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2 13:44:25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世界古代史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三大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形成及其特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图片整合历史资源,揭示人类产生的起源,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本课内容时,适当补充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及其进化,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懂得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论断,明确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学习重点:南方古猿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学习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原因
【学生预习指导】
1.人类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2.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说法是什么?
3.人类都有哪些种类?
4.人种有优劣之分吗?为什么?
5.史前时期的人类都处在什么时期?
6.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教学步骤
(一)导: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大约300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2.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4.母系氏族的特点: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该亚的故事)
5.父系氏族的特点: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私有财产出现。(厄瑞斯忒的故事)
(三)帮: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2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于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人种的差别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是人类为适应各自生活的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源自同一祖先,人类现存的各个种族在与生俱来的智力方面,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3.P4古希腊流传着普罗米修斯将火传播到人间的神话,中国也有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你能讲讲这些传说吗?
答:普罗米修斯将火传到人间的神话:普罗米修斯因为上天为人类盗火种,而受神王宙斯惩罚被锁在神山上终日被鹰啄食心脏,但因为他和宙斯一样,是宙斯之父克洛诺斯统治的第二代神们的后代, (后来克洛诺斯被儿子们推翻地位,而领导这一革命的宙斯就成了古希腊的三代神王)所以永远不会死,在被啄食心脏后会马上再生新的心脏。为了人类,他宁受折磨,坚毅不屈,勇抗强暴,不畏牺牲,备受人类爱戴。
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
上古之时,商丘之地叫燧人国。国人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称之为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鸮,用嘴去啄燧木,粲然火出。圣人顿时感悟,便用手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为利人间。人们敬仰这位钻木取火的圣人,尊其为燧人。 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到人工取火的进步。
(四)测:
1.教材P5“温故知新”:原始农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你谈谈对上段话的理解。
答:原始农业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上段话说明了农业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它不仅使人口增长,而且出现了人们熟悉的村落景象,并至今在世界的许多地区流行。
2.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
答:(1)来自自然界的:冰川、寒流、洪水、干旱、猛兽的威胁等使他们的食住行无法得到保障;(2)来自人类自身的:自身进化的问题,怎样去获取食物、取暖、发明工具、使用火等;(3)隔绝等原因,使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会导致人类生活困难重重。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的情况,掌握古埃及的阶级状况。对《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体现的阶级关系的了解,培养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认识到黄河、尼罗河等孕育了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传承了上古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应善待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习重点:古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的种姓制度。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折射出了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学生预习指导】
1.了解古埃及发源地和文明象征。
2.了解和掌握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和《汉谟拉比法典》。
3.掌握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
1.古埃及的发源地在哪?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
2.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在哪?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3.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分哪四个等级?实质及影响是什么?
(二)学:
一、古埃及
1.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2.形成统一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
3.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发源地:两河流域。
2.出现城市国家的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
3.《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地位: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印度
种姓制度
(1)产生的时间:从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的吠陀时代。
(2)内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四、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
(三)帮:
1.在当时的条件下,古埃及人可能采用哪些方法修建金字塔?
2.为什么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四)测:
1.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在这一地区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时间为( D )
A.约公元前3500年         B.约公元前3100年
C.约公元前22世纪 D.约公元前16世纪
2.某人想去参观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他应该去( C )
A.法国      B.美国      C.埃及      D.希腊
3.下列河流,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是( B )
A.黄河 B.尼罗河 C.恒河 D.两河流域
4.根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古代印度等级最高的是( A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属于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3课 欧洲文明的起源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欧洲文明起源于古代希腊 爱琴文明的兴起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伯利克里当政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过程与方法:爱琴文明—目采取自学辅导法,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识读地图,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然后从各个角度了解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爱琴文明的教学,使学生领略爱琴文明的底蕴;通过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伯利克里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它的本质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
学习重点: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学习难点:客观分析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关系。
【学生预习指导】
1.了解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
2.了解伯利克里当政时的民主政治。
3.掌握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以及屋大维。
教学步骤
(一)导:
1.爱琴文明的起止时间、先后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2.雅典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居于领导地位?伯利克里当政时的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3.罗马何时称霸地中海?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二)学:
一、爱琴文明
1.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
2.爱琴文明。
二、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
1.雅典的繁荣。
2.伯利克里当政的民主政治。
三、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
2.布匿战争。
3.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罗马帝国的建立。
(三)帮:
1.你怎么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
2.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属于哪种政体形式?
(四)测:
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雅典通过改革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B )
A.屋大维时代  B.伯利克里时代  C.汉谟拉比时代  D.胡夫时代
2.“罗马不是一日建立的”,成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共和国发祥于今天的( B )
A.阿拉伯半岛 B.意大利半岛 C.加勒比海地区 D.北非
3.布匿战争是世界古代史上的著名战争,前后共三次,交战双方是:( B )
A.希腊和波斯 B.罗马和迦太基 C.罗马与波斯 D.希腊与迦太基
4.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第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B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印度
5.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A )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伯利克里是古雅典的政治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被誉为希腊雅典的“黄金时代”。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大化改新 查理马特改革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丕平献土 西欧城市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过程与方法:学习“日本大化改新”一目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补充讲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的方法。学习“西欧城市的兴起”一目,通过自主阅读和网上搜集信息,了解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对比西欧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归纳其不同之处。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化改新是在日本奴隶社会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的条件下,仿效隋唐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认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及压迫剥削广大农奴的实质,对比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意义。
【学生预习指导】
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掌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教学步骤
(一)导: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作用?
3.丕平献土是怎么回事?有何影响?
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有什么影响?
(二)学:
一、日本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3.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4.日本的幕府统治。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查理马特改革。
3.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4.丕平献土。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2.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2.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影响。
(三)帮:
1.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战争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和影响?
3.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作用?
(四)测:
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B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8世纪前半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C )
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罗马帝国被外族灭亡
3.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领袖是( D )
A.国家 B.贵族 C.骑士 D.教会和教皇
4.8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境内形成了罗马教皇国,下列史实与它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伊斯兰教的创立 B.“丕平献土”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5.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时,东罗马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直到1453年遭到灭亡为止,灭亡东罗马帝国的是( D )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西欧的封建庄园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主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的庄园,这些服役的庄园农民一般是严重依附于领主的封建农民,史称农奴。农奴靠种自己的份地维生,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其所有权仍归封建主,农奴后代继承份地使用权必须交纳继承税。

第5课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同北欧、印度、中国有了交往;阿拉伯数字由古代印度人发明,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其他贡献:马可·波罗来华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中“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形式”的卡片问答,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中题:“有学者认方,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解或观看多媒体课件、阅读地图、组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识到一个庞大的国家,特别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辽阔的疆域内包含着多个民族或多种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在战争、征服、扩张中交流融合,批判其野蛮掠夺、征服的危害性,肯定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性,探讨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在培养学生开放、进取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信念。
学习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希波战争: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出征希腊,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现代奥运会中有一重要比赛来源于此,它是马拉松比赛。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由希腊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这次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3.罗马的扩张:亚历山大建立罗马帝国后,继续扩张。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
4.中印文化的西传:古代印度人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和计数法,阿拉伯人将其改进,把它传到欧洲,这就是“阿拉伯数字”。
5.马可·波罗来华: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此时中国处在元朝,10年后,他因国内战争返回家乡,战争中被俘,在狱中完成《马可·波罗游记》,该书为后来开辟新航路起了催化作用。
6.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7.了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的史实。
8.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史实及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
组织学生阅读图文,讨论回答:
1.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 (马拉松长跑)
2.教师介绍马拉松长跑的来历。
3.启发学生议论:这项比赛的设立,有什么历史作用? (让人们永远尊敬爱国英雄,自觉培养高尚情操。)
(二)学:
一、希波战争
1.演示课件,学生识图,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波斯发源于何处?波斯帝国的疆界有多大?它曾包括哪些地区?
