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和运动》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空
1.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若以 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
2.《刻舟求剑》这则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 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
3.同学们去泰山游览,快到泰山时,甲同学说:“我终于来到了泰山!”乙同学则说:“泰 山终于来到了我面前!”这两种说法中,甲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乙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4.在一个平面如镜的湖面上,小明正划动着一条小船在湖面上游玩。若选小船为参照物, 小明是?( )?的,湖边的树木是?( )?的;若选湖水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湖边的树木是?( )?的。可见描述物体的运动于静止一定要先选好?( )?。
二、综合训练
(一)请你判断
1.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 ?( )?
2.地球相当于太阳来说是静止不动的。 ?( )?
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会不同。 ?( )?
4.地球是静止的,飞奔的汽车是运动的。?( )?
5.要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 )?
6.在行驶的汽车内,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汽车内的车座。?( )?
7.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 )?
8.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可以不选择参照物的。???( )?
9.我们说“站在运动的自动扶梯上的人静止不动”是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的。??????( )?
三、拓展应用
1.连线题: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下面的物体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请连线。
运动的物体 静止的物体
飞翔的小鸟 教室内的黑板 楼房 校园中的树木 飘动的白云、 捕食的鲨鱼
2.利用教室内的课桌、课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设计实验,说明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填空
1.静止,运动。
2.运动, 静止。
3.泰山,他自己。
4.静止,运动;运动,静止,参照物。
二、综合训练
(一)请你判断
1. (∨)
2.(×)
3.(∨)
4.(×)
5.(∨)
6. (∨)
7.(×)?
8.(×)
9.??(∨)?
三、拓展应用
1.运动的物体 飞翔的小鸟 飘动的白云、 捕食的鲨鱼
静止的物体 教室内的黑板 楼房 校园中的树木
2.?答:将课本放在课桌上,文具盒放在课本上,慢慢拉动课本运动。以课桌为参照物,课本是运动的,以文具盒为参照物,课本是静止的。由此说明,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能是不同的。
《静止和运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知道参照物对描述静止和运动的重要。?
二、学习过程
1.你能通过做模拟实验,来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吗?
2.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什么为参照物;第2句以什么为参照物。
4.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
5.如果你是一位导演,教室是你的摄影棚,你怎么在教室里拍摄电影中的飞翔镜头呢?
6.如果让你在不到一平方米的面积里,和平时在平地上跑步一样,真的一直向前跑了 1 千米,有可能吗?
7.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发生了变化;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物体是 ( )的。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 (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
8. 先和学生一起欣赏几幅图片,然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描述他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并提示学生要选好参照物!
《静止和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运动、静止含义及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和学生一起欣赏几幅图片,然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描述他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并提示学生要选好参照物!?
新课学习
师:下面拿出你们的玩具汽车,两个同学一组,玩一玩,并分析谁是运动的, 谁是静止的。 (学生做模拟实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根据以上分析,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预设生: 描述运动和静止必须选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 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预设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师: 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设计意图:把科学概念的建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 够自然地接受新概念,运用新知识。]
(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 ) 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生:都是向右运动的。而且运输机运动得比直升机快!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如果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预设生:以运输机为参照物,直升机和白云都是在向左运动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而白云是向 左运动的!
师:好!如果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预设生:让运输机飞慢一点,和直升机一样快慢,在直升机的上方加油,就行了。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 ( 播放飞机空中加油场景 )
师:我们来描述一下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预设生: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另一架是静止的。 生:以云层为参照物,两架都是运动的。
师: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预设生:两架飞机运动应同方向,同快慢,也就是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执教老师巧妙 地设计了飞机的相对运动情景图,还紧扣主题、展开环环相扣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想办法解决如何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的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松解释较难理解的“同步、相对静止”等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同 步通信卫星的飞行原理奠定了基础。]
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什么为参照物;第 2 句以什么 为参照物。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 生:第 1 句中的竹排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师:那我们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预设生:我们可选择河岸、青山、树木、河水……为参照物。 教:在第2 句歌词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生:青山!
