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解析》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解析》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12 19: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
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
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一般采用的步骤为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选B。
考点:有机物的研究步骤。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乙醇分子球棍模型:
B.
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C.
-OH的电子式:
D.
CH4Si的结构式:
【答案】D
【解析】
3.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C=C数为4NA
B.
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C.
0.1mol-OH和0.1molOH-的电子数均等于NA
D.
标准状况下,2.24L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0.6NA个CO2分子
【答案】B
点睛:苯环中6个碳碳键是完全相同的,是介于单健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
4.
下列有机分子中,不能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2-丁烯
B.
1-丙烯
C.
1,2-二氯丙烯
D.
1,2-二氯乙烯
【答案】B
【解析】形成碳碳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如果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不能形成顺反异构,1-丙烯的1号碳原子上有两个H,所以1-丙烯不能形成顺反异构,B正确,本题选B。
5.
正丁烷与2,2
-二甲基丙烷属于(

A.
同位素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正丁烷与2,2
-二甲基丙烷都是烷烃,正丁烷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而2,2
-二甲基丙烷分子中有5个碳原子,所以正丁烷与2,2
-二甲基丙烷属于同系物,C正确,本题选C。
6.
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

A.
3,3-二甲基-3-丁炔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
【答案】D
【解析】A.
3,3-二甲基-3-丁炔这个结构是不存在的,因为首先在命名时编号是错的,官能团编号优先,其次,即使这样编号,3号碳形成了6个共价键,
A不正确;B.
2,2-二甲基-2-丁烯这个结构也是不存在的,因为2号碳形成了5个共价键,B不正确;C.同B一样,
2,2-二甲基-1-丁烯这个结构也不存在,C不正确;D.
3,3-二甲基-1-丁烯,这个结构合理且命名正确,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2,2-二甲基丁烷,D正确。本题选D。
点睛:在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可形成4个共价键,双键按2个共价键算,叁键按3个共价键算。
7.
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2molCl2恰好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
CH≡CH
B.
CH2=CH2
C.
CH≡C-CH3
D.
CH2=C(CH3)2
【答案】A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简式的推断的知识。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均可以得到芳香烃,说明石油和煤中含有芳香烃
B.
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D.
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答案】D
【解析】A.
石油中确实含有芳香烃,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更多的芳香烃。煤的干馏产品中含有芳香烃,但那是煤分解产生的,煤本身是不含芳香烃的,A不正确;
B.
直馏汽油中不含烯烃,所以直馏汽油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不正确;C.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C不正确;
D.
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D正确。本题选D。
9.
“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遇FeCl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
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C.
1
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
mol、6
mol
D.
滴入KMnO4酸性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有机物中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两种官能团。A.
遇FeCl3溶液显紫色,是因为该物质有酚羟基,但它与苯酚不是同系物,A不正确;B.
由苯环的12原子共面、乙烯分子6原子共面以及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可以判断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正确;C.
1
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
mol、7mol,C不正确;D.
因为酚和甲苯以及碳碳双键等结构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该有机物有酚羟基和类似甲苯的结构,所以滴入KMnO4酸性溶液后观察到紫色褪去,不能证明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D不正确。本题选B。
10.
下列各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并且催化氧化的产物为醛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可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B项,能发生催化氧化,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项,能发生消去反应,能发生催化氧化,但氧化产物为丙酮,故C错误;D项,能发生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催化氧化可生成醛,故D正确。综上,选D。
点睛:醇消去必须有β-H,醇催化氧化必须有α-H,如果α-C上有两个H,催化氧化可生成醛,如果α-C上有一个H,催化氧化可生成酮。
1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错误;B、苏打的化学式为Na2CO3,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错误;C、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碳酸钙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错误;D、氯气具有与氧化性,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2.
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二者互为同系物
C.
二者实验式相同
D.
聚乙烯和乙烯都是纯净物
【答案】C
【解析】A.
聚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不正确;B.
二者官能团不同,不可能互为同系物,B不正确;C.
二者实验式都是CH2,C正确;D.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不是,所有的高聚物都是混合物,D不正确。
点睛:因为同种高聚物中一定有聚合度不同的高分子,所以所有的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13.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依次为6、7、1、3。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溶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
B.
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
四种元素离子半径:c>d>a>b
D.
c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是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依次为6、7、1、3。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由以上信息可以推出a、b、c、d依次是O、F、Na、Al。A.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A正确;B.
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过氧化钠,B正确;C.
四种元素离子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C不正确;D.
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是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正确。
14.
下列卤代烃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的是( 
)