2.大流士一世派遣使者到希腊各国索取“土和水”是什么意思?结果怎样?(意思就是要求对方屈服。斯巴达和雅典不屈,在马拉松、温泉关、萨拉米斯岛等地英勇抗击,赢得最终的胜利。)
3.波斯为什么最终战败?(劳师远征,遭到顽强抵抗等)
4.教师归纳: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演示课件,学生识图
2.直观地形成下列历史概念: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何处?它怎样扩充疆界?(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然后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然后侵入亚洲。)
3.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A.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B.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有什么好处?(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4.教师进一步补充介绍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成果。(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历史上称为“希腊化时代”。)
三、罗马的扩张
1.演示课件中“罗马的扩张”动态地图,让学生了解古代罗马的扩张历程和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
2.运用本课提供的地图、插图、英文谚语、自由阅读卡等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会从中提取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有效历史信息。(教师分层设问,学生在书上作标注。)
①时间: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
②原因:战争停止、统治政策加强;
③表现: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讲解现在的马拉松长跑和希波战争之间的关系。
希波战争的性质:是希腊人民反抗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这也是希腊在希波战争中取胜的原因之一。
从正反两方面对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
罗马帝国包括今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希腊、埃及、土耳其、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
3.罗马谚语: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谚语的?(学生对这两句谚语的理解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应当肯定。)
4.罗马帝国的扩张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中印文化的西传
1.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
2.引导学生对照28页《阿拉伯数字》图,思考回答:A.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
B.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l~10这十个数字?(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 two three……ten”表示1~10等。)
3.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样的优秀品德?(虚心学习比自己先进的文化)
4.根据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5.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五、马可·波罗来华
1.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
2.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必须从小养成顽强坚毅的品格,不畏困难和挫折,才能提高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几率。)
3.《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
4.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27中国的丝绸是经过一条什么路线传入罗马帝国的?当时中国处于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答: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到西亚,再到大秦,即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处于西汉王朝的统治下。
3.P28有学者认为,把残酷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扩张说成是东西文化由冲撞而融合的重要方式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可以说该观点带有片面性:暴力冲撞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明的作用,但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和损害也很大。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29联系地中海东部地区世界古代文明的分布情况,阅读《文明中心的变迁》图,推断图中“6”指哪个文明?你认为这些文明是隔绝的,还是相互联系的?为什么?
答:“6”指罗马。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通过地中海东部的商业活动,他们之间一直有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罗马的扩张等使这些文明在相互冲撞中融合。
2.P30想像并描述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大都时的心情。
提示:主要想像并描述马可·波罗见到元朝繁盛状况时的感受;也可以描述他远离故土来到异国的心情以及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后的感慨。
3.P30除本课提到的这些史实外,再举出几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事例,说说他们的影响。
答:①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②遣唐使:借鉴唐朝制度,传播唐朝文化(学习唐朝的经验,对日本影响很大)。③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④玄奘西行:推动唐朝与天竺(或南亚)的文化交流。
(四)测:
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请问奥运会中马拉松长跑项目源自于古代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 B )
A.希腊战争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斯巴达克起义
2.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是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两种形式。下列历史事件中,请你找出与其他事件明显不同的一件是( D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3.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下列被誉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使者”的是( D )
A.希腊人 B.中国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4.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印度人、印度人
5.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B )
A.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6.简答题:
说说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形式主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战争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和平交往——马可·波罗来华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阿育王和佛教 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
1.通过分析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基督教产生原因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
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的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通过学习伊斯兰教的创立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研究、表演、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起源的探究及现状的认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关注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
2.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利工具。
3.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关于神教的宣传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学习重点:三大宗教的诞生。
学习难点:佛教教义的理解;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中的作用。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佛教: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其经典是《金刚经》。教义:“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
2.基督教:公元1世纪,耶稣在罗马帝国内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创立基督教。其经典是《圣经》。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们要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
3.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创立伊斯兰教,其经典是《古兰经》;教义:号召人们信仰宇宙唯一的神真主安拉。622年,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4.8世纪中期,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教学步骤
(一)导:
图片导入:展示释迦牟尼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上的人是谁?他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你想知道释迦牟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佛教又是如何兴起和传播开的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印度,揭开这个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去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共同领略佛教诞生的历程吧!
(二)学:
一、佛教
1.佛教的产生
同学们已阅读课本,了解了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教师板书时间及创始人。接着提问: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佛教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2.佛教的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后来阿育王皈衣佛教和弘扬佛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前268-前232年),由于杀人过多,遇一沙门(即僧人)说法。阿育王遂生悔悟,皈依佛教,决心以佛教治国,并宣布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更大的发展。阿育王兴建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还派僧侣去邻国传教。
二、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先后遭到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侵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犹太人同侵略者进行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遭到失败。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当时,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被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教师阐述相关内容,并板书《圣经》
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传道者宣扬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这对于现实中绝望的穷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地中海沿岸的穷人中传播开来。信徒们结成很多小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教会,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但到4世纪时,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传播。
提问:罗马皇帝为什么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分裂:11世纪,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为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它们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二者的教义基本一致,只是在组织形式上有所不同。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小字归纳找出有哪些不同。
三、伊斯兰教
1.背景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1)伊斯兰教产生于何时何地?(2)6至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什么情况?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出示阿拉伯半岛地图)。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总之,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创立
本目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有: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地点、教义、作用、经典。学生阅读课本后逐一解答。
3.发展
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白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白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学生看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旅途中做礼拜的情景。)此后,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三)帮:
一、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32阿育王以武力征伐基本上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答: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进入“极乐世界”,忍耐服从。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半岛后,急需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佛教所宣扬的教义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政权,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印度半岛,于是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肆弘扬佛教。
3.P33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与基督教有关吗?
