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 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上 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2 16:03:16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 五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想想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
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纲 谋 贩
恋 权 勉
fàn
móu
gāng
quán
liàn
miǎn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徽 琢
碳 给
tàn
zhuó
huī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gěi

多音字
(送给)
(给予)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日雕月琢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挥毫作画: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
长久地坚持下去。持:坚持。恒:恒心。
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用毛笔画画儿。
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词语解释
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从滴水穿石现象提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三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4~5):得出结论。从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呼应了开头。
新课讲解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直线画出石头的特别之处。思考下列问题: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新课讲解
石头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新课讲解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水滴的精神?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新课讲解
你怎样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
新课讲解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你怎样理解“微不足道”、“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新课讲解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目标专一:关注一个目标一心一意,绝不分散注意力。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通过水滴力量的“微不足道”和目标的“专一、持之以恒”做对比,说明了小水滴能够穿透石块的原因。号召我们要向小水滴学习。
新课讲解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能将它改为陈述句吗?
反问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反问句能够突出强调内容,表达更加肯定的意思 。
新课讲解
李时珍
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通过哪些中外名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的?
爱迪生
齐白石
新课讲解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和小水滴一样都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他们都像小水滴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这些中外名人的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你能完成下列填空吗?
新课讲解
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写成了( );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 );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 )。
《本草纲目》
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他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新课讲解
“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无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一心一意、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都够取得成功。
“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新课讲解
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这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论证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雨水因为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不能把石块滴穿。
不一样。
第三段中的名人都和小水滴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是从正面论证的;而雨水则由于没有小水滴的精神,最终失败了,是从反面论证的。
新课讲解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
采用设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新课讲解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从小就要学习小水滴的精神,做事专注有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这样长大了才有能力立足于社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拓展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鲜明)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论据(确凿)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证(严密)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拓展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近四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总结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
教学目标
拓展
爱迪生(1847~1931):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目标
拓展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的奇观,
并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中外
名人功成名就的事例。
2.想想“滴水穿石”这个现象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滴水穿石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一个一行。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论点
论证论点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得出结论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 “炉火纯青”、“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性。学习文中用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做事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重点 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难点 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个大圆石怎么了?(被一滴一滴不断下滴的水打了一个洞)这种现象叫做什么?(滴水穿石)今天,我们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想想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教师巡视,然后引导学生说,展示自己总结的答案。这篇文章是议论文。 (1)学会会写的六个生字:纲 谋 贩 恋 权 勉 徽 琢 碳 给教师订正读错的。展示字、音,学生自己组词,教师订正。(2)学习多音字:给。(3)学习重点词语。(4)学习词语解释。 重点讲解“挥毫作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等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展示正确解释。 二、新课讲解。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从滴水穿石现象提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三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第三部分(4~5):得出结论。从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呼应了开头。2.学习第一部分。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直线画出石头的特别之处。思考下列问题: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对“状如卧兔”和“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划线(1)石头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水滴的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3)你怎样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4)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你怎样理解“微不足道”、“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目标专一:关注一个目标一心一意,绝不分散注意力。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小结:通过水滴力量的“微不足道”和目标的“专一、持之以恒”做对比,说明了小水滴能够穿透石块的原因。号召我们要想小水滴学习。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能将它改为陈述句吗? 3.学习第二部分。 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通过哪些中外名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的?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1)这些中外名人的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你能完成下列填空吗?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和小水滴一样都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他们都像小水滴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写成了( );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 );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 答案:《本草纲目》 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他的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无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一心一意、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都够取得成功。4.学习第三部分。(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这段和第三自然段的论证方法一样吗?为什么?雨水因为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不能把石块滴穿。不一样。第三段中的名人都和小水滴一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是从正面论证的;而雨水则由于没有小水滴的精神,最终失败了,是从反面论证的。(2)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 采用设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一、学生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思考问题。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生字,对不会的字重点学习。开火车读词语,个别辅导。学习词语解释。二、1.读课文,概括段意。2.读课文,回答问题。3.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学生举手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举手答题。学生做题学生配合老师听讲 学生读课文学生仿写句子。 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谈迁艰辛的理解。
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成功。2.我们从小就要学习小水滴的精神,做事专注有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这样长大了才有能力立足于社会。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生畅所欲言 加深课文理解。
拓展 议论文三要素。李时珍简介。爱迪生简介。齐白石简介。 学习拓展内容
巩固提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做题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一个一行。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提出论点 目标转移 论证论点 持之以恒 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滴水穿石的启示》练习
我会拼写。
dī shuǐ chuān shí wēi bù zú dào rì diāo yuè zhuó
( ) ( ) ( ) 21教育网
lú huǒ chún qīng zī zī bù juàn jiān chí bù xiè 21cnjy.com
( ) (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补全下列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三心( ) 微不( ) ( )月琢 炉火( )
坚持( ) 锲而( ) ( )山()岭 ( )不倦
( )而废 持之( ) ( )不断 光滑圆( )
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一种给( )予的快乐。
2.每次做了好吃的,妈妈总要给( )给奶奶送去一点儿。
3.他工作有成绩,应当给( )以适当的奖励
四、在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四组近义词。
启示 牢记 启迪 鼓励 持之以恒 勉励 坚持不懈 铭记
( )——( ) ( )——( )
( )——( ) ( )——(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说说“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表面的意思。想想“滴水穿石”这个现象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观,并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中外名人功成名就的事例。www.21-cn-jy.com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句中的“滴穿”是指________________,“顽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1·世纪*教育网
(2)“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 与 “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__________(xiàn mù bù yǐ),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jí zào bù ān),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21*cnjy*com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开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21·cn·jy·com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__________(bá shān shè shuǐ),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搜集整理资料,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www-2-1-cnjy-com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________坐着羡慕别人“成”,________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经过花苞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需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2-1-c-n-j-y
1. 在横线上和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和关联词。
2. 仿照画线句子,你也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2·1·c·n·j·y
4. 文中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
一、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炉火纯青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二、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半途)而废 持之(以恒) (接连)不断 光滑圆(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三、1. jǐ 2.gěi 3.gěi
四、启示——启迪 牢记——铭记
鼓励——勉励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六、
(1)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 工作或学习中困难
解析:意思相近即可。
比喻
(2)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七、
1. 羡慕不已 急躁不安 跋山涉水
与其……不如……
2. 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汗水的付出;任何一个荣誉的获得,都需要背后的艰辛。
解析: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3. 积累 基础 自私 公平
解析:仔细读文章。
4. 1.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一滴水将坚硬的石头滴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