鸡食,我走的很远很远,天黑时分才能回家。www-2-1-cnjy-com
哥哥姐姐比我忙,正准备考初中或考高中。他们常常为了赶课外作业而不能陪我出去找鸡食。碰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怨恨,觉得他们对鸡无情无义。
更为可恼的是,他们俨然已经是半个大人了。经常附和着父母,用大人的腔调来提供杀鸡的理由。他们说,鸡不是人,养大就是让人吃,就要杀。他们议论着应该杀那只黑的,然后再吃那只白的……这种议论总引起我一场大吵大闹大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不准杀鸡!——我吼的天昏地暗。
尽管一次次抗争,鸡还是一只只少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生蛋最多的黄母鸡。这只鸡孤零零的,在小院子里踱来踱去,哪儿也找不着到它的朋友。直到放学时分,才有我来给它喂食,对它说话,把她抚摸。它对别人似乎都有些畏惧,见人就惊慌地躲避,但对我十分亲热温顺,似乎已经熟悉我。我压它低头,它就久久地低头;我压它蹲伏,它就久久地蹲伏,非常听话。眼睛老投注于我,好像看着我还有什么吩咐,有时候发出低声的“咕咕咕”,似感激,似撒娇,又似不安地诉求什么。
为了让它生蛋,父亲在以前分饭时,总在锅里剩一口留给它,让它吃点精粮。后来,全家饿慌了,父亲就说:“人还吃不饱,还管得上它!”于是就把它一份口粮取消了。我觉得不忍心。每餐饭我都在自己的碗里留一口。去小院里拨给它。爸爸说:“你自己也没吃够,不要留给它了。”
我一声不吭端着饭碗走开去。
爸爸叹了口气:“这孩子……”
最揪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最后一只鸡也不生蛋了。那几天父母好像在悄悄议论什么,我一跑过去听,他们又不说了。我还是提心吊胆,成天警惕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看是否有杀鸡的迹象。如果有,我一定要拼命大闹一场的。爸爸一会儿安慰我,说不会杀的;一会儿又说服我,说出很多人比鸡重要的道理……这是我的心情越来越来乱,也越来越沉重。
我放学回来,见小院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那个粘满糠粉的鸡食盆,而厨房里飘来一丝鸡肉的香味。我明白了,我知道我无能为力。我再也忍不住,跑到房里扑倒在床上,伤心地大哭起来。我在哭泣中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大人们是很坏的,而我终究也要变成大人,我也会变坏。这个想法使我恐惧。
几块鸡肉被夹到我的碗里,是母亲特意留给我的。一餐又一餐,它被热了一次又一次,但我还是没有去碰它。
1、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读读文中划线的部分,说说“我”与黄母鸡之间具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要写黄母鸡“孤零零”的场景呢?


5、文章的结尾,“几块鸡肉被加到我的碗里,是母亲特意留给我的。一餐又一餐,它被热了一次又一次,但我还是没有去碰它。”这是为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


(五)相关链接:
松鼠
类属: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
性格: 温柔,可爱,乖巧,驯良,讨人喜欢,十分勤劳。
特征:长着毛茸茸的大尾巴。
分布:原产地是我国的东北、西北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及山西北部、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山区;国外从俄罗斯的远东、日本、朝鲜、蒙古北部,向西一直分布到西欧。在针叶林里,松鼠并不是年年都很多,它的数量多少,是以冬季针叶树种子的多少为转移的;因为它的食物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主,种子有时占到90%以上;而云杉种子不是每年都丰收的,在松果歉收的年份里,松鼠会转移到食物较多的地方觅食;而在食物丰富的年份,它会大量繁殖。繁殖的数量很多。
生活习性: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既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

23、《最后一头战象》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
5、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抓住战象重披象鞍、告别村民、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方面,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内容,抓住战象重披象鞍、告别村民、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方面,从课文通过四个场景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法提示: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战象”及一些词语的含义。
2、抓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
3、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4、认真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课本上。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故事读一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读了( )遍课文,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添字,读通课文。我还扫清了文字障碍,能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我会写生字
rì kòu xiāng jiāo níng zhòng dàng yàng pīn bó
( ) ( ) ( ) ( ) ( )
shí bēi juān kè péng zhàng bēi zhuàng
( ) ( ) ( ) ( )
qì bù chéng shēng zhèn ěr yù lóng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 ( ) ( )
(2)我能辨字形读准字音并组词
劈( ) 寇( ) 躁( ) 搏( )
弊( ) 冠( ) 燥( ) 博( )
(3)我能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老朋友 ( )的气概 ( )的江面
( )的吼叫 ( )的战场 ( )的象兵
(4)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多写几遍。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是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的生命里的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______ ________的描写细致入微,如再次见到象鞍时的________,在打洛江边的__________,在“百象冢”旁__________。
3、学习过程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同学交流一下:
a 、
b 、
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战象对象鞍有着怎样的情感?
学法提示: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反复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体会它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在下边。


3、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它两个部分,与同学、老师交流你的感受。
4、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战象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与《老人与海鸥》一文有什么异同之处?