答: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降生的日子,是西方国家最大、人们最喜爱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已成为全民性的节日。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1918年天主教规定圣日大节:圣诞节、净心节(元旦)、显现节、耶稣升天节、基督圣体节、圣母升天节、万圣节等10天。此外还有狂欢节、忏悔节、斋戒节、濯足节,耶稣受难节、感恩节等。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35设计表格,比较三大宗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及其经典。
名称
创立者
时间
经典
佛教
释迦牟尼
前6世纪
《金刚经》
基督教
耶稣
约1世纪
《圣经》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7世纪初
《古兰经》
2.P35说说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中的作用。想一想,一种宗教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
提示:①可从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内容来分析。如伊斯兰教规定参加“圣战”是一项宗教义务;凡信仰安拉、遵循经典、服从先知的人,死后可升入天堂等。
②宗教起作用的原因:一是宗教本身的教义具有吸引力,二是统治阶级的利用。
3.P35到附近了解一下,你身边的哪些现象与三大宗教有关。
提示:因果报应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画符方法治病;庙里和尚念经;衡山佛教圣地南岳大庙、嘉禾观音庙、普济寺香火不断等。
(四)测:
1.下列宗教中,将西亚耶路撒冷奉为“圣地”的有( A )
①佛教 ②犹太教 ③基督教 ④伊斯兰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的原因是( C )
A.基督教领导人们反对罗马的统治
B.基督教的“救世主”是耶稣
C.基督教教义是让人们忍受苦难
D.救世主降临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
3.观察下图,可以从人物的服饰判断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D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记号,医院和红十字会都用它作为标记,但在古代它曾是一个羞辱与残酷的刑具,自从耶稣被钉死之后成为赎罪的象征。下列宗教与红十字有关的是( D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5.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顺序依次是( A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C.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D.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6.伊斯兰教在当时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B )
A.为战乱中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
B.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C.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D.加强了阿拉伯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7.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系( D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8.乐山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B )
A.巴黎圣母院 B.麦加清真寺 C.印度佛塔 D.佛教
9.填空:
宗教名称
创立者
创立时间
经典
产生地区
(佛教)
释迦牟尼
前6世纪
《金刚经》
(印度)
基督教
耶稣
(1世纪)
《圣经》
巴基斯坦小亚细亚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
《古兰经》
阿拉伯半岛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比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两种早期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及对教材有关插图的观察,了解其建筑风格,并认识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课中题及课后的畅想天地和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想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师生问答和教师生动的讲解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
通过卡片问答,结合中国的甲骨文,让学生了解文字产生的过程,认识文字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先人文化成就的尊重赞美和欣赏的态度。
通过介绍古希腊科学家及其成就,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文学、戏剧和建筑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学习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 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一)导:
将一杠杆原理教具带入教室,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其中包含有什么科学原理吗?这一工作原理首先是谁提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这位科学家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中有所介绍,希望同学们如古人一样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二)学: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古埃及象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古代埃及人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影响:是后来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的源流之一。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出现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发明人:苏美尔人
特点:用木棒和芦苇杆等做笔,用粘土制成半干的泥版做书写材料,把文摘刻在泥版上,木棒和芦苇杆等在泥版上刻画落笔后笔画极似楔形,故称楔形文字。
影响: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摘,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古希腊的科学家
1.毕达哥拉斯
成就:提出勾股定理
说明:毕达哥拉斯在音乐、天文、哲学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如首创地圆学说,认为日、月、五星都是球体,浮悬在太空之中等。
2.亚里士多德
成就: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说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集大成者,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对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合理的估计。在哲学方面他创立一个新的哲学学派,后世称为逍遥学派。
3.阿基米德
成就:发现了比重原理、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确定了许多数学计算方法。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阿基米德定理吗?回答后,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现实生活中运用比重原理、杠杆原理的实例来。
三、文学和戏剧
1.古希腊文学成就
史诗:《荷马史诗》、寓言《伊索寓言》、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狄浦斯王》
2.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四、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1.清真寺建筑及其艺术特色
著名建筑:麦加克尔白神庙、奥玛雅大寺
特色:建筑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带拱门的回廊,中心是圆屋顶的大教堂,而且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案将其装饰得华美壮丽。
2.巴黎圣母院及哥特式建筑特色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特色: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外观形似高塔,屋顶正中是尖尖的塔楼。
(三)帮: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制《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简表》。并提问:有哪位同学还知道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希腊另外的科技文化成就?以此让学生对世界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测:完成本课练习册和课堂讲评。
第七单元 科学和思想文化
第24课 著名科学家和启蒙思想家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自己动手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运用所得资料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无论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类问题,或自己所设计的种种问题,还是指导学生制作简表或课后调查研究,一定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寻找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多展开讨论,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能力,增进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近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除客观条件外,还在于他们具有勤奋刻苦、执着追求等优秀品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巨变,更加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学生预习指导】
(一)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1.牛顿:
①成就:在《自然哲学的教学原理》中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意义: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2.达尔文:
①成就:写成《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
②意义:是生物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3.爱因斯坦:
①成就:提出相对论。
②意义: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伏尔泰:强调天赋人权;宣传人身、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等级特权和不平等现象;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制;重视政治制度的作用,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主张平等享有财产;主张采取共和政体;提出“社会契约”论。
教学步骤
(一)导:
1.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分别在科学领域里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2.18世纪出现了哪几位启蒙思想家?他们的观点都是什么?
(二)学:
1.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近代物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门同时具备近代自然科学两大特征的学科。
3.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4.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被誉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
5.18世纪,法国涌现出了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强调天赋人权,大胆揭露旧制度的弊端。宣扬人身自由、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等级特权和不平等现象。他还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
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拥护君主立宪制。《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原则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普遍遵循的原则。
卢梭的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主张平等享有财产。反对保留君主制,主张采取共和政体。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和“社会契约”学说。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132:伏尔泰说:“我不赞成你说话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怎样的观点?
答:反映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言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P134温故知新:18世纪,法国有哪些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们的主张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主张的共同之处有天赋人权观、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
(四)测:
1.是非判断:
(1)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 √ )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既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 )
(3)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 ? )
(4)根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掌握国家立法权的是最高法院。( ? )
(5)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动摇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政治蓝图。( √ )
2.相对论的创立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它的创立者是( B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3.如果要否定“上帝造人”这一说法,最好是使用下列哪一人物的学说或成果( B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巴斯德 D.哥白尼
4.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奠定理论依据的思想家是( B )
A.狄德罗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5.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D )
A.达尔文 B.但丁 C.牛顿 D.伏尔泰
6.牛顿和达尔文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是: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得来;②都有政府的大力资助;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 A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25课 文学和艺术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1.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2.说出《向日葵》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学习难点:理解和欣赏凡·高的名画《向日葵》。
【学生预习指导】
领域
人物
国籍
成就或主张
备注
文学
莎士比亚
英国
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
列夫·托
尔斯泰
俄国
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其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凡·高
荷兰
代表作:《向日葵》、《在阿尔勒的卧室》
艺术
巴赫
德国
被称为“音乐之父”
贝多芬
德国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与拿破仑有关。
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步骤
(一)导:
1.你怎样看待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
2.你欣赏过贝多芬的哪些音乐作品?你认为贝多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学:
一、文学上的成就
二、艺术上的成就
(由学生自己看书然后归纳出这两方面的成就,教师再给予订正和补充)
(三)帮:
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材料二 贝多芬早年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
材料三 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该乐曲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1.《英雄交响曲》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贝多芬为什么打算将《英雄交响曲》献给拿破仑?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雄交响曲》出版时,贝多芬为什么要改标题?
