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上 第22课《明天不封阳台》(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苏教版八上 第22课《明天不封阳台》(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2 14:46:49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明天不封阳台
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这些作品曾强烈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本文作者叙说了自己的一段心灵的历程。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杜卫东: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两步斋夜话--杜卫东杂文选》、《苍茫人间--当代纪实名家精品文库·杜卫东卷》,长篇小说《右边一步是地狱》等杂文、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近30部。作品获《时代潮》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奖等奖项10余次。作品《明天不封阳台》已选入苏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沐浴 mù 霓虹灯 ní 悖论 bè
倏然 shū 蜷缩 quán 龟裂 jūn
恬淡 tián 翘望 qiáo 温馨 xīn
驯美xùn 孵化fū 蚂蚱 mà zha
焚毁 fén 呐喊 nà 喧嚣 xuān xiāo
荒芜wú 蹒跚pānshān 萋萋qī
虬干qiú 鳞次栉比zhì 自给自足 jǐ
积累字词
新课讲解
解释词语
眺望:
沐浴:
瑰丽:
恬淡:
鳞次栉比:
从高处往远处看
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异常美丽
恬静、安逸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线索: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不封阳台
第二部分
概括文章的段意,理清课文的线索。
第三部分
(1—2),写“明天要封阳台”。
(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11—13),写“明天先不封阳台。”
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杜家起先决定要封阳台的态度坚决吗?谈谈你的理由。
坚决。第一自然段一句话自成一段,醒目突出,说明全家决定不容更改。
后来又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鸽子初来是对“我们”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惊恐”“惊弓之鸟”“蜷缩”——戒备,对人类的害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我”和儿子都有了不封阳台的念头,两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处?
儿子——出于“忧虑”和领略“新奇的世界”的“瑰丽”的渴望;
“我”——出于对于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儿子为什么会“忧虑”?为什么看到鸽子会惊喜?试从原文中找答案。
“忧虑”:怕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另一个原因是为鸽子担心。
精灵指可爱的动物。
“惊喜”:第 11 小节——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自然的灵性,早期的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三)赏析“幽径悲剧”:
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
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贴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具体是如何的一种关系,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 …… 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请一位同学对此作一下口头描绘,并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 10 小节。
文中作者也列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找出。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 10 小节就表达方式而言属于议论,然而却不显枯燥和死板,试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语段,并谈谈其语言上的特点。
第 12 小节。同样的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因为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且语言富有强烈的感彩。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能否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呢?试在文中找依据。
人对自然
自然对人
第 11 小节,“儿子拿来 ……. 晚餐”。
第 8 小节,鸽子的眼神的描写。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文中描写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请大家找一找描写鸽子的相关语段,分析回答。
A、第3段中“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 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让学生先找出这些文字,接着抓住关键词分析,然后请男生朗读这段文字,注意重读关键词)“蜷缩”表现出鸽子的害怕心理。“瞪大惊恐的眼睛”表现了这只鸽子此时对人恐惧、提防的心理。“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一块血痕”表明它已经受伤。“孵育”表明这只鸽子已有了“身孕”。
重点研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B、第4段“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让一名学生朗读这些文字然后分析)由“不是一只名贵的”“杂色”可知这是一只普通的鸽子。
C、第8 段中“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让女生朗读这些文字然后请一名学生分析)这里鸽子的眼神表明它仍是孤单,弱小的,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护爱。
这是一只受伤、有身孕、充满恐惧的普通鸽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都市的变化,既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赞美,又交织着对旧日景象的怀念。
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忽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
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往昔的美好已经逝去,不可挽回,只留下供人们回味的酒香,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
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通过对一只“惊弓之鸟”神色的描写,反映了鸟对人类的恐惧,说明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之深。
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
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我”的兴奋和激动。人来自自然,和一草一木同属于自然之子,应该回归自然,回到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和美好的期盼。
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
运用排比,四句话展示四幅有着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使“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这一事理具体化。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
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叙说”“呐喊”“哭诉”,和自然和睦相处。
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品读作者联想的语段。
a.欣赏草原美景:
作者由这只鸽子首先想到了一件什么事?
描写内蒙大草原。
说说这景色给人的感受。
辽阔、纯净、自由、舒畅。
这会让我们想起那一首古代民歌中的那一句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看牛羊。
B .体会作者与自然亲近的感受。
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作者的表现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不可思议的动作、语言的描写)
“我回来了!”这句,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激动?
