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日食和月食》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11 22:00:48

文档简介

《日食和月食》习题
基础过关
1.日食( )--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 )直线上
2.月食( )--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 )直线上
3.日食和月食是( )、( )、( )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 )。而( )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二、综合训练
(一)请你选择
1.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可能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 )
A.可看到月食现象 B.可看到日食现象 C.可看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月食现象。 B. 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C. 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 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3.在元宵节我们可能看到的天文景观是( ) A. 看到一个半圆的月亮 B.发生月食现象 C.发生日食现象 D.看到一个弯弯的月牙
4.在我国,日月星辰的移动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先自东向西再自西向东 D.先自西向东,再自东向西
请你判断
1.“红月亮”实际上是一种月全食现象。 ( )
2.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 从而形成了日食。( )
3.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
三、拓展应用
(一)画图。
1.月食的形成示意图。

2.日食的形成示意图。
(二)简答
1.日食是怎样产生的?

2.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三)实验
1.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农历的初一前后,一条 2.农历的十五前后,一条
3.太阳、地球、月球。
4.日食,月食。
二、综合训练
请你选择
1.B
2.B
3.B
4.B
请你判断
1.∨
2.∨
3.∨
三、拓展应用
(一)画图。

(二)简答
1.日食是怎样产生的?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为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 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2.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 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被 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三)实验
1.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电灯、圆形小镜子。
【实验步骤】 (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作太阳。手持一面 圆形的小镜子当作月亮,与你看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月亮” 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保持原有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 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④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曰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实验现象】 “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略。


《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学目标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方法
猜想、假设、实验、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 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食和月食,同时也进行了日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这一课《日食和月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猜想, 也可以用已有经验回答, 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新课学习
(一)强化反馈阶段: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生:个人回答、集体交流
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
生:读并观看。
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结论(填空题),并播放视频《日月食和掩星》
[设计意图:看日食成因示意图解释日食成因是为了提高对现象的解释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再观察再发现的习惯,能对日食的其他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强化反馈阶段:月食和成因月食和成因
1.师: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个别回答、集体交流
2.学生演示实验,共同观察,观察要求如下:
站在宇宙的角度观察: 发生月食时,月球运行到哪里?日、地、月三个天体在何种位置?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月食发生时是农历什么时候?
站在地球的角度观察:月食形成过程中,月球被遮挡的部分从哪边开始(左边还是右边),向哪边移动?
生小组讨论、实验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制作模拟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测,模拟看到日食过程,从而找到原因。建构科学概念。]
交流
生:看图,集体交流,理解月食成因。
3.出示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
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课外正确观看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兴趣、方法。]
4.播放月食成因(《日月食和掩星》
[设计意图: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月食成因的分析,主要以学生独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预设将实验移入课外。]
三、结论总结
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互相解惑后,再播放《日月食和掩星》片断,解开学生部分疑惑
日食和月食都是非常奇妙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图片和简介: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最早是《尚书》记载的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的一次日食。我国《诗经·小雅》中所记载的“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是指发生在公元前776年的月食。这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比外国早55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分析预测。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猜测有依据,有条理,并且能扩展思维。]
对日月食,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课后让我们一起搜集资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且去找找今年在我国可以看见的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日期,找个时间一起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是让学生养成课后继续探究的习惯,关于日食和月食还有很多值得学生课外研究和相关资料查询,我们布置的这些课外探究可以让学生做到,也能进行检查和反馈,并引发学生进一步。]
四、课堂练习
1. 关于日食和月食, 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的? 采取什么措施?
2. 他们认为是天狗把月亮吃了, 其实是的吗?
3.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设计意图:懂得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 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五、作业布置
课下, 请同学们探究日食、月食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 可以邀请家长或老师一起研究。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 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 直线上

《日食和月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二、学习过程
1.请你上网搜集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看图并讲解日食的成因。

2.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3.对日食和月食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为什么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4.关于日食和月食, 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的? 采取什么措施? 他们认为是天狗把月亮吃了, 其实是吗?
5.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课件13张PPT。日食和月食月食的概念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黑的现象。月食形成的原理: 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于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类型。课外拓展、不断研究 1.关于日食和月食,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的? 采取什么措施?
2.他们认为是天狗把月亮吃了, 其实是的吗?
3.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