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猜猜他是谁
① 他是一位军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② 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③ 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2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华人民
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
取得了最重大胜利。朝鲜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
1934 年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 红一方面军) 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 人,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 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 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过草地
1935 年8 月21 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草地环境恶劣,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走过了草地,红军也为此牺牲了很多人。骡( )子 驮( )粮食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彭、碗、融、御警、絮luó tuódǎo(倒地 倒下)
dào(倒水 倒茶)sāi(瓶塞 塞子)
sài(塞外 边塞)
sè (堵塞 阻塞)sù (住宿 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絮语:
篝火:
围拢:
预感:
饥寒交迫:
燃眉之急:絮絮叨叨地说。本课指老饲养员絮絮叨叨地跟大黑骡子说话。
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从四周向某个地方聚拢。
事先感觉。
又冷又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本课指红军指战员生活十分困苦。
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本课指红军战士面临断粮的紧迫情况。请求 恳求这两个词都有要求的意思。
“请求”着重表示说明要求,希望能得到同意或是批准,它使用的范围比“恳求”要宽一些;而“恳求”则表示以诚恳的态度提出要求,一般用于个人,使用的范围要比“请求”窄一些。
1.老师答应了大家的请求。
2.他再三恳求,仍然没有用。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彭德怀那么喜欢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杀掉它?
串珠问题:
1.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彭德怀发命令?每次发命令时,他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彭德怀下达命令时有些不耐烦,这是因为他脾气特别暴躁吗?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这为下文杀大黑骡子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第2-20 自然段):写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头牲口枪杀充饥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21 自然段):写大黑骡子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饥寒交迫”“挺进”说明了什么?
“饥寒交迫”形象地写出红军遇到的困难,“挺进”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盯”字有什么作用?
从“盯”字可以看出彭德怀眼见战士们饿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准备杀大黑骡子时复杂矛盾的心理。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彭德怀的表情和话点出了什么?
从“深情地望着”可以体会到彭德怀非常爱他的大黑骡子;从“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可以体会到彭德怀更爱他的战士。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qiū)荣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彭德怀下达命令时有些不耐烦,这是因为他脾气急躁吗?
“不耐烦”并不是说彭德怀脾气急躁,相反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多么难受。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为了战士们,是迫不得已的。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有什么作用?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枪声依然没有响,说明战士们不忍心杀大黑骡子。“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怎样理解“怒吼”的含义?
彭德怀“怒吼”了,下了死命令,看似无情,实则重情,为了战士们,小局必须服从大局。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缓缓地摘下军帽”这一动作描写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情谊。拓展:
彭德怀看到大黑骡子倒下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大黑骡子,对不起,其实我一直把你当成是我的亲人哪!尽管我很爱你,可我更爱战士们啊!为了战士们能顺利走出草地,我只能牺牲你了!这天晚上,草地篝(gōu)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从“推开”“发火”“吃不下”“端开”等词语可以体会到彭德怀因为大黑骡子的死而无比悲伤的心情。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语言、动作描写概念:语言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对话。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在一定的情境下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等来反映人物的个性。
注意点:人物的语言、动作具有个性化。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和精神等。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3 题。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怎样理解结尾的两个“融进”?
两个“融进”意在说明大黑骡子虽被枪杀了,但充饥后的战士们得到了力量,继续坚定地迈向北上的步伐。以这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彭德怀那么喜欢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杀掉它?
彭德怀是为了解决红军的食物问题才把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的。这样做是为了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给战士们增添前进的力量。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
1.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彭德怀发命令?每次发命令时,他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彭德怀一共发出三次命令。情绪变化:平静—不耐烦—怒吼。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按照“决定杀骡子——下令杀骡子——杀掉骡子后”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3.彭德怀下达命令时有些不耐烦,这是因为他脾气特别暴躁吗?
不是。杀大黑骡子是他迫不得已才做出的决定,他的心里十分难受,“不耐烦”正好将他心中的难受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起因:经过部队饥寒交迫杀骡子充饥,
获得生机走向胜利融进北上的铁流决定杀大黑骡子
忍痛杀大黑骡子
脱帽行礼结果: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坐骑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用来充饥的故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赞扬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年9月20日,早晨的阳光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但晨风中似乎已经飘来甜丝丝的气息。钱畅,这个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唯有移植骨髓,才能使这朵垂危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绚丽的光彩。然而,要找到可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这样的骨髓,在没有亲缘关系的十万个人里,大概才能找到一个。
钱畅是幸运的,几经辗转,这样的骨髓终于找到了,就在一位台湾青年的身上。
1999年9月21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整个台湾地区,台湾大地仍在余震的摇晃中。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台湾青年,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把自己的骨髓抽出来。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事,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慢慢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连夜为钱畅做了移植手术。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钱畅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但是,能不能见面,并不重要,因为两岸的骨肉同胞,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毛泽东)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仁”的含义】
“仁者,爱人也。”关心人以外更广泛事物的人才是圣人。“圣”的象形字是左耳右口,下为一个人站在土地上,意为人立于大地,听天地之声。
【“义”的含义】
“义”的象形字是上羊下我,是仁字的行为,把仁爱之心付诸行动就是义。略。12略。“不耐烦” “怒吼” “发火” 分别出现在这些句子中: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邱荣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 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不耐烦” 表达了彭德怀杀大黑骡子心中很难受。
“怒吼” 表现了彭德怀刚毅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
“发火” 表现了彭德怀深爱大黑骡子,因为大黑骡子的死而无比悲伤。3(1)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2)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3)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 “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 草地又算得了什么! 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4) 彭德怀背过脸去。(5)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4缓地摘下军帽……(6)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彭德怀是如此喜爱大黑骡子,但是他更爱战士们,当战士们因饥饿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他毅然决定杀掉大黑骡子以解燃眉之急。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心里是矛盾的,是艰难而痛苦的。一、快乐二选一。(给带点字选正确读音)
警卫员(jǐng jǐn) 融进(róng yíng)
叉在腰间(chà chā) √﹒√﹒√﹒二、找朋友。(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彭( ) 警( )
澎( ) 擎( )
碗( ) 融( )
惋( ) 隔( )擎着姓彭澎湃警卫小碗惋惜融进隔开三、词海泛舟。(写近义词)
艰苦 ——( ) 率领 —— ( )
念叨 ——( ) 委屈 —— ( )
艰辛带领唠叨冤枉四、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的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我们不能忘怀。雪山已经走过来了,草地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