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共25张ppt;两个视频;一个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7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共25张ppt;两个视频;一个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2 13:34:44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第13课 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的爆发:问题2.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目标实现了吗?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任务一:阅读教材59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国际方面:
镜头一:
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因此,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列强企图卷土重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镜头二: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国带来了曙光。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该存在;二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二、国内方面:
镜头三:政治方面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因此,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镜头四:经济方面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工人阶级在一战期间得到壮大。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镜头五:文化方面
1915年,中国发生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是民主和科学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凡尔赛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较量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火线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征祥(中)、顾维钧(右上)、王正廷(左上)、施肇基(右下)、魏宸组(左下)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拒绝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顾维钧
?? ?——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1日,上海《大陆报》  5月3日晚7时北大礼堂挤满了青年学生,有人以血书写四个大字“还我青岛”,不少人写下了遗嘱,他们相约第二天举行示威,以表达愤慨——《京报》主笔邵飘萍在北大法科礼堂演讲,讲述了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群情激愤。二、五四运动的开始和扩大:五四运动爆发经过中心: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开始:前期主力:口号:要求 :形式:①②③④任务二.阅读课本第60页,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1919.5.4北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学生游行示威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前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思考: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北洋政府推行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任务三:阅读课本第61页“五四运动的扩大”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运动的扩大问题1. 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领导者)有什么变化?
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
问题2. 从6月起,五四运动的扩大有什么表现?
问题3. 结果如何?五四运动爆发经过中心: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开始:1919年5月4日前期主力:口号:要求 :形式:扩大主力:中心:结果:①

③形式:①②③④领导者:工人阶级“三罢”工人阶级上海学生罢课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 ,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工人罢工 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形式形式商人罢市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理发馆贴出的广告商人罢市后的上海南京路爆发发展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初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过程
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其心可悯,其情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军阀吴佩孚致电大总统徐世昌
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 说明五四运动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是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爱国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全国各界对五四运动普遍持什么态度? 这说明了什么?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哪一个?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②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小组合作探究: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斗的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新的群众基础:民族意识觉醒。
新的时代特点: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1919 年 5 月 26 日爱国主义 民主科学
解放思想 勤于学习
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新时期的“五四精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这一天,不仅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盛会,也是纪念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的日子。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第一阶段:北京口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导 火 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时 间: 1919年5月4日第二阶段:上海主 力:学生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