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提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复习提纲[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1-10 1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复习提纲》
第一节
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圆球体——椭球体。
1. 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1. 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麦哲伦,
1.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得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赤道半径约 6378.1千米,极半径约6356.7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由于地球的极半径仅比赤道半径小0.33%,地球看起来很圆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赤道上
1.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约24小时。由西向东绕太阳公转,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
第二节
1.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1.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呈圆半形;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做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做代号。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所以,小于20°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东半球,大于160°的的经线内的地区都在西半球,中间部分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
1. 纬线是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呈圆形,而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纬线上标注的度数就是纬度。赤道被定为0度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做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做代号;南纬和北纬各有90°,以南北纬30度,60度为界可划分为低、中、高纬度,北纬90°就是北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南纬90°就是南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
1. 我国、我省、我家在北半球的东半球,英国在北半球的东半球,美国在北半球的西半球
1.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它们构成的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1.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 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1.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
1. 方向:(1)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知识东西方向,是最准确的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指北的指向标;(3)一般定向法: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
1. 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1. 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例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五千分之一),线段式:
1. 图例包括符号、文字说明、数字和地理名称
第三节
1. 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地球直径1.3万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达到1500万℃,与地球的平均距离越为1.5亿千米。
1. 太阳的外部大气有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光球层。日冕层仅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1.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日珥: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1.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较强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国际上规定从1775年开始起为黑子周期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太阳黑子数少的年叫谷年,黑子数多的年叫峰年。峰年和峰年之间是11年,谷年和谷年之间是11年,距现在最近的峰年是1999年,最近的谷年是2005年
1.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1. 与地球的资料:平均距离约为38.44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
1. 直径: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1. 月球看起来和太阳大小差不多,是因为月球直径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月地距离也是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
1. 体积与质量:月球体积小,约为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1.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时间月是27.32日,月球自转的周期也是27.32日,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看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1.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昼夜温差达300℃。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月球上没有水,自然也没有水汽、风、云、雨、雪等现象。
1.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是月球上最明显的特征。一般认为是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盘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1. 人类登月大事记:
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我国的登月计划命名为“嫦娥奔月”工程。“万户”是我国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个月球环行山的人
1. 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
第四节
1.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在现代,全天空被分为88个星座。著名的星座有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天鹅座,牧夫座,猎户座和仙后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北极星在小熊星座,小熊星座翘尾巴,大熊星座垂尾巴。
天琴座 猎户座 牧夫座 仙后座 大熊座 小熊座 天鹅座 天鹰座
1. 星空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人类的肉眼只能看到大约6000多颗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北极星在地轴北极正上方,北极星是小熊星座里最亮的一颗。
1. 星等表示星星的亮度,数值越小就越亮。人类晚上肉眼所能看见的星星一般是1-6等。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天狼星(大犬座),星等:-1.6。
1. 星空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星空亮星最多。北斗七星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星星东升西又落,星空相对于地球旋转的方向: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同样,站在地球看星空,南极星空也是顺时针,北极星空也是逆时针
1. 如何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北斗七星(大熊星座),从斗前两颗星向斗口方向延长五倍距离,即北极星,站在北极看星空,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星空的中央;冬季星空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位于大犬座。冬季星空亮星最多。
第五节
1.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月相形成原因:1、月球不发光;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1. 一个月中的月相名称:新月、上蛾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残月)。通过月相判断时间和方向:上弦月出现在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即“上西天,下东海”。
1. 朔=新月,望=满月。农历一个月也称为朔望月(29.53天)。
1.
第六节 第七节
1. 太阳被月球遮挡了全部或一部分的现象叫日食。
1. 日食发生时间:新(朔)初一(并不是每个月都可能发生)。
1. 日食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日月地”或“地月日”。
1. 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 日食发生的顺序是日食吃西东。
1. 月球被地球遮挡了全部或一部分的现象叫月食。
1. 月食发生时间:农历十五、十六(并不是每月都发生)。
1. 月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日地月”或月地日“
1. 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无月环食)。
1. 月食发生的顺序是月亮吃东西。
1. 宇宙包含: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包含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1. 银河系含有2000多亿颗恒星。
1.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条小行星带。
1. 与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或星。
1. 与地球关系最密切:太阳、月球。
1. 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
1. 最美丽的光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
1. 拥有最多天然卫星:木星和土星。
1. 行星的云系轨道:大都是椭圆。
1. 木星有一个大红斑。
1.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
1. 太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1. 彗星:有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拖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尾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1.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慧星,公转周期76年。
1. 流星体和流星——陨星 陨石。
1. 流星体: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主要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1.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1. 太阳系还包含小行星及星际物质。
1. 银河系是由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1. 银河系的直径约十万光年。
1. 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看像一个大旋涡,由四条螺旋状的旋臂从中间伸出;从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天空的银河。
1.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3万光年。
1. 对太空的观测发展: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
十一、十二
上凸月
十五
满月
EMBED PBrush
初一
新月
初三、初四
上蛾眉月
初七、初八
上弦月
二二、二三
下弦月
二六、二七
下蛾眉月
(残月)
十八、十九
下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