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一卷)-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测试卷(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一卷)-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测试卷(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2 23:05:24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力量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萨拉热窝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艺复兴
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十月革命
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
3.最早发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中国
4.4.交通工具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5.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A.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C.
引领时代的思考
D.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6.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
他乘坐轮船到英国旅游
B.
他乘坐飞机到美国旅游
C.
他听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D.
他对林肯被刺杀感到惋惜
7.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火热了整个2017年的暑假,该片讲述了中国好男儿在非洲的历险传奇。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人类进化中形成的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红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白色人种
8.飞机是目前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于(

A.
1879年
B.
1885年
C.
1903年
D.
1913年
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能源是(

A.
煤炭
B.
电力
C.
石油
D.
原子能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图是对抗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真正的较量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
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C.
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2017年5月5日14:01,C919(如下图)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它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并且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A.
莱特兄弟
B.
史蒂芬孙
C.
富尔顿
D.
卡尔·本茨
13.历史课上,九(3)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A.
28票
B.
22票
C.
12票
D.
32票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
民族解放战争
B.
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5.“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材料中“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C.
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
科技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16.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A.
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同盟
D.
反法西斯同盟
17.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人类带进(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网络时代”
18.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体现出一战的实质是(  )
A.
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争霸战争
B.
德国追求民主自由的战争
C.
德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
D.
帝国主义争取生存权的正义战争
19.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其他人交流,乘坐汽车、飞机出行,这些如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事物,最早出现在(

A.
工业革命时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20.表格分析法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1913年英.德.美.法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比较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
美国.德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法国
B.
英国仍然是“日不落帝国”
C.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小
二、综合题
21.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多种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全球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其中以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主。所谓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所谓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按照示例,对下列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所使用的史观进行说明,并作简要阐释。
示例:城市住房拥挤、空气污染、工人生活困难
运用的史观是:社会史观。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住房困难;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困难。
(1)两次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的出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2)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比重超过农业,工厂大量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22.火车、铁路作为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从诞生以来不断得到改进,一直在大吨位、远距离运输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上述铁路图片中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三种列车,为它们提供动力的机器分别是什么?哪两张图片代表的是使用同一类动力机器的列车?图2、图3所示列车的动力机器与哪次工业革命相关联?
(2)前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的能源,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又分别指什么?
(3)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除了图片所示的之外,还出现了什么新的交通工具?
(4)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全球变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谈谈你的看法。一、选择题
1.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力量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
萨拉热窝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
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答案】B
【解析】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AC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艺复兴
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十月革命
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
【答案】B
3.最早发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中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故选B。
4.4.交通工具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的。故选C。
5.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A.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B.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C.
引领时代的思考
D.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答案】B
点睛:解题时围绕选项分析各自相关的历史时间,对比题干进行排除即可。
6.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生活的年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
他乘坐轮船到英国旅游
B.
他乘坐飞机到美国旅游
C.
他听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
D.
他对林肯被刺杀感到惋惜
【答案】B
【解析】根据雨果生卒年份和所学可知,轮船是1807年发明的;飞机是1903年试飞成功的;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拿破仑建立帝国之后;林肯于1865年南北战争胜利后被刺杀;ACD项都会发生,不符合题意,故选B。
7.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火热了整个2017年的暑假,该片讲述了中国好男儿在非洲的历险传奇。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人类进化中形成的三大人种不包括(

A.
红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白色人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BCD符合题意,A项红色人种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8.飞机是目前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于(

A.
1879年
B.
1885年
C.
1903年
D.
1913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故选C。
9.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能源是(

A.
煤炭
B.
电力
C.
石油
D.
原子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能源,也不属于清洁能源;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但是不属于清洁能源;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产生的新能源。故选B。
点睛: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发明、特点和影响;能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从三次科技革命中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点睛: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简单的解答方式就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找出“错误”的排除,即可得出答案,如本题②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即可。
11.下图是对抗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真正的较量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
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C.
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示意图中两大军事集团,是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和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两者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开始了两大军事集团的真正的较量。由此可知,本题的选项是C。
12.2017年5月5日14:01,C919(如下图)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它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并且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这种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者是


A.
莱特兄弟
B.
史蒂芬孙
C.
富尔顿
D.
卡尔·本茨
【答案】A
13.历史课上,九(3)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A.
28票
B.
22票
C.
12票
D.
32票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四个人物中瓦特和史蒂芬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代表人物,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方面的重要发明。爱迪生和卡尔·本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人物,爱迪生的代表性发明是耐用的电灯泡,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因此两个人物的票数总和是28票。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依此判断题干图片中的科学家爱迪生和卡尔 本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然后把他们的得票数相加,得出答案。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
民族解放战争
B.
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答案】D
15.“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材料中“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C.
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
科技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选项ABD的内容反映是一战,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而选项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6.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A.
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同盟
D.
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奥匈帝国与意大利共同组织的三国同盟;以及以英国为主导的,俄国与法国组成的三国协约,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人类带进(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网络时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电力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人们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选B。
18.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材料体现出一战的实质是(  )
A.
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争霸战争
B.
德国追求民主自由的战争
C.
德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
D.
帝国主义争取生存权的正义战争
【答案】A
点睛:当时世界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沦为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殖民地,而德国在世界中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供其积累原始资金、原料、劳动力等,所以才要向其他国家抢夺殖民地。
导致了国家的政策向世界扩张倾斜,直到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
19.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其他人交流,乘坐汽车、飞机出行,这些如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事物,最早出现在(

A.
工业革命时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飞机这些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了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故选B。
20.表格分析法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1913年英.德.美.法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比较表,该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
美国.德国工业产量超过英国.法国
B.
英国仍然是“日不落帝国”
C.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小
【答案】C
二、综合题
21.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多种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全球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其中以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主。所谓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所谓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按照示例,对下列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所使用的史观进行说明,并作简要阐释。
示例:城市住房拥挤、空气污染、工人生活困难
运用的史观是:社会史观。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住房困难;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困难。
(1)两次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的出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2)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比重超过农业,工厂大量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答案】(1)全球史观
(2)现代化史观
【解析】(1)根据材料中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概念进行分析可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本题材料的观点是全球史观。学科

22.火车、铁路作为陆路运输的主要工具,从诞生以来不断得到改进,一直在大吨位、远距离运输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写出上述铁路图片中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三种列车,为它们提供动力的机器分别是什么?哪两张图片代表的是使用同一类动力机器的列车?图2、图3所示列车的动力机器与哪次工业革命相关联?
(2)前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的能源,分别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又分别指什么?
(3)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除了图片所示的之外,还出现了什么新的交通工具?
(4)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全球变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图1和图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煤炭,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电力和石油,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3)汽车、飞机.
(4)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图片中图1、图2所示列车的动力是蒸汽机;图3的动力是内燃机;图4的动力是电动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图1、图2是使用同一类动力机器的列车;图2、图3所示列车的动力分别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还出现了汽车、飞机新的交通工具;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