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累计5个
教学内容 第3节 升华和凝华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直接通过设问引入新课。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这些现象比较缓慢,难以被学生直接看到,看到的只是结果。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经过液态这个过程不是很清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安排了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观察、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领悟到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变。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再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学生举一些或老师补充一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物态变化的过程及伴随的能量变化,形成观察、分析、对比、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烧瓶、火柴等,课件
情境设置 情境一:观察两根日光灯杆的异同,讨论为什么灯杆两端会发黑?情境二: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情境三: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你能举例吗?情境四: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雪、露、霜,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情境五:雾、霜大家都比较熟悉,你知道它们有哪些危害?情境六:现在家家都有电冰箱,你在使用时有哪些发现?情境七: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观察两根日光灯杆的异同,讨论为什么灯杆两端会发黑(建议学生猜测)?生:小结:可能是固态的钨直接变成了气态,钨蒸汽遇到灯泡壁冷却又变成了固态。情境二: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教师介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把碘加热,在烧杯的上方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学生实验要求:加热时,观察烧杯中有何现象?停止烧杯加热,在烧瓶底部有何现象?烧杯底部有无液态碘?根据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生:小结: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又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情境三: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你能举例吗?生:小结:如:(1)出示“针状雾凇”“冰棍”的图片 (2)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精,时间长了会变小,而衣服仍然是干的,为什么?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如走进中药房会闻到中药气味?冬天,北方玻璃窗上的冰花?)情境四: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雪、露、霜,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多媒体展示图片)生:(小组讨论),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说说这四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学生分组代表发言,形象描述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情境五:雾、霜大家都比较熟悉,你知道它们有哪些危害?情境六:现在家家都有电冰箱,你在使用时有哪些发现?讨论:你能用电冰箱制造露、雾、霜吗?请叙述具体方法。(课后完成实际操作,写出实践文章)课堂小结: 升华(吸热)固体 气体凝华(放热)课内作业:1.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溶剂化物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内的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2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 人工降雨的方法。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的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汽遇冷液化为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 d f C.b c D.e
板书设计
第3节 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固体 气体凝华(放热)
课外作业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