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 (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2 20: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1、两汉时,人们把现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 玉门关 阳关 西域 2、为了联络 ,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决定派 出使西域。 大月氏 张骞 温故而知新:4、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长安 欧洲5、东汉时, 在西域经营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班超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这标志着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 新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
料有哪些缺点?陶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缺点:青铜器坚硬,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
帛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一、造纸术的发明 该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黄麻,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纸绘地图。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西汉早期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缺点: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纸逐步取代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蔡伦 (?--121年)东汉人科技展厅----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制作流程造纸术的传播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6世纪(美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公元19世纪(大洋洲) 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美国 MH哈特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伟大意义? 1.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世界文 明的进程。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蔡伦像蔡伦祠 美国作家哈特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将100位世界名人按其对人类历史和生活的影响大小排列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一位。蔡伦死后,家乡人民特意为他建造了蔡侯祠,以示纪念。二、张仲景和华佗(2)成就:(1)生活时期:《伤寒杂病论》:发展、总结、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
1、张仲景东汉末年 二、张仲景和华佗(3)地位: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 就:擅长技术:生活时期:东汉末年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2、华佗 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和华佗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1、发明“麻沸散” 。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虎形2. 医学体操
“五禽戏”三、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简介史学展厅1.10岁开始读古书,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
3.38岁那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而受“腐刑”,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探究精神史料考证史学阅读仗义,不畏强权、坚忍不拔司马迁精神史学展厅司马迁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司马迁贡献——《史记》纪传体:
“纪”指本纪,按年编写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传”是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学展厅固:本来。或:有的人。重于:重量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五岳之一),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含义: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价值,有的人死比羽毛还轻,没有意义。教义:创立:1、道教(我国土生土长)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四、道教和佛教道教时间:
起源:创始人:
道教就是道家学派。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学派是春秋末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东汉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宗教展厅---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传播原因: 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道教神地——青城山道教教主——太上老君道教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事物与道教有关?门神城隍庙桃符⑴地位: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⑵起源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⑶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⑷基本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⑸传播原因: 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2、佛教的兴起⑹传播过程: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⑺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河南洛阳白马寺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中传播开来二、佛教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峨眉金顶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普陀山观音造像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五台山  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 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西汉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史记》 司马迁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道教和佛教1.在古代,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东汉时,改进造纸术,师纸成为书写材料的是 ( )
A.张仲景 B.蔡伦 C.华佗 D.祖冲之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郦道元
BB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 麻沸散D4、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D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6、佛教最早从印度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张骞通西域后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