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和陆地的变迁》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概念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泸州市教育局根据现状也提出了“两增一减一提高”,即增加自学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减少课后作业量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加大了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把控的难度,本设计以《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展示和探究,谈到如何设计一堂与生活有关的地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升地理素养。2·1·c·n·j·y
一、教学构思
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基本内容事实和观点即可;课本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因其理论性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以此理念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时,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21·世纪*教育网
(一)依据课程目标,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安排注意逻辑顺序,体现科学的方法,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来源:21cnj*y.co*m】
(二)初一学生还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发展理性思维,好奇、好胜心切,于是,我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这样设计,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从而增强
学习兴趣。
【教材版本】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中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通过地震、火山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防灾减灾的观点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乡情导入法导入,展示身边孩子熟知的忠山公园图片,引导学生是否仔细观察忠山公园石头中的鹅卵石,设问为何这些鹅卵石会出现在忠山公园的石头中。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中的案例往往很感兴趣,这样的导课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掌握要学习的新课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生活技能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导课的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环节一:通过引导让学生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忠山公园曾经是海洋,而今成为陆地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出沧海桑田,由此引出第一框题话说沧海桑田。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如何变迁?21cnjy.com
环节二:微课实验教学——海洋与陆地变迁的原因。视频录制模拟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有哪些途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
利用微课讲解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有三种原因:①地壳运动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类活动。
通过实物录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度。
过渡:这些都是人为的使海陆变迁,大自然中是否也存在这些现象呢?下面我们一同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环节三:图片展示现实生活中海陆变迁的案例找出原因。(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古河流的三角洲;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www-2-1-cnjy-com
[师]这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不是当年登山员捉上去的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海洋变成陆地呢?
[生]地壳运动
[师]曾经的陆地,而今的海洋,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海平面的升降
[师]人类活动也对海陆变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不过和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相比,人类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有点儿微不足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出处:21教育名师】
[生]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假设——现实认证环节树立学生勇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
【活动一】拼图找分布特点:
[师]大家想不想当科学家呀?我来考考大家是否具有当科学家的潜质,请看七大洲分布图,仔细观察大陆的轮廓有何特点?2-1-c-n-j-y
[生]刚好吻合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看来大家离科学家不远了)有一个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请大家大声告诉我他的名字(魏格纳)哪个国家的?(德国)对,德国科学家发现这一现象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他指出约两亿年前,整个大陆是一个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不断漂移形成了而今的七大洲四大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动手拼图找出规律、找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21*cnjy*com
环节四:同桌协作,找出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并上台分享。
[师]他提出这一假说的证据是什么呢?请结合教材45页同桌协作归纳出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过渡:是什么力量使得大陆漂移呢?后来的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进一步探索出大陆漂移的原因,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环节五:自主学习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完成导学案。
[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快速记忆七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待会儿我请同学上来填图。
[师](过渡)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而且板块在不断地运动之中,那么板块都有哪些运动形式呢?请看图。(引导读图的方法)
[生]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相向运动,一种相背运动。
【活动二】实验演示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
[师]下面我需要两名小帮手来演示一下这两种运动形式,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种形式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相向运动:挤压、碰撞、隆起形成山脉;相背运动:拉伸、张裂、破碎形成海沟或者海洋)21教育网
[师]有人说喜马拉雅在不断升高,也有人说地中海将消失,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结合教材37页图2.26“世界地形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说出位于些板块的交界处并讨论其形成原因。 21*cnjy*com
2、找出地中海、红海,有人说,地中海未来会消失,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阐述理由。
[师](过渡)地壳内部积蓄了很多能量,通常会以火山、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请同学们读图3.12找一找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哪些区域,我们请一名同学上台指一指。
[师]为什么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而板块内部分布较少呢?
[生]板块内部稳定,板块边缘活跃
[师](过渡)全球火山、地震分布都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两大区域?
【活动三】地震场景模拟
[师](承转)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虽时隔八年,但当年的场景依然触目惊心,带给后人的更是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如果现在地震来了,你会怎么办?请迅速做出你的第一反应。
[师]大家想一想刚才大家的做法对吗?面对地震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实现自我保护?抱头、闭眼……听老师号令,我们现场模拟一下。地震来啦……【版权所有:21教育】
[师]这是在学校遭遇地震的情况,如果在家里、大街上、野外遇到地震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21·cn·jy·com
【设计意图】情感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铭记伤痛,切身体会生命的可贵与脆弱的同时学会如何在地震中实现自我保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小结】今天你收获了吗?请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检测】下面我来检验大家这堂课的掌握情况,知道答案的同学直接站起来大声说出你的答案,准备好了吗?本节课还有一点遗憾,老师的板书还没完善,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帮我填充完整。www.21-cn-jy.com
三、板书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