4.贝多芬作为一位“英雄”是否战胜了“命运”?谈谈你的感受。
(四)测:
1.是非判断:
(1)“凡有文学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说明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欧洲乃至世界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 )
(2)《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 )
(3)《战争与和平》描写了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同德国法西斯英勇斗争的悲壮历史。( ? )
(4)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称为“音乐之父”。( ? )
2.下列属于英国戏剧家兼诗人莎士比亚的作品的是( B )
A.《俄底浦斯王》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荷马史诗》  D.《致爱丽丝》
3.如果你想了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情况,可以阅读下列哪些文学作品( A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复活》 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贝多芬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颂者,他的哪一作品歌颂了拿破仑这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人物:( B )
A.《国际歌》 B.《英雄交响曲》 C.《蓝色多瑙河》 D.《命运交响曲》
5.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 B )
A.写了《战争与和平》
B.其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
C.著有《安娜·卡列尼娜》
D.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之一
B.凡·高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C.凡·高的作品多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
D.贝多芬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歌颂者
7.凡·高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巨匠。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C )
A.蒙娜丽莎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最后的晚餐
8.以下是某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写的一首赞美诗:“为了心中的艺术,您一生执着的无怨无悔,最恨的是耳聋。音乐中您如在旷野里奔跑,忘记所有的苦难。痛苦便是您的欢乐之源,艺术则是您战胜苦难的武器。”这位同学赞颂的人物是( B )
A.牛顿 B.贝多芬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三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3课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活动。
2.掌握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背景和影响。
3.把握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活动,分析掌握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4.通过对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的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学习难点:理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所起到的客观进步作用。
【学生预习指导】
1.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
2.掌握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3.掌握三角贸易的基本路线和影响。
4.掌握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活动。
教学步骤
(一) 导: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巨大作用,我们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学:
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16世纪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17世纪初,开始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
3.争夺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二、三角贸易
1.背景: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卖黑人。
2.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三角贸易的影响: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精壮人口,给非洲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国家赚取了大量的血腥钱,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1.开始时间:17世纪初。
2.掠夺方式:抢劫、组织垄断公司、鸦片贸易等。
3.代表:克莱武。
4.影响:殖民掠夺使大量财富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帮: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为什么要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
2.试一试,设计一幅简单明了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征服产生了哪些后果?
(四)测:
1.罪恶的三角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 C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2.下列地区,因三角贸易而受害最深的是( D )
A.亚洲 B.欧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3.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开辟海外市场 B.加强东西方贸易
C.丰富地理知识 D.掠夺财富
4.“这种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这段话说明( A )
A.殖民者的侵略给印度带来深重灾难
B.印度人不善于经营,损失惨重
C.印度平原自然环境很差,给当时人民带来灾难
D.印度的棉织工人身体太差
5.三角贸易的起止时间是( D )
A.13~16世纪 B.14~17世纪中期
C.5~18世纪中期 D.16~19世纪中期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4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以及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学习通过教材中的插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拉美民族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的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正义性,学会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具有优秀的爱国主义品质,他们都为人类的正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重点:英国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
学习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学生预习指导】
1.完成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
2.了解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
3.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掌握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领导者—章西女王的主要事迹以及民族大起义的意义。
4.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运用历史事实分析思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 导:
1.在拉丁美洲最早走上殖民统治的是哪两个国家?
2.领导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两个?
3.这些优秀领导人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5.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6.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
7.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作用是什么?
(二)学:
一、“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拉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
外部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直接原因: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2.主要领导人
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
圣马丁:被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尊为“祖国之父”。
3.过程
(1)1816年玻利瓦尔开始领导革命;
(2)1824年阿亚库巧战役,拉美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3)1826年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4.意义
彻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在印度实行疯狂的殖民掠夺。
直接原因:英国对印度士兵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
2.主要领导人:章西女王
3.过程
(1)1857年,密拉特城士兵发动民族大起义;
(2)1858年3月,英国攻打章西;
(3)1858年6月18日,章西女王阵亡。
4.意义
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三)帮:
1.玻利瓦尔被称赞为什么?主要功绩是什么?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谁?
2.与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相比,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四)测:
1.下列人物, 属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出的印度的民族英雄是( C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章西女王    D.苏克雷
2.下列各项,属于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共同点的是( A )
A.都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B.都使很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
C.都英勇作战,壮烈牺牲 D.都是封建王公
3.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哪个国家对印度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B )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葡萄牙
4.下列战役,出现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的是( B )
A.马斯顿荒原战役 B.阿亚库巧战役 C.纳西比战役 D.约克镇战役
5.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有一个新独立的国家为了纪念玻利瓦尔,而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国家就是今天的( A )
A.委内瑞拉 B.墨西哥 C.巴西 D.玻利维亚
6.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 )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改革与革命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0课 美国独立战争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来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战役 1783年美英和约 1783年宪法联邦政府的成立
1.通过讨论“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通过评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1.围绕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说明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2.充分运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并自己动手按时间先后自编“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
3.运用问题讨论法,探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理解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兵纪念碑》、《独立宣言》的签署、《英军在约克镇投降》等图片,感受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
2.通过学习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大陆军排除万难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历任美国第一、二届总统等内容,认识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格。
学习重点:《独立宣言》。
学习难点:独立战争的性质。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0课,完成下列题目: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2.按时间顺序列出1775年4月、1775年5月、1776年7月4日、1777年、1781年、1783年、1787年、1789年的大事名称来克星顿枪声→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英军投降→美国独立→制定联邦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4.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教学步骤
(一)导:
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他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
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学生看书思考下列问题:
1.18世纪中期,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2.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情况。
4.英国是如何统治北美人民的?北美人民开展了哪些反英斗争?
5.来克星顿的枪声是怎么回事?
在学生阅读、思考后,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在充分鼓励与表扬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供讨论。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和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其中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内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是外因,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必然爆发一场独立战争,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二、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展示导学问题:华盛顿为什么会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他是如何整编大陆军的?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可由学生讲述人物的故事,如华盛顿等;或由学生讲述战争的故事,如1776年大陆军包围波士顿的情况等。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在充分鼓励和表扬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三、《独立宣言》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导学问题:《独立宣言》是如何出台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或集体朗读,如《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等;或分组讨论,如对《独立宣言》的认识等。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补充说明。《独立宣言》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详细讲解
四、独立战争的胜利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展示导学问题:
1.简述独立战争初期的战况。
2.介绍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的具体情况。
3.1783年美英和约的内容是什么?
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5.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可由学生分别讲述战争故事,如独立战争初期的战况、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等;或集体朗读,如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等。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在充分鼓励和表扬的基础上补充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详细讲解。 然后教师展示问题: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上标示出来。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检查并指正。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供讨论: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说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华盛顿的个人作用;法国、荷兰等的国际援助等。教师还需说明个人与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展示导学问题:
1.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2.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3.美国联邦政府何时成立?第一、二届总统是谁?
在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或由学生逐一回答,如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等;或集体朗读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等;或由学生讲述人物故事,如华盛顿历任第一、二届总统等。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在充分鼓励和表扬的基础上补充说明。
(三)帮:
探究点一:“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中国人赠送给华盛顿纪念塔的石碑
(1)材料中所指的“提三尺剑,开疆万里”讲的是华盛顿的哪一事迹?
(2)“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说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请你对华盛顿作一个简单的评价。
探究点二: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一性质的呢?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探究点三: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这场运动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四)测:
1.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B )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D.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B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的《独立宣言》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于( D )
A.1776年     B.1783年     C.1787年     D.1789年
4.1947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确立这一传统的是( A )
A.华盛顿 B.杰裴逊 C.林肯 D.罗斯福
5.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主要依据是( D )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国家独立
C.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统一
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它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是正义的;
②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③华盛顿的指挥;
④法国、荷兰的帮助。
6.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D )
A.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B.英国在政治上对北美采取高压政策
C.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高涨
D.英国在加拿大建立殖民地
7.美国独立战役的转折点是( D )
A.纳西比战役        B.瓦尔密大捷
C.马斯顿荒原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8.独立后的美国实行的统治方式是( D )
A.内阁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立宪制 D.联邦制
9.材料分析: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某宣言》
请回答:
(1)这是哪国的什么宣言?