因为他觉得自己回到了故乡,这故乡,其实就是自然界,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情感的归属,这正如作者在前文中想的的冯至的诗句。一齐读一下冯至的诗句。鸽儿引领我们翘望的是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代。冯至的诗句和我的去内蒙古大草原的经历,实际上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亲密接触,融为一体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才会感到生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归纳课文的主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叙“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议“都市原来也和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叙“负伤又有了‘身孕’”的鸽子“蜷缩在书架地下”及儿子的问话,议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而在精神上产生的“失落感”;叙儿子要帮鸽字做窝备食,议要重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呐喊”和“控诉”,并全面总结“不封阳台”所蕴含的重大意义。纵观全文,叙说在不断往前推进,议论也在不断向纵深开掘,叙议并进,虚实交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抓住特征描写,虽简洁而传神:
描写鸽子,突出对鸽子眼睛的描绘。“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地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的令人怜爱”等等。动物的眼睛,同样是心灵的窗户。对鸽子眼睛的描绘,表现了在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原先对人的提防戒备,同样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映。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为保护大自然,请你拟写几句广告用语。
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
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 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沐( )浴 倏( )然
稚( )嫩 脸颊( )
mù shū
zhì jiá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掺入泥土中的老酒……( )
(2)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虚。( )
“掺”改为“渗”
“虚”改为“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叙议并进的写法,不断深入挖掘“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个最具时代意义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感悟。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在你生活的环境周围,如有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该如何劝止?请把你劝止的话写在课外练笔上,不少于150字。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要封阳台
↓ 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 传神的描写
封阳台吗
↓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象化的议论
不封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课题 明天不封阳台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
能力目标 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目标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2.文中的多处对比。
难点 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本文作者叙说了自己的一段心灵的历程。 板书:明天不封阳台 思维发散 由有课题引发思维,同时,在讨论中,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两步斋夜话--杜卫东杂文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即文章的古今字词。 (3)再读课文, 理解课文主旨。 3.积累字词。沐浴 mù 霓虹灯 ní 悖论 bè 倏然 shū 蜷缩 quán 龟裂 jūn 恬淡 tián 翘望 qiáo 温馨 xīn驯美xùn 孵化fū 蚂蚱 mà zha焚毁 fén 呐喊 nà 喧嚣 xuān xiāo荒芜wú 蹒跚pānshān 萋萋qī虬干qiú 鳞次栉比zhì 自给自足 jǐ4.理解词义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瑰丽:异常美丽恬淡:恬静、安逸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5.概括文章的段意,理清课文的线索。。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先不封阳台。” 2. 后来又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明确:“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 3.鸽子初来是对“我们”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明确:“惊恐”“惊弓之鸟”“蜷缩”——戒备,对人类的害怕。 4.对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我”和儿子都有了不封阳台的念头,两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儿子——出于“忧虑”和领略“新奇的世界”的“瑰丽”的渴望; “我”——出于对于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使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 5.儿子为什么会“忧虑”?为什么看到鸽子会惊喜?试从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忧虑”:怕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另一个原因是为鸽子担心。 “惊喜”:第 11 小节——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自然的灵性,早期的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来。 6.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今:对新的礼赞昔:对旧的怀念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7.“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8.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贴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具体是如何的一种关系,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明确: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 …… 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请一位同学对此作一下口头描绘,并谈谈你的感受。出示课件。 10.文中作者也列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试找出。 明确:第 10 小节。 11. 第 10 小节就表达方式而言属于议论,然而却不显枯燥和死板,试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语段,并谈谈其语言上的特点。 明确:第 12 小节。同样的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因为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且语言富有强烈的感彩。 小结: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 12.能否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呢?试在文中找依据。 明确:第 11 小节,“儿子拿来 ……. 晚餐” (人对自然) 第 8 小节,鸽子的眼神的描写 (自然对人) 13.重点研读文中描写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请大家找一找描写鸽子的相关语段,分析回答。( 先让学生思考,明确找出相关文字,老师引导学生朗读之,朗读时注意关键词的重读,由此体会词中含义。)明确:A、第3段中“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 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让学生先找出这些文字,接着抓住关键词分析,然后请男生朗读这段文字,注意重读关键词)“蜷缩”表现出鸽子的害怕心理。“瞪大惊恐的眼睛”表现了这只鸽子此时对人恐惧、提防的心理。“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一块血痕”表明它已经受伤。“孵育”表明这只鸽子已有了“身孕”。B、第4段“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让一名学生朗读这些文字然后分析)由“不是一只名贵的”“杂色”可知这是一只普通的鸽子。C、第8 段中“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让女生朗读这些文字然后请一名学生分析)这里鸽子的眼神表明它仍是孤单,弱小的,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护爱。分析完这些文字,可让学生总结:这是一只受伤、有身孕、充满恐惧的普通鸽子。总结:人和自然本为一个整体,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虽然现今有不少人正做着伤害自然伤害自身的事情,但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的保护自然人与自然还是能和谐相处的。14.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增强环境意识。