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那些年,他们一起经历的血色浪漫……抉择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材料二
1927.3—1928.6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害人数达31万
共产党员人数:6万→1万
有组织的工人:300万→3万
农会会员:910万全部解散施存统: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材料三 1927年“4·12”事变后,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副刊上。残酷现实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选择反抗,是一种信念……一、第一次抉择:屈服or反抗?
1. 背景: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屠杀
2. 抉择:武装反抗(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时间:1927.8.1
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八七会议会址——湖北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思考】
观看视频,结合书本内容,想一想:
1.八七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
2.讨论了哪些重大问题?
3.对革命的发展有何意义?八七会议地点:汉口
内容:
1.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指明前进方向长沙南昌广州秋收起义二、第二次抉择:城市or农村?
1. 背景:武装起义接连失败
长沙文家市材料一 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 材料二 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讨论】如果你是参会者,你赞成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四,小组讨论,试试说明你的理由材料三 这里离大城市较远,是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积草囤粮、聚集革命力量的好地方,适宜作我们的落脚点。
——毛泽东……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我被免去政治局和党的前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在井冈山把军队团结起来了,深信我们执行的是正确的路线。”
——毛泽东二、第二次抉择:城市or农村?
1. 背景:武装起义接连失败
2. 抉择:到农村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革命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武装力量 八一南昌起义队伍……军官大多数是黄埔军校毕业,士兵都是北伐时候铁军的队伍,军事素质好,作战有一套办法,使井冈山战斗力大增。
——谭震林十大将之首:粟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心内容)(斗争方式)(战略阵地)二、第二次抉择:城市or农村?
1. 背景:武装起义接连失败
2. 抉择:到农村去(1)实践上: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2)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3. 革命形势高涨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作用: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10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图为蒋介石督战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运动战中歼敌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瑞金南京二、第二次抉择:城市or农村?
1. 背景:武装起义接连失败
2. 抉择:到农村去(1)实践上: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2)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3. 革命形势高涨(1)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
进行经济建设
(2)军事上:红军和根据地发展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3)政治上: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三、第三次抉择两个德国人擅长堡垒战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缩小包围圈汉斯·冯·塞克特:
德国人,被称为“国防军之父”
李德:德国人,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用鲜血保卫苏维埃,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不让敌人蹂躏一寸土地,不被敌人的气势汹汹吓倒,消灭敌人于阵地之前江长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藏 四 川陕甘肃黄河1934.10.甘
共产国际:1919年由列宁领导创建,总部位于莫斯科;是一个世界性的共产党组织。当时,中共是它的一个支部,接受它的领导。三、第三次抉择:
1. 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 抉择:独立自主遵循or自主?——遵义会议(1935.1)江长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藏 四 川陕甘肃黄河1934.10.甘
遵义1935.1.沈尧伊《遵义会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遵义会议前后
中央军事指挥三人组变动内容:
1.军事上: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
1.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长征前夕,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了。而恰恰是这种中断,使中国共产党人终于获得了自主选择自己领导人的机会。
——金一南《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江长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藏 四 川陕甘肃黄河1934.10.甘遵义1935.1.赤水金沙江泸定桥大河渡雪山草地毛尔盖吴起镇1935.10三军会师会宁1936.10腊子口2.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选择反抗,是一种信念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抉择1:屈服?反抗?抉择2:城市?农村?抉择3:遵循?自主?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在课后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