②CH3CH2CH2Br 
③CH3F
④CH3CH2Br
⑤(CH3)3CCH2Br
⑥(CH3)2CH(CH3)2CBr
A.
②④⑥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些卤化烃都能水解生成醇。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结构条件是必须有,符合些条件的有②④⑥,所以A正确,本题选A。
点睛:在有机物分子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通常被称为此C原子上的H被称为与相邻的C被称为,此C原子上的H被称为。
15.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
验证RX为碘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待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B.
检验苯中是否混有苯酚:在样品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C.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混合气体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变为乙烷
D.
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可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
【答案】B
【解析】A.
此方案因为没有加入稀硝酸将水解液酸化排除氢氧化钠的干扰,所以不合理;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合理;C.
该方案无法控制H2的用量,所以不合理;D.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该实验中乙醇易挥发、浓硫酸可以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乙醇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为没有排除乙醇和二氧化硫的干扰,将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乙烯就不合理了,D不正确。
16.
足量的金属钠分别与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反应,放出等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

A.
6:3:2
B.
3:6:2
C.
3:2:1
D.
2:1:3
【答案】A
【解析】足量的金属钠分别与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反应,放出等体积的氢气,说明这3种醇中所含的羟基的总量是相同的。因为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子中分别有1个、2个、3个羟基,所以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A正确,本题选A。
17.
用一种试剂能鉴别苯酚溶液、己烯、己烷、乙醇四种无色透明液体,这种试剂是(

A.
酸性KMnO4溶液
B.
饱和溴水
C.
紫色石蕊溶液
D.
FeCl3溶液
【答案】B
【解析】A.
四种溶液中,只有己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不正确;B.
取样,分别滴加饱和溴水并振荡,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溴水褪色且静置后分层的是己烯,静置后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的是己烷,余下的是乙醇,B可以鉴别;C.
紫色石蕊溶液无法鉴别己烯和己烷,C不正确;D.
FeCl3溶液无法鉴别己烯和己烷,D不正确。本题选B。
18.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
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得羟基变得活泼
B.
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活化了侧链上的甲基
C.
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说明苯环对酚羟基产生影响
D.
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说明侧链上的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
【答案】C
【解析】A.
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得羟基变得活泼,A正确;B.
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活化了侧链上的甲基,B正确;C.
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反应产生2,4,6
-
三溴苯酚沉淀,说明酚羟基对苯环产生影响,C不正确;D.
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说明侧链上的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D正确。本题选C。
19.
用氯乙烷制1,2 二氯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中步骤太多,B中无法控制取代的位置和数目,D中取后一步同样无法控制取代的位置和数目,且步骤太多,C中步骤较小且副反应少,所以C方案最好。本题选C。
20.
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
,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烷基,则此烃的结构共有(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答案】D
【解析】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
,符合苯的同系物的通式。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烷基,充分说明它就是苯的同系物。两个烷基可能是甲基和丙基、甲基和异丙基、两个乙基等3种情况,而每一种情况中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又分别有邻、间、对3种情况,所以此烃的结构共有9种,D正确,本题选D。
21.
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
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键①②断裂
C.
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键①②断裂
D.
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答案】C
【解析】A.
和金属钠反应时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所以键①断裂,A正确;B.
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生成乙烯,所以键②和⑤断裂;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生成乙醚,所以键①②断裂,B正确;C.
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碳键和碳氢键都要断裂,C不正确;D.
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生成乙醛,所以键①和③断裂,D正确。本题选C。
22.
如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移向铜极
B.
原电池工作时Zn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锌极
D.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电解质由Zn流向Cu
【答案】B
【解析】该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锌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综上所述,B正确,本题选B。
点睛:在原电池中一定有一个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其中还原剂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氧化剂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定向移动。
23.
两种不同的烃CxHy和CaHb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xHy和CaHb分子中氢原子数一定相等
B.
可能是C2H4和C3H6的混合物
C.
CxHy和CaH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
CxHy和CaHb的最简式可能不同
【答案】B
【解析】两种不同的烃CxHy和CaHb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变,说明这两种烃的最简式相同,它们的分子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所以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不是。综上所述,B正确,本题选B。
24.
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CH4
B.
一定有CH4、C2H4
C.
可能C2H6
D.
一定有C2H4
【答案】A
【解析】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3.6g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该混合物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1.6H4,根据平均值可以判断两种组分中一定有一种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平均值的,所以一定有甲烷,A正确。甲烷分子中有4个H,所以另一种分子中也一定有4个H,但不一定是乙烯。本题选A。
点睛:对于烃的混合物,可以求出其平均分子组成,然后分析平均组成得出可能的组合。
25.
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
双酚A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
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D.
双酚A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D
【解析】A.
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A正确;B.
由对称分析法可知,双酚A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B正确;C.
反应②发生的是催化加氢的反应,两个苯环都可以加成,所得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羟基,C正确;D.
根据甲烷中的4个H不共面,可以判断双酚A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不正确。本题选D。
点睛:我们通常根据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几个基本的分子结构判断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共面和共线情况,要掌握好这几个基本结构,四烷是正四面体、乙烯是6原子共面、乙炔是4原子共线、苯分子中12原子共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5个小题,共50分)
26.
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最多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G与氢气完全加成后,所得产物的一卤代物有_______种。
(4)写出实验室制取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G
(3).
C
D
G
(4).
5
(5).
CaC2+2H2O