(2)这个宣言发表的时间是哪一年?
(3)这个文件的发布有何意义?
(1)美国;
(2)1787年;
(3)宣告美国独立,大大鼓舞民众的抗英斗志。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会议 《人权宣言》的内容及评价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1.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通过对《人权宣言》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人权宣言》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历史资料能力。通过对拿破仑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巴黎人民的表现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推动者。通过对法国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及帝国的覆亡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不断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建立的。
2.通过对课中题“你如何看待《人权宣言》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以及“课后畅想天地”关于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学习方法。通过评价拿破仑,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感知早期资产阶级所受到的极大阻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革命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开放充满信心。
2.通过对《人权宣言》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进步意义,从而体会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性。
3.拿破仑所实施的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他迷信武力、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由此证明任何非正义的战争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学习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学习难点:评价拿破仑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1课,完成下列题目
1.法国大革命爆发: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是路易十六武力驱散三级会议。
2.按时间顺序列出1789年7月、1789年8月、1794年7月、1804年、1814年的大事名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颁布→雅各宾派专政→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覆灭。
3.拿破仑帝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法兰西帝国,对内颁布《人权宣言》,确立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对外多次发动战争,1814年帝国覆灭。
4.法国大革命历史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教学步骤
1.《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有人认为它是进步的,有人认为他有很大的局限性,你是怎么看待的?
2.《人权宣言》强调的人权主要有哪些?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3.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你认为它进步意义大还是局限性大呢?说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并简要评价拿破仑。
(二)学:
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①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壮大,但政治上却处于无权的地位,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法国,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财产常常受到教士和贵族的侵占。法国的农民遭受沉重的剥削,极端贫困。占法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购买力低下,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了导火线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问题在凡尔赛召开三级会议。7月,第三等级召开制宪会议,希望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路易十六则阴谋用武力驱散制宪会议。这样,第三等级与封建势力发生了正面冲突,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2.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攻占巴士底狱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攻占巴士底狱的经过,指出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二、《人权宣言》的颁布
1.《人权宣言》的内容
2.《人权宣言》的历史意义
教师对《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历史意义进行分析,突出《人权宣言》在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要求学生来分析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本课课中题,对《人权宣言》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做简单的小结。
三、拿破仑帝国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督政府时期。以督政府时期的软弱统治作为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历史背景,自然过渡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对于拿破仑,学生应该是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如:雾月政变、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之死之谜等,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教师则参考重点难点分析归纳拿破仑对内政策的内容、对外战争的性质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课中题,分析法兰西第一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讲述时突出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方面的影响。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60:《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有人认为它是进步的,有人认为它有很大的局限性。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从进步性来看,《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从其局限性来看,《人权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的同时,又宣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
5.P63:强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什么会迅速走向灭亡?
答:通过阅读《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拿破仑征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但他同时也被欧洲大陆的民族国家所包围,它始终处于英俄等反法同盟国家的威胁之下。它对被占领地区的侵略、掠夺也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连年征战,也使得国内人民产生了厌战情绪。远征俄国的惨败和滑铁卢的溃败使得帝国最终土崩瓦解。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64:温故知新:《人权宣言》强调的“人权”主要有哪些?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答:《人权宣言》强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规定的人权与法治,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确立了改造封建社会和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则。但《人权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的同时,又宣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权利,实际上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基础出身的不平等。
2.P64:畅想天地: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你认为他进步意义大,还是局限性大,请说明理由。
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在战争的初期,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这是维护革命成果,扩大革命影响的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也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但他后期的战争具有明显的侵略和掠夺性质,引起了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
3.P64:怎样评价拿破仑?
答: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1799年,他夺取政权,1804年,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但是它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与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灭亡。
(四)测: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C )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颁布
2.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 D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颁布
3.雅各宾派专政是在下列哪次事件后建立起来的( D )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 D.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4.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 C )
A.封建军事独裁政权       B.资产阶级共和国
C.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D.封建专制政权
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的结果是( C )
A.建立君主立宪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6.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战,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主要理由应是( D )
A.法典是他亲自审定颁布的
B.法典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法律体系
C.法典承认了法国完全改变了世界
D.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7.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是一个“暴发户”。这里的“他”是指( B )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克伦威尔
8.法国国旗上的蓝、白、红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当时资产阶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称:“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此文件是( B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2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飞梭的使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的发明和使用;瓦特改进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是人类陆路运输的突变;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1.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兴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工业革命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及围绕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的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从而使学生知道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要有先进的社会制度,要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帮助学生将爱国情感和报国情感结合起来。
2.认识到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相互影响,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德。
学习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及其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学生预习指导】
1.重大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2.交通领域的变革: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3.完成: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6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了手工工场。
4.影响:使生产力获得了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加重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和剥削。
教学步骤
(一)导:
1.请回答: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2)旁边的是他的什么发明?
(3)这个发明有何意义?
(4)这个发明对当时交通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2.“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这段材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中的资产阶级统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标志是什么?
3.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影响,请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二)学:
教师展示下列知识提要,供学生参考,提醒学生亦可对其进行修改。
一、珍妮机的发明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纺纱和织布技术的进步。
二、瓦特改进蒸汽机
1.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2.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火车的发明
1.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3.铁路交通迅速发展。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的扩展。
2.工业革命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出示“珍妮机”、“骡机”、水力织布机、蒸汽机、火车等的图片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分析工业革命进程中有哪些突出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归纳: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互相推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教师说明: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厂生产的飞跃。传统的手工工场已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于是,一种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成为工业生产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教师介绍手工劳动和近代工厂生产情况的资料,学生观看后比较两者的区别。
教师指出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接着补充材料,介绍工业革命的扩展。
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这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19世纪末,革命跨出了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19世纪60~80年代,法、美、德、俄等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中题:“想一想,在使用蒸汽机以前,人类先后使用过哪些原动力来进行生产,改善生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工业革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工业革命的影响,思考下列问题:
1.工业革命是积极的影响多,还是消极的影响多?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其中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三)帮:
一、合作探究: (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68: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答:机器代替手工,代替了劳动者繁重的体力支出;工厂代替作坊,使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分工更细,使机器零部件生产标准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等。
二、拓展延伸: (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69温故知新: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机器织布的?比一比,英国与中国开始用机器织布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
答:我国开始用机器织布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拥有了大量雇用劳动力、资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广大市场的刺激下进行工业革命而使用机器织布;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里,在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经外商的刺激进行的。
2.P70畅想天地: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如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转移,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还使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轮船、城市化等;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四)测:
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间是( D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17世纪60年代
2.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
A.“珍妮机”的发明 B.水力纺纱机的发明
C.“骡机”的发明 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 A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到达欧洲( B )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
5.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称为“瓦特”,这是为了纪念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B )
A.发明了“珍妮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火车机车 D.设计内燃机
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 )
A.它是从纺织部门开始的
B.它把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
C.它带来了严重污染,是人类的一大灾难
D.它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二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8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概况、但丁及其代表作品《神曲》、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了解这一时期天文领域的成就,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等;掌握哥伦布和麦哲伦在探索新航路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品的欣赏,培养自己对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内容,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本质,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航海家克服的种种困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两者的异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迈向一体化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创造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全人类宝贵的财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在新航路开辟途中,航海家表现的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认识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树立自己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学习难点:人文主义精神的含义。
【学生预习指导】
1.了解文艺复兴。
2.了解和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含义。
3.掌握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步骤
(一) 导:
1.文艺复兴的背景是什么?