(1)“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鉴赏: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都市的变化,既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赞美,又交织着对旧日景象的怀念。(2)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忽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鉴赏: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往昔的美好已经逝去,不可挽回,只留下供人们回味的酒香,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的怀念。(3)“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鉴赏:通过对一只“惊弓之鸟”神色的描写,反映了鸟对人类的恐惧,说明了人类对鸟类的伤害之深。(4)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鉴赏: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我”的兴奋和激动。人来自自然,和一草一木同属于自然之子,应该回归自然,回到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和美好的期盼。(5)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鉴赏:运用排比,四句话展示四幅有着强烈现实针对性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使“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这一事理具体化。(6)“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鉴赏:运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叙说”“呐喊”“哭诉”,和自然和睦相处。总结:通过同学们对课文语言的赏析,不仅体会到了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特色,,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明白了“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15.品读作者联想的语段。a.欣赏草原美景:作者由这只鸽子首先想到了一件什么事? (描写内蒙大草原。)说说这景色给人的感受。(辽阔、纯净、自由、舒畅),这会让我们想起那一首古代民歌中的那一句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看牛羊)女生齐读。B .体会作者与自然亲近的感受。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作者的表现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不可思议的动作、语言的描写) “我回来了!”这句,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激动?因为他觉得自己回到了故乡,这故乡,其实就是自然界,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情感的归属,这正如作者在前文中想的的冯至的诗句。一齐读一下冯至的诗句。鸽儿引领我们翘望的是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代。冯至的诗句和我的去内蒙古大草原的经历,实际上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亲密接触,融为一体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才会感到生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16.归纳主题。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17.写作特点: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叙“我和儿子站在阳台上,从12层的高处眺望着沐浴在晚霞中的都市”,议“都市原来也和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叙“负伤又有了‘身孕’”的鸽子“蜷缩在书架地下”及儿子的问话,议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而在精神上产生的“失落感”;叙儿子要帮鸽字做窝备食,议要重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呐喊”和“控诉”,并全面总结“不封阳台”所蕴含的重大意义。纵观全文,叙说在不断往前推进,议论也在不断向纵深开掘,叙议并进,虚实交融。 (2)抓住特征描写,虽简洁而传神:描写鸽子,突出对鸽子眼睛的描绘。“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地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的令人怜爱”等等。动物的眼睛,同样是心灵的窗户。对鸽子眼睛的描绘,表现了在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原先对人的提防戒备,同样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映。18.拓展延伸为保护大自然,请你拟写几句广告用语。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 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组织材料。 。 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师生互动。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调动学生的情感,采取多种形式,对课文的理解。发挥课外链接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沐( )浴 倏( )然 稚( )嫩 脸颊( )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掺入泥土中的老酒……( )(2)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虚。(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叙议并进的写法,不断深入挖掘“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个最具时代意义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感悟。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在你生活的环境周围,如有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该如何劝止?请把你劝止的话写在课外练笔上,不少于150字。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 明天不封阳台要封阳台↓ 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 传神的描写封阳台吗↓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象化的议论不封阳台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明天不封阳台》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 )jūn 裂 ( )tián淡 ( )qiáo 望 温( ) xī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恬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组一组。
艳( ) 醒( ) 禁( ) 温( )
色( ) 星( ) 梦( ) 湿( )
4. 下面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二、课外阅读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①“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21cnjy.com
②“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www.21-cn-jy.com
③“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2·1·c·n·j·y
④“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⑤“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21·cn·jy·com
⑥“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⑦“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原文有改动)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母狼的哪些行为细节中表现出了它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在白天它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中“居然”、“老”能否删去 为什么 (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蒲松龄的《狼》和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说说你如何看狼这个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5. C(A“看到”与“欢呼声”不能搭配;B应去掉“否”;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但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课外阅读
1.①母狼带小狼过河的情景;
②把小狼隐藏在骆驼粪下,用尾巴抹平痕迹;
③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引开路人
2.不能删去。 “居然”表明出乎意料, “老”是表现猎人有老道经验, 这个两个词更能从反面突出狼的智慧,狼的本领。 21教育网
3.围绕“善待(尊重)生命”,“母爱伟大”,“凶残、狡诈”.
示例: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确是个凶残、狡猾、贪婪的形象,但狼和许多动物一样疼爱自己的子女,具有伟大的母爱,和人一样都拥有生存的权利,所以,我要珍爱生命,呵护生命,与它们合谐相处,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正是这个道理。
4.《狼妈妈的爱》或《母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