Ca(OH)2
+
C2H2

【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球棍模型可知,A、B、C、D、E、F、G分别为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烷、苯、甲苯。
(1)等质量的不同烃完全燃烧,氢元素含量越高的烃,消耗氧气越多,所以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最多的是分子中含C最多的G。
(2)乙烯、乙炔和甲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填C
D
G。
(3)G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生成甲基环己烷,根据对称分析法(图示为),甲基环己烷的一卤代物有5种。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方法是用碳化钙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

Ca(OH)2
+
C2H2
↑。
27.
A、B、C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填“A”、“B”或“C”),写出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4)1
molC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
_____
mol、消耗H2
____
mol。
【答案】
(1).
碳碳双键
羟基
(2).
B、C
(3).
(4).
消去反应
(5).
4
(6).
4
【解析】(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和羟基;
(2)B和C都含有酚羟基,所以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B和C,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脱去2个水分子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4)1
mol
C分别与浓溴水反应时,苯环上有3个H可被溴取代,侧链上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加成。和H2反应时,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可以加成,所以最多消耗Br2
4
mol、消耗H2
4mol。
点睛:在含有酚羟基的分子中,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上的H都能被溴原子取代。
28.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淡黄色的单质固体,则C是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
(3)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4)若A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则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SO3
(2).
(3).
N2(或NH3)
(4).
【解析】(1)若A是淡黄色的单质固体,则A是S,所以B是SO2,C是SO3。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A是钠、B是氧化钠、C为过氧化钠,C的电子式为。
(3)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二氧化氮,则A可能为N2(或NH3)。
(4)若A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A可以发生连续的氧化反应,可以推出A、B、C分别是乙醇、乙醛、乙酸,则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
某学习小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并验证产物。
实验过程:组装如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向烧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微热,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学却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只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即可避免对乙烯气体检验的干扰,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实验装置后,再次进行实验,却又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该小组再次查阅资料,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资料一:溴乙烷于55℃时,在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百分比为99%,而消去反应产物仅为1%。
资料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90℃~110℃,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资料三:溴乙烷的沸点:38.2℃。
(4)结合资料一、二可知,丙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资料二、三,你认为还应该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的两种仪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乙醇易挥发,挥发出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在小试管之前增加一个盛有冷水的洗气瓶
(4).
反应温度较低
(5).
冷凝管(或用较长的导气管)
(6).
量程为200℃的温度计
【解析】(1)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甲同学认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学却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原因是乙醇易挥发,挥发出的乙醇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丙同学认为只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即可避免对乙烯气体检验的干扰,改进方法是利用乙醇易溶于水,在小试管之前增加一个盛有冷水的洗气瓶。
(4)结合资料一、二可知,丙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温度较低。
(5)结合资料二、三,应该在实验装置中增加冷凝回流装置以和控制温度的仪器,以减少溴乙烷的挥发和控制反应温度,所以还需要的两种仪器是①冷凝管(或用较长的导气管);②量程为200℃的温度计。
点睛:在检验某种物质之前,要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并制定排除干扰的措施,然后才能检验目标物质。
30.
某物质E可做香料,其结构简式为,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芳香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8。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
密度比水大
c.
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2)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
(2).
(3).
(4).
(5).
(6).
【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①可知,A可能是苯,其与丙烯加成后生成异丙苯,异丙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侧链上一氯取代,该取代物在反应③中发生消去反应,由E的结构可知,反应④中2-苯丙烯与溴化氢是在过氧化氢作用下发生了加成反应,反应⑤发生的是溴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醇,反应⑥是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1)A为芳香烃,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A为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分子中所有碳碳键完全相同,所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苯的密度比水小。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
(2)异丙苯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苯环侧链上的H可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有2种,所以B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3)D的结构简式为;
(4)步骤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5)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