2.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实质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4.文艺复兴的影响是什么?
5.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是什么?
6.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开拓者是谁?
7.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二)学:
一、文艺复兴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萌芽;中古时代,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在欧洲进行封建统治。
2.兴起: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3.扩展: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4.核心:人文主义。
5.实质: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6.内容: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7.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新航路开辟
1.时间:从15世纪开始,持续了200多年。
2.背景:统治者渴望获取黄金;原有的东西方商路受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经过:①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
②达·伽马:1498年,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4.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帮: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5~17世纪,促使欧洲许多航海家进行海外探险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什么不同?
(四)测:
1.下列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的是( B )
A.达·芬奇    B.但丁    C.哥白尼    D.布鲁诺
2.下列人物,最早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是( A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伽利略 D.开普勒
3.下列各项,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无关的是( D )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C.西欧贵族和新兴商人对东方财富的炽热追求
D.“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4.下列各项,属于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
C.意大利拥有大批的文化巨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D.文化巨人们反封建神学的勇气和胆识
5.下列人物,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 D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达·迦马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斗争 处死查理一世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1.从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入手,培养学生初步认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能力。
2.通过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与王权反复斗争过程的归纳整理,使学生认识到与过去的所有革命不同,这次革命的领导者不是个人英雄而是议会机构,革命的成果不是政权的更迭而是“民权高于王权”法则的确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待历史。
2.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掌握《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切成果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体现和巩固的,培养学生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
2.英国议会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一再推动它的发展,最终民权战胜王权,表明民主终将战胜专制。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抗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进步。
4.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学习重点:《权利法案》、革命的影响。
学习难点:议会在革命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学生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9课,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1.爆发: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是苏格兰人民起义。
2.经过:①内战:1642年。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废除君主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③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3.成果: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教学步骤
(一)导:
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
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二)学: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爆发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3.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二、《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2.1689年《权利法案》。
3.《权利法案》的评价。
三、历史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3.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50:英国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方式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答:议会斗争、武装斗争、宫廷政变。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52:畅想天地:有人说,英国的圈地运动是血腥的“羊吃人”运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一说理由。
答:同意;虽然圈地运动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但是这个使农民离开土地的过程是一个暴力的过程,使农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
2.P52: 自己动手: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大事。
答: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开始;1642年,内战爆发;1648年,议会军取得内战的胜利;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革命完成。
(四)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B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新议会的召开   C.内战开始   D.纳西比战役
2.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建立的标志是( D )
A.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B.1688年宫廷政变
C.处死查理一世 D.《权利法案》的颁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击溃王军主力结束内战的著名战役是( B )
A.马斯顿荒原 B.纳西比 C.伦敦 D.瓦尔西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封建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国王与议会关系紧张
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不满国王的统治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D )
A.封建贵族 B.地主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6.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B )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詹姆士二世 D.查理二世
7.下列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保留封建君主,但又用宪法限制其权利
B.它比君主专制政体进步
C.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D.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D )
A.革命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王朝妥协
C.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D.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9.材料分析: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件?为何要制定这个法案?
(2)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该文献是哪一年颁布的?
(3)这一法案有何作用?
(4)在这次革命中,哪一个就任过“护国主”?哪一个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答:(1)英国;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2)《权利法案》;1689年;(3)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4)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9课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蒸汽机的发明及其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标志;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明实用发电机;格拉姆发明实用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电器,成为“发明大王”;电车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电讯时代”到来。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回顾物理学知识,理解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跨科综合能力。
4.通过选做有关电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
2.运用物理学有关知识,理解有关电的发现发明的原理。
3.联系生活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有关电的发现发明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从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技术的发明,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述的有关电的发现发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分析爱迪生等发明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理解社会的支持和保护对个人成功的作用,使学生树立不仅关心自我发展,还要关心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
3.分析法拉第等科学家、发明家取得成功的个人因素,学习他们造福社会、热爱科学、虚心好学、勤干实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
【学生预习指导】
(一)电力的使用和电器的发明
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1)新能源:电力、石油。
(2)新机器、新产品:内燃机、汽车、飞机。
(3)新的通讯手段:电报、电话。
2.电力的使用: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2)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3.电器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近2000项,如电灯、留声机等。
4.作用:电力的开发,各种电器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二)电讯业的兴起
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2.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3.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4.作用:为迅速和远距离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方便,人类通讯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教学步骤
(一)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发明,并迅速应用于手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它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
(2)依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有“发明大王”称号的美国发明家是谁?请列举这一阶段出现的新通讯工具。
(3)两次工业革命相同的影响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学:
1.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工业革命的三个主要标志: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3.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4.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5.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以“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作为人生理想,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等电器,被称为“发明大王”。随着各种电器的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6.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104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这句话说明特别有创造能力、有成就的人,除了具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外,更主要的是依靠勤奋努力。人的智力都差不多,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进取心、意志力及努力的程度,即所谓的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他有进取心及不屈不挠的意志,我们要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执着追求、不屈不挠、勤奋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P107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成为一个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立志服务社会;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知识;吸取前人成就;潜心钻研科学实验;善于观察和想像;敢于创新。
(四)测:
1.19世纪70年代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的是( B )
A.风能      B.电力      C.蒸汽      D.水能
2.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C )
A.雷达技术 B.声纳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信卫星技术
3.1931年10月18日夜,无数美国家庭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伟大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B )
A.瓦特 B.爱迪生 C.法拉第 D.卡尔·本茨
4.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近代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共同之处是( D )
A.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电力得到广泛的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5.现在城市许多公交车上开始使用“非接触式公交IC卡”,该卡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吗( D )
A.爱迪生 B.赫兹 C.格拉姆 D.法拉第
6.在电力的发展方面,下列哪些国家领先一步( D )
A.美国、德国 B.英国、法国 C.英国、德国 D.英国、美国
7.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B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的过程中,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C )
A.石油 B.煤炭 C.电力 D.太阳能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20课 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插图、故事及其他资料,培养学生学会从课本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
2.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的新纪元。
学习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预习指导】
(一)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1.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3.影响: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兴起。
(二)汽车飞机的发明
1.原因: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2.汽车的发明:①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
②19世纪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
③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大批量生产汽车。
3.飞机的发明:①19世纪50年代,法国人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飞艇。
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并试飞成功第一架飞机。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发展直接动力。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③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2.影响:
①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②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垄断组织的产生。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教学步骤
(一)导:
1.汽车发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从汽车发明到形成新兴的汽车工业,哪些科学家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学: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人:卡尔·本茨)相继问世;90年代柴油机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
2.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首先,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资产阶级进而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针对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P111温故知新: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哪些交通工具?20世纪初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几位?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答:①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蒸汽轮船、汽车、飞机、摩托车等;②詹天佑、冯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制造飞机;③一是带动和促进了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的产业的发展:二是加速了物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三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2.P111畅想天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了,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测:
1.是非判断:
(1)蒸汽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果。( ? )
(2)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 √ )
(3)石油的商业性开采最早出现于德国。( ? )
(4)汽车的大批量生产最早出现于美国。( √ )
(5)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①水力;②煤炭;③石油;④电力( C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最早研制的汽车、飞机所采用的动力机是( D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4.下列哪项不是内燃机发明带来的影响( C )
A.汽车、飞机试制成功 B.促进石油的开采和提炼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开采和提炼石油成为主要工业部门
5.当汽车已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轮子上行走如风的快乐时,我们不应忘记的汽车发明者是( C )
A.哥白尼 B.富尔敦 C.卡尔·本茨 D.史蒂芬孙
6.20世纪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六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和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欧洲列强争霸斗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战争危机加剧的原因
1.通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和政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列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的根源及其具体表现。
2.运用表格法和图示法归纳有关历史知识,揭示复杂的国际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化繁为简,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体会到创新和进取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热爱科学、钻研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2.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抓紧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的分析,认识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亚、非、拉美地区的宰割与奴役基础上的,它必然遭到亚、非、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反击。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战争危机。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与争夺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学习重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学习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学生预习指导】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发展迅速,英、法两国发展相对缓慢。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3.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1882年,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德国处于核心地位。
2.1907年,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三)战争危机: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教学步骤
(一)导:
1.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以对抗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1895年,俄、法却与德国一道迫使日本将割占的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2.列强们为什么这样渴望战争?你对他们的这种态度有何看法?