师:那我们又要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预设生:这时我们选择竹排、船桨、竹排上的椅子和人……为参照物。
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师(出示情景图):请指出下列情景中的参照物
预设生:“小鸟在飞翔”的研究对象是小鸟,参照物是:天空白云、树木、太阳、 岸上的人…… 生:“烟囱在冒烟”的研究对象是烟,参照物是烟囱。 生:“树叶在摇摆”的研究对象是树叶,参照物是树。 生:“河水在流动”的研究对象是河水,参照物是河岸、岸上的树和人…… 生:“太阳东升西落”的研究对象是太阳,参照物是地球、地平线、东方、 西方…… 师纠正:参照物应该是物体,所以像“地平线、东方、西方”这些方位词一 般不用作参照物的选择。 生:“月亮在云中穿行”的研究对象是月亮,参照物是云。 (教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要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静止和运动现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
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 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合适参照物的, 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 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所以事先不选定合适的参 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模拟实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可以发现问题,探讨规律。这个环节教师启发引导: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证明表象认识的科学性,那就是做模拟实验。?
师: 根据参照物的选择而引出的运动和静止相对性,不仅在刚才所讲的飞机加油问题和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等科学方面应用广泛;还可以让你异想天开,把很多 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设计情景,充分感知)
师;如果你是一位导演,教室是你的摄影棚,你怎么在教室里拍摄电影中的飞翔镜头呢? 预设生:需要投影云向后飘动的大背景;用电扇吹出大风,演员穿上绸衣可显示 出迎风起飞的动感……
师:请你来表演吧。 (生登台表演“迎风飞翔”。) 师:大家有否感到学生乙在飞? (学生鼓掌表示满意!)
师:飞过后,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生:我感觉很爽!因为我飞得比直升机还要快!
师:如果让你在不到一平方米的面积里,和平时在平地上跑步一样,真的一 直向前跑了 1 千米,有可能吗? 生:在跑步机上就可能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导自演“飞翔”镜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精神、 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放手让学生 自己去想,去实验。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那么多的例子,让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读一下毛泽东 的《七律。送瘟神》
预设生:送瘟神(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师:其中的一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诗句 的?
预设生:我坐在赤道上就可以完成,我选择太阳或者其他行星做为参照物,我虽然坐在赤道上,却和地球一起做自转运动,因为一天地球自转一圈,而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刚好是八万里,所以我可以一点都不累地“坐地日行八万里”!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词,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
师: 咱们再来看一段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动画,地球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
预设生:因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同地面上静止不动的人一样,绕地轴转动的速度相同。 生: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四、课堂练习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发生了变化;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物体是 ( )的。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 (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六、板书设计
静止与运动?
?? 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 位置不变
相对的 参照物
运动 位置变化
课件22张PPT。静止和运动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见大树迅速向后跑,什么原因?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时运动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被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我们要参考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应该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物前有一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一句以( )为参照物,后一句以( )我为参照物。
建筑工地上甲、乙两人分别乘在两台升降机上,甲看见楼房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下降,则相对于地面甲士下降的,乙是上升的。“手抓子弹”的奥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在蠕动着,他抓来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两机保持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结果机毁人亡。据调查击毁它的竟是一只天鹅。飞得很慢的天鹅怎么会象炮弹一样厉害呢?古时候,一个人坐船到江心时不小心把宝剑掉到水里,他不慌不忙在掉下的地方刻了记号,好心人说你快下去捞剑,他说等到岸再下去捞,他能捞到剑吗?请你来判断:
1.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 )?
2.地球相当于太阳来说是静止不动的。( )?
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会不同。( )?
4.地球是静止的,飞奔的汽车是运动的。( )?
5.要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 )?
6.在行驶的汽车内,小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汽车内的车座。( )?
7.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为参照物。( )?请你完成填空:
1.同学们去泰山游览,快到泰山时,甲同学说:“我终于来到了泰山!”乙同学则说:“泰 山终于来到了我面前!”这两种说法中,甲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乙同学是以?( )?为参照物。
2.在一个平面如镜的湖面上,小明正划动着一条小船在湖面上游玩。若选小船为参照物, 小明是?( )?的,湖边的树木是?( )?的;若选湖水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湖边的树木是?( )?的。可见描述物体的运动于静止一定要先选好?( )?。 请你连一连: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下面的物体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请连线。
运动的物体 飞翔的小鸟
飘动的白云、
教室内的
静止的物体 黑板楼房
校园中的树木
捕食的鲨鱼
课外拓展、不断研究在车的运动过程中,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向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