5、尝试练笔: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坑底凝望的神情等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三)拓展阅读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沈石溪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在,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 ]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 lüè shèng yì chóu( ),当它的身体出现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 ]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 ]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
yǎn huā liáo luàn( )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zhì xù jǐng rán( ),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了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章的[ ]内。
猛蹬 踢蹬 蹿跃
3、对斑羚群那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的
行为,你有什么感受?请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文章详细描写了第一只老斑羚和半大斑羚飞渡的经过,描写过程中穿插
了“我”的心理活动,你觉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4、《金色的脚印》学案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暗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4、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
1、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2、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学法提示:
充分自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了解正太郎和小狐狸一家的亲密关系和老狐狸对小狐狸的深厚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学习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1、我能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炸(zhà zhá)豆腐 冲(chòng chōng)着 踱( duó dù)来踱去
慢腾(téng tēng)腾 孤零(līng líng )零
(2)、看拼音写词语
duō duō suō suō màn bù jīng xīn tú láo jǐng tì
( ) ( ) ( ) ( )
duó lái duó qù xìng gāo cǎi liè diàn jì cū cāo
( ) ( ) ( ) ( )
2、文中像下面形式的词语还有很多,找出来写在横线上,我还能再写3—5个。
光秃秃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粗糙—— 温暖—— 冷清清——
4、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本文主要内容是

5、我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文章的起因部分是课文的( )自然段,主要讲了 。课文的( )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讲了
。最后 。
6、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 二)合作探究。
. 阅读课文,思考: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在救的过程中,哪些情景使你最受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文中多次描写了狐狸一家的动作神态,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篇课文语言朴素,简洁传神,我要有感情地朗读,领略这种语言风格。
5、尝试练笔
(1)、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2)、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二选一)【出处:21教育名师】


(三)拓展阅读
母爱永恒
江南雨
在青海省有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据介绍,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 依靠)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忠诚的老牛(挣脱 甩开)了缰绳,闯到沙漠里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 驱使),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途中不能出现“跑冒漏滴”,更不能随便给人。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性急的司机试图用汽油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的主人愧疚急了,操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老牛被打的浑身青筋暴起,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凄惨的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 叫唤)什么。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亲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抹余晖,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顺――( ) 热闹――( ) 3、联系上下语境,说说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惊世骇俗: 。
贪婪: 。 4、牛主人为什么那么残忍地抽打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哪种有道理一些,请在后面括号里画钩。 A、牛主人不喜欢这头倔强的老牛。( ) B、自家的牲畜违反驻军的军纪,牛主人很没面子,打它是表明表明自己的态度。( ) C、这头老牛太瘦了,还好吃懒做。( ) D、像这样倔强的家伙,要给它点颜色看看,它才会听话。( ) 5、文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6、“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请你想一想,此时,老牛在心里会说些什么? 7、短文的最后一段就像一幅静默的油画,如果要你给这幅画命名,你会给它命一个什么名字呢?说说你的道理。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金色的脚印》作者是日本作家椋鸠十,刘永珍是翻译者。椋鸠十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和《老鼠岛的故事》等,先后被日本文部省指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其中,多篇作品被文部省指定编入中小学生的上课教材,在日本全国的少年儿童中间拥有众多的读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姓名 年级
基础巩固(47分)
(一)我能读准字音,并且写出正确美观的词语。(16分)
sù liào jié zòu rì kòu níng zhòng

 
 
 
 
 
 
 
 
 
 
 
 
 
 
 
 
 
 
 
 
 
 
 
 
 
 
 
 
 
 
 
 


yì yáng dùn cuò jiāo zào bù ān
 
 
 
 
 
 
 
 
 
 
 
 
 
 
 
 
 
 
 
 
 
 
 
 
 
 
 
 
 
 
 
 
zhèng ěr yù lóng duó lái duó qù
 
 
 
 
 
 
 
 
 
 
 
 
 
 
 
 
 
 
 
 
 
 
 
 
 
 
 
 
 
 
 
 



仔细辨别字形的异同,再组词。(5分)
塑( ) 抑( ) 寇( ) 博( ) 劈( )
望( ) 仰( ) 冠( ) 搏( ) 僻( )
按要求写词语。(6分)
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②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③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④描 写 声 音 的成语:
(四)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居:①住 ②住的地方 ③在某种位置
安居乐业( ) 故居( )
2、荡:①清除 ②摇动 ③洗 ④不受约束
荡舟( ) 倾家荡产( )
(五)按要求写句子。(10)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
1、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
)来勉励自己。
2、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 河:( )
大草原:( )
长 江:( )
(七)依照下面例句,有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要求前后语意连贯(4分)
例句:金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1、金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2、金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阅读积累与运用(23分)
(一)仔细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10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21·世纪*教育网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常常( ) 唯一( ) 慈祥( )
作者说:“很快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2-1-c-n-j-y
。(1分)“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
(1分)
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2分)


4、 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由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你读出了什么?(2分)【来源:21cnj*y.co*m】


如果你是“我”,当你知道真相后,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2分)


(二)仔细阅读下面的故事,完成下列各题。(13分)


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虎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他在做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
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很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三个月过去,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阿弟”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21*cnjy*com
也是一个冬天。一只老狼带着十三只狼包围了小木屋。几个小时后,他的子弹打光了,眼看厄运就要降临。突然,他看见老狼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
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7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陷阱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的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
“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相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很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1、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划“——” (1分)
(1)刹(chà shà )那间 (2)怯怯(què qiè )地
2、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2)
(1)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中了狼的咽喉。( )
(2)他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 ( )
3、本文围绕人与虎之间友情的发生到结束,重点写了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3分)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4、认真读第一至三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虎之间的“兄弟”情?用“——”线画出来。(2分)
5、认真读第六七节,说说三年后,人与虎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


6、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谈谈你的看法。(2)


7、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1)
三思而行 (此题为附加题,完成可加4分)
学完这一单元,我最大的收获是①
② ③ 今后还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
三、习作(30分)
(一)、小练笔(5分)要求数字50—100之间
学习语文,不仅体现在课内,也体现在课外。有些同学做得很好,平时留意观察生活,注意积累语言,坚持课外练笔,把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你在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请介绍一、两种好方法。
(二)你喜欢小动物吗?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身边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吗?你认真观察过动物吗?从电视或者其他媒体中获得过关于动物的感人故事吗?请你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尝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要求生动感人,文通字顺。题目自拟。(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