(二)学: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应用先进技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总产值退居第三、四位。
2.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美德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位,但拥有殖民地少;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总产值退居第三、四位,但却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后起的德、美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演化成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帝国主义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4.帝国主义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5.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117:从英、法、美、德等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是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德经济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带动了新产业;英法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外流,没有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有资本、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P120:想一想,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使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直接原因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他们疯狂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使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以对抗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1895年,俄、法却与德国一道迫使日本将割占的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列强之间既争夺又勾结,这一切都是以本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
2.P121畅想天地:
(1)为什么他们这样渴望战争?
答:列强渴望战争是为了通过战争夺取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
(2)你对他们的这种态度有何看法?
答:必须揭露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3.P122自己动手: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中找出两大集团的成员国。请根据地理位置谈谈它们在军事上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答:三国同盟的成员国是德、奥、意,德国处于核心地位;三国协约的成员国是英、法、俄,英国处于核心地位。从地理位置看,协约国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一旦战争爆发,协约国可从东、西,南三方面发动对同盟国的进攻,同盟国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

(四)测:
1.是非判断: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废除了国内的旧制度,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 )
(3)世界殖民体系是建立在对亚、非、拉美地区的宰割与奴役基础之上的。( √ )
(4)19世纪末,以英国为核心的协约国集团先于同盟国集团而成立。( ? )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 )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与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成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3.“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这句话反映出欧洲列强之间最突出的矛盾是( C )
A.英美矛盾    B.英法矛盾    C.英德矛盾    D.法俄矛盾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其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 A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奥匈帝国
5.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焦点,主要原因是( B )
A.对巴尔干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B.欧洲列强的介入,争夺对其控制权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张
D.该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是( B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7.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最主要矛盾是( A )
A.英德矛盾 B.法德矛盾 C.俄奥矛盾 D.英法矛盾
8.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B )
A.英国 B.德国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2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和欧洲的三条战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国二月革命;美国参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
2.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
3.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观看有关大战的影视录像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学习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习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预习指导】
(一)大战的爆发
1.1914年6月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一战爆发。
(二)重大战役
1.一战的主要战场是欧洲战场,大战形成西、东、南三条战线,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2.四大战役是指1914-1916年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其中,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三)大战的结束
1.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
2.1917年4月,美国参战,使协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3.191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独立,奥匈帝国瓦解,宣布投降。
(四)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它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3.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教学步骤
(一)导:
1.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学:
1.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协约国(英、法、俄、塞、意),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南、西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4.一战的主要战役有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其中尤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惨烈。
5.1917年4月,美国以反对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口对德宣战。
6.一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7.一战的影响: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125:美国为什么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答: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外交地位。美国参战带动了一批中立国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127:问题讨论: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双方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爆发。
2.P127畅想天地: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沮丧地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想一想,小毛奇的观点有何依据?
答:小毛奇的依据是此战标志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此后将陷入一场持久的阵地战,这对于处在被协约国东西夹击两面作战的德国来说极为不利,德国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四)测: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奥匈帝国向哪个国家宣战为开始标志的( B )
A.波斯尼     B.塞尔维亚     C.罗马尼     D.保加利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不可能见到的武器是( B )
A    
B    
C    
D
4.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
A.意大利不守信用
B.列强之间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协约国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D.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战场是( B )
A.亚洲战场 B.欧洲战场 C.非洲战场 D.美洲战场
6.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是“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D )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战争进展的快速
C.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战争的残酷性
7.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①珍爱家园,和平共处
②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16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俄国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作用和影响;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派形成武装倒幕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及影响。
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第一目课中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目的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组织学生讨论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从而理解废除农奴制在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意义。
3.引导学生观看有关19世纪中期日本现状的图片、录像资料等,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感受明治维新在日本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明治维新措施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史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后,俄国和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充分说明改革是强国富国之路。
2.俄国农奴制改革既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又促进了社会进步。通过对明治维新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且为亚洲国家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3.通过了解日本由“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对外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
学习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难点:日本、俄国改革的背景。
【学生预习指导】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废除农奴制。
2.根本原因:俄国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
3.改革主要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出高价赎卖。
4.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5.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根本原因: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面临幕府统治危机。
3.倒幕运动:1853年,由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组成倒幕派,建立倒幕派军队,推翻幕府统治。
4.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制;
③军事上:改革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④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5.意义: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教学步骤
(一)导:
1.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2.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二)学: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适当补充些资料,如《收欠租》图片、1860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问题时的讲话、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的讲话;等等。学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近代俄国是怎样形成的?18世纪初期,使俄国逐渐成为欧洲强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你能具体说说农奴制给俄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问题三: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讲话中,你能归纳出农奴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吗?
2.改革的主要内容
问题: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真正理解农奴制改革维护了贵族地主利益,对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3.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问题一: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二: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问题三:你怎样认识1861年改革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议小结。
二、日本明治维新
1.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危机
问题一:你能用几个字概括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吗?请说说其具体表现。
问题二:19世纪中期,摆在日本面前的道路有哪些?他们选择了哪一条道路?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适当补充资料,然后展开讨论。
答:问题一可用“内忧外患”来概括。主要表现在:①商人、高利贷者、工场主和新兴地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政治上无权地位;②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因生活贫困,反对幕府统治,纷纷起来暴动;③一些大名和武士由于处境的恶化也对幕府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幕府成为了众矢之的。“外患”主要指欧美国家的侵略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问题二“道路”主要有两条:①幕府继续统治日本,日本沦为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②推翻幕府统治,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日本有识之士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2.武装倒幕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武装倒幕的简单经过。教师指出:推翻幕府统治后,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政治上的改革对当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日本如何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影响?
问题三:军事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谈谈军事改革的利与弊。
问题四:日本在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根据重点难点分析归纳小结。
4.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
问题一:试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
问题二:明治维新给日本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试举例说明。
(三)帮:
1.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在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时说: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用来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归功于美国。
请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改革取得成功,你从中能获得哪些认识?
