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3 09: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1·c·n·j·y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www.21-cn-jy.com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一)以上文段选自《 》,它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它与《 》、《 》、《 》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 ,字 ,鲁国人, (朝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1教育网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通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
(三)辨别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4.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数词
(四)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 4.传不习乎( )
5.饭疏食饮水( )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颜回身处陋巷,他的态度如何?从中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七)以上文段中,有很多有关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具体来谈谈。


(八)在下面横线处填写《<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
, ,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一)《论语》 儒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大学》《中庸》《孟子》 丘 仲尼 春秋末期
(三)1.“说”通“悦”,喜悦、愉快2.“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四)1.有才德的人2.可以凭借3.粗劣4.平民百姓5.多次
(五)1.按时2.每日3.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老师传授的知识5.吃饭6.以……为乐
(六)1.(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2.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3.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4.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21cnjy.com
(七)不改其乐(乐在其中),安贫乐道
(八)略
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