(四)测:
1.19世纪60年代,俄、日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C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民族危机    B.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2.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 C )
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落后的农奴制   D.黑人奴隶制
3.请找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B )
A.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C.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D.都废除了农奴制
4.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D )
A.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别国的先进经验
5.小亮同学收集了下列历史资料:①中国的戊戌变法;②明治维新;③俄国1861年改革。请你为他收集的资料定一个恰当的专题名称,应是( B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封建性质改革 D.废除农奴制
6.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 C )
A.使社会生活西方化 B.殖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
C.富国强兵 D.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
7.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C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1861年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C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得到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的统治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7课 美国南北战争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及矛盾的焦点;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北方取得内战胜利;林肯;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概述美国扩张领土的情况和南北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西进运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南北战争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列表概括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表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识读《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对比1783年的美国领土与1867年的美国领土范围,使学生直观感受美国领土扩张过程。
2.列举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主要表现,使学生认识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列举《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这两个法令在南北战争中的重要转折意义。
4.利用相关的资料和惠特曼名作《啊,船长!我的船长!》,感受林肯对美国历史发展的杰出贡献。
5.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关于西进运动、19世纪中期美国反对黑奴制、林肯生平等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美国实现领土扩张不仅采用欺诈、战争、收买等卑鄙手段,同时,也是在驱逐、屠杀印第安人的过程中实现的。
2.通过对林肯的介绍,培养学生坚忍刻苦的意志、正直廉洁的情操和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3.通过对战争结果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进步的、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落后的、反动的势力。
学习重点:南北战争原因、经过、意义。
学习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学生预习指导】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扩张方式:夺占佛罗里达、德克萨斯。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扩张到太平洋沿岸。随着领土的西扩,美国发生了大规模向西移民运动,史称“西进运动”。
(二)战争的爆发
1.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矛盾尖锐。
2.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3.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三)北方的胜利
1.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胜利:1863年夏,北方取得葛底斯堡大捷,1865年,北方取得最终胜利。
3.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影响):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教学步骤
(一)导:
师:你知道的美国总统有哪些?你最敬佩的美国总统是谁?
生:华盛顿、罗斯福、林肯、克林顿、布什、肯尼迪、尼克松、里根等。
师:有人在美国民众中做了一个民意测验,要大家选出心目中最尊敬的总统。有三位总统名列前茅:第三位是美国第一任总统,领导过美国独立战争,被尊称为“美国之父”的华盛顿;第二位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战胜了世界敌人法西斯,深受人民爱戴;第一位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他的名字是与美国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这场战争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美国内战”,也叫“南北战争”。
(二)学:
1.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导致了大规模向西移民的“西进运动”。
2.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与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3.南北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矛盾:北方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南方却把黑奴禁锢在种植园里;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而南方却把工业原料输往其他国家;北方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南方却要求降低关税,购买廉价工业品;双方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4.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
5.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一个导火线。
6.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随后林肯被暗杀。
7.为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内容: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人,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不超过160英亩的宅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作用:广大黑奴纷纷逃离种植园,参加联邦军队,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
这两个法案的作用:调动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积极性,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8.1863年,北方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扭转了战局,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9.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94: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说说你的理由。
答: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从而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及丰富的原料,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P95:比较美国废除黑奴制度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废除了奴隶制度,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也有局限性。
不同点:美国废除黑奴的方式是通过战争手段,无条件废除;而俄国废除农奴制是通过和平方式有条件,以赎买土地方式解放农奴,对农民进行掠夺。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95畅想天地: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能在建国100多年内就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答: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美国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61~1865年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经济飞跃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美国还积极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所有的原因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腾飞。
2.P95自己动手:如何评价美国的“西进运动”?
答: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就是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并侵占其领土的过程,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另一方面西进运动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它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加速了西部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测:
1.美国领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是在( C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晚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晚期
2.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D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
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 D )
A.领土扩张 B.西进运动
C.印第安人的去留 D.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4.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巨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 A )
A.林肯     B.杰弗逊     C.华盛顿     D.罗斯福
5.林肯说:“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文献涉及这一“责任”的是( B )
A.《权利法案》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6.美国内战中,联邦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D )
A.约克镇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攻占里士满 D.葛底斯堡战役
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同的历史影响是( C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8.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主要不同点: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奴隶制的阻碍
方式
独立战争的方式
内战的方式
结果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的独立
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斗争又是资产阶级运动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8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英国宪章运动的主要经过、基本主张与历史意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发表的意义;巴黎无产阶级3月18日革命与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的意义;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观点理解阶级社会历史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3.培养学生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作用。
4.通过归纳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特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理解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开始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的重大事件,学会正确分析历史现象,推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2.感知和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片段,感知《共产党宣言》的内涵,认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4.了解巴黎无产阶级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成立、五月流血周及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认识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它表现了无产阶级伟大热情、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3.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解放与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性质。
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历史条件。
【学生预习指导】
(一)英国宪章运动
1.原因: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政治上更是处于无权的地位。
2.爆发:1836年。
3.中心内容:争取普选权。
4.作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文化成果。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和意义:《宣言》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三)巴黎公社
1.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在色当战役中失败,巴黎人民自发武装保卫首都,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企图消灭人民武装。
2.爆发: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28日,建立巴黎公社。
3.结果:“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
4.意义:体现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5.《国际歌》的诞生: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
教学步骤
(一)导:
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分析题: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作者是谁?
(2)该文件发表于哪一年?有何历史意义?
(二)学:
1.1836~1848年,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工人阶级提出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人民宪章》,虽最终失败,但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2.工人运动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4.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5.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7.1871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8.“五月流血周”后,巴黎公社失败。
9.《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比尔·狄盖特。
(三)帮:
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P100:许多人来到巴黎,都到“公社社员墙”凭吊,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人们怀念巴黎公社,敬仰巴黎公社英雄们所进行的事业。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P101温故知新:《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饱含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激情;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不仅将解放无产阶级自身,而且要根本地消灭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资本主义由于自身固有的矛盾决定它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但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
2.P101畅想天地:你认为“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什么?怎样才能让“事业……永远存在”?
答:只要符合将个人价值与人类共同利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相结合的职业或专业方向皆可,如共产主义理论工作者、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社区工作者、网络工作者、教师、工程师、工人、农民等。一要从小立志;二要学有所长;三要勇于实践;四要勤奋努力;五要敢于创新;六要建功立业;七要造福社会。
(四)测:
1.一百多年前,英国工人掀起规模宏大的宪章运动,当时他们的主要要求是( C )
A.增加工资   B.改善劳动条件  C.争取普选权  D.争取八小时工作日
2.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B )
A.法国巴黎公社 B.英国宪章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五四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D )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下列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①宪章运动;②巴黎公社;③十月革命;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曾广为传唱的歌的作词者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欧仁·鲍狄埃 D.比尔·狄盖特
6.小明要了解《国际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他应查阅下列哪方面的历史( C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 B.法国大革命史
C.巴黎公社革命史 D.俄国十月革命史
7.19世纪70年代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诞生,它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这个政权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十月革命 D.里昂工人运动
8.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C )
A.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 B.公社委员是选举产生的
C.公社社员表现大无畏精神 D.推翻